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能力”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个好的物理教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提出深刻的问题,那么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1.借助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提供一幅照片请学生观察:在寒冷的北方,有两小孩在厚厚的雪地里玩,一个穿棉靴(甲),另一个踩着宽宽的滑雪板(乙),尽管他们体重看起来差不多,但甲的脚陷入雪中很深,乙却较浅。针对这一情景学生可以发现问题:两小孩对雪地是否都有压力?效果是否一样?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借助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另一个背景材料,请学生观察录像:蝉把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吸吮树汁;沙漠之舟——骆驼,靠着宽大的脚掌在沙漠上行走。
针对这一情景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蝉的口器对树皮是否有压力?骆驼的脚对沙是否有压力?蝉的口器那么细小能刺破坚硬的树皮,而压力巨大的骆驼在沙漠上行走却陷得不深?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3.借助学生亲身体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可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体验“压笔尖处的手指比压笔尾处的手指疼”,紧接着教师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引发学生猜想出“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4.借助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并引出问题。如“变阻器”一节,一开始,教师出示调光台灯,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台灯。教师建议:让我们来接通电源,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学生观察到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时,便知道这是调光台灯。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台灯的亮度为什么可以调节?其调光的原理是什么?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提高所提问题的价值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师问生答”式的教学,再加上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对问题往往不能问到关键之处。为此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的指导,使学生“会问”。
1.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摩擦力后,展示生活中所用的自行车,老虎钳等用具,让他们观察思考,引导他们提出“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哪些地方防止了摩擦,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等等问题。
2.从教材内容本身的不明确之处、“矛盾”之处寻找问题。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活动只给予了探究过程,并没有结论,此时就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大胆的去设想。如,学习了“电流”的定义后,如何根据定义计算电流的大小?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时,可大胆去设想各处电流的关系是怎样?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性的开展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物理知识。
(河北省香河县第七中学)
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个好的物理教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提出深刻的问题,那么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1.借助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提供一幅照片请学生观察:在寒冷的北方,有两小孩在厚厚的雪地里玩,一个穿棉靴(甲),另一个踩着宽宽的滑雪板(乙),尽管他们体重看起来差不多,但甲的脚陷入雪中很深,乙却较浅。针对这一情景学生可以发现问题:两小孩对雪地是否都有压力?效果是否一样?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借助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另一个背景材料,请学生观察录像:蝉把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吸吮树汁;沙漠之舟——骆驼,靠着宽大的脚掌在沙漠上行走。
针对这一情景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蝉的口器对树皮是否有压力?骆驼的脚对沙是否有压力?蝉的口器那么细小能刺破坚硬的树皮,而压力巨大的骆驼在沙漠上行走却陷得不深?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3.借助学生亲身体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可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体验“压笔尖处的手指比压笔尾处的手指疼”,紧接着教师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引发学生猜想出“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4.借助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并引出问题。如“变阻器”一节,一开始,教师出示调光台灯,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台灯。教师建议:让我们来接通电源,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学生观察到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时,便知道这是调光台灯。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台灯的亮度为什么可以调节?其调光的原理是什么?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提高所提问题的价值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师问生答”式的教学,再加上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对问题往往不能问到关键之处。为此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的指导,使学生“会问”。
1.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摩擦力后,展示生活中所用的自行车,老虎钳等用具,让他们观察思考,引导他们提出“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哪些地方防止了摩擦,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等等问题。
2.从教材内容本身的不明确之处、“矛盾”之处寻找问题。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活动只给予了探究过程,并没有结论,此时就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大胆的去设想。如,学习了“电流”的定义后,如何根据定义计算电流的大小?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时,可大胆去设想各处电流的关系是怎样?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性的开展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物理知识。
(河北省香河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