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阅读一些学校创建美丽学校行动的调研报告,笔者发现学校在创美初期大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缺乏一定学理基础上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特色性的架构,往往偏重校园环境包装,导致千校一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美丽学校的本质是生态性,包含美丽校园、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课堂和美丽学生五大内涵。教育生态学是解决美丽学校架构的重要学理基础,笔者以所在的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的创美过程为例予以阐述。
学校生态圈“由点及面”的革变
教育生态学研究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群落生态,其内外生态群体规律性地迁入、迁出,是教育生态系统基本的动态结构规律,也是教育发展必经的历程。
义桥实验学校创办于1906年,其所处的义桥镇,三江汇聚、风光旖旎,被陆游咏叹为“渔浦江山天下稀”。該镇是唐宋时期名镇——渔浦镇,因远古先贤舜帝游历此地捕鱼而得名。当地千年传承包容、孝义、崇商学之风。经清华、北大及浙东诗路等诗词专家考证,此地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源地之一,该镇也被评为浙江省诗词乡镇。这些群落因子都成了我校良好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生态圈的能量流和信息流之源。
该生态圈内部结构根据杭州市五美要求,美化为诗的校园、礼的班级、敏的教师、学的课堂和诗礼敏学的美丽学子五个生态群落。当五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时,就是美丽学校成就之时。它以整个生态圈输出到自然社会大生态圈中,并与之交相辉映。当有相互作用发生时,又会产生一个新的“和合五美生态,谐合诗礼敏学”的创美过程。
学校生态群“由杂到律”的蝶变
浙江省美丽校园建设指导意见指出:“促进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我校按教育生态学的规律,在五美生态要素间巧妙架构起功能关系,让各子群落在各自的生态位上翩翩起舞、相互映照,形成蝴蝶效应。
迁移与潜移律——诗的校园。教育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当能量流低于基本需求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要持续为学校输入美丽因子。
我校迁建20年来,持续地移渔浦山水入境、引诗路文明进园,在校园内形成了“一线二形三区四大主题格局”。
社会群聚性——礼的班级。班级是一个正式生态群体,应当有自己适宜的群聚度,以对教育群体的活动和效能的发挥产生良好影响。
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崇尚诗礼文化为美丽因子,以包容、孝义、崇商学的地域文化为美丽基因,形成尚礼之美的良好人际关系,这是强大团队建立群聚度的基础。同时,本着“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的理念,设置门类齐全的学生自主管理岗位,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自主自育的“诗礼民主”群聚特色。
群体动力关系——敏的教师。群体动力关系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反映在群体内,有利群、合作、共生、竞争、领袖等关系。
为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我校秉承“逊志时敏”的校训,以群体动力关系为基础,以“敏”字为统领,以“四有好教师”为标准,鼓励教师谦虚好学,时刻相互策励,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
具体做法是:横向上,按不同教师群体制定学习计划,如全师性的路石计划、管理岗位的原石计划、新锐教师的坚石计划等;纵向上,按年龄群体设置激励性的成就目标,如教坛新秀、中坚教师和老年突出贡献奖;再把纵横间的教师群体融入第三维度的竞争利群和协同进化机制的活动中去,如阅读交流、教科研和基本功业务技能比赛等。三个维度最终要形成具有道德敏感性、才思敏捷性和才艺敏隽性立体发展的教师团队,从而形成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群体动力关系。
富集与降衰律——学的课堂。当教育生态系统的能量和信息流适应一定的水平和层次时,富集度越高,系统越向高水平发展;反之,降衰度越高,系统发展水平越低。
我校实行“三备两展”集体备课模式,即主讲人主备、教研组合备、反思续备,中间插一次同课异构和一次美丽课堂展示。课中为富集学生元认知及生成性知识,实施“三单两路”助学模式,即“结构化预习单——合作型生成单——反馈性训练单”,在此基础上构筑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课堂反馈回路,真正实现课堂信息的富集。
克服降衰,就要富集知识、学法和情感,多次数、多维度刺激复习。我校的策略是“三批两式”作业纠错法:一批作业对思路,知误点晓亮点;二批订正强巩固,个别讲解有鼓励;三批错题集合有展示,课堂展示加变式训练。最后将三批信息富集在错题集或错题周报上。
局部生境效应——诗礼敏学的美丽学子。局部生境效应也称花盆效应,即一旦脱离封闭、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生存能力。而学校的本质是让学生成为“社会人”,学校要开放式办学,要把能富集起来的美丽因子作用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
我校的策略是把诗的校园、礼的班级、敏的教师、学的课堂,终极关怀到 “诗礼敏学”滋养美丽学子。如打造“基于生活、充盈文化、强化体悟、润泽生命”的德育体系。教育教学上注重素养立意,如开发从贴近学生“元知识”起步,探求“源知识”体系,研习拓展以期“渊知识”,最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把“原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以致用到“四yuan知识”课堂学习模型。
学校生态位“由窄变宽”的蜕变
生态位是生态群落可持续发展的最小阈值,通过占位、竞争和适应等方式找到空间、环境和资源上的“恰当宽度”。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美丽学校建设应精准定位、特色鲜明,态势结合、系统支持,优化重组、适者生存。
美丽学校终极关怀是人的发展,我校把“诗礼敏学”作为育人目标,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于渔浦义桥和浙东唐诗之路的特质文化中,围绕百年“逊志时敏”办学理念而提炼出来,这种特色鲜明的精准定位让学校占据良好的生态位。以自上而下的指导意见为机制导向,建立“一体两翼三自”(学校整体、德育教学两翼、自主自育自觉)发展的运行机制,同时保障支持美丽因子持续发酵。以素养落地为导向,以“浙东唐诗之路拓展研习课程”为载体,优化重组学校德育、教学、课程、课堂等方面资源,得以适应社会转型、实现美好生活要求下的持续发展。
美国思想家梭罗讲,“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为我校校本教材《渔浦》作序时写道:“希望义桥的孩子们能纳三江孕育的灵气,传承渔浦丰厚的文化和精神,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建设美丽学校最好的诠释。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香玉
生态兴则文明兴。美丽学校的本质是生态性,包含美丽校园、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课堂和美丽学生五大内涵。教育生态学是解决美丽学校架构的重要学理基础,笔者以所在的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的创美过程为例予以阐述。
学校生态圈“由点及面”的革变
教育生态学研究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群落生态,其内外生态群体规律性地迁入、迁出,是教育生态系统基本的动态结构规律,也是教育发展必经的历程。
义桥实验学校创办于1906年,其所处的义桥镇,三江汇聚、风光旖旎,被陆游咏叹为“渔浦江山天下稀”。該镇是唐宋时期名镇——渔浦镇,因远古先贤舜帝游历此地捕鱼而得名。当地千年传承包容、孝义、崇商学之风。经清华、北大及浙东诗路等诗词专家考证,此地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源地之一,该镇也被评为浙江省诗词乡镇。这些群落因子都成了我校良好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生态圈的能量流和信息流之源。
该生态圈内部结构根据杭州市五美要求,美化为诗的校园、礼的班级、敏的教师、学的课堂和诗礼敏学的美丽学子五个生态群落。当五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时,就是美丽学校成就之时。它以整个生态圈输出到自然社会大生态圈中,并与之交相辉映。当有相互作用发生时,又会产生一个新的“和合五美生态,谐合诗礼敏学”的创美过程。
学校生态群“由杂到律”的蝶变
浙江省美丽校园建设指导意见指出:“促进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我校按教育生态学的规律,在五美生态要素间巧妙架构起功能关系,让各子群落在各自的生态位上翩翩起舞、相互映照,形成蝴蝶效应。
迁移与潜移律——诗的校园。教育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当能量流低于基本需求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要持续为学校输入美丽因子。
我校迁建20年来,持续地移渔浦山水入境、引诗路文明进园,在校园内形成了“一线二形三区四大主题格局”。
社会群聚性——礼的班级。班级是一个正式生态群体,应当有自己适宜的群聚度,以对教育群体的活动和效能的发挥产生良好影响。
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崇尚诗礼文化为美丽因子,以包容、孝义、崇商学的地域文化为美丽基因,形成尚礼之美的良好人际关系,这是强大团队建立群聚度的基础。同时,本着“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的理念,设置门类齐全的学生自主管理岗位,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自主自育的“诗礼民主”群聚特色。
群体动力关系——敏的教师。群体动力关系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反映在群体内,有利群、合作、共生、竞争、领袖等关系。
为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我校秉承“逊志时敏”的校训,以群体动力关系为基础,以“敏”字为统领,以“四有好教师”为标准,鼓励教师谦虚好学,时刻相互策励,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
具体做法是:横向上,按不同教师群体制定学习计划,如全师性的路石计划、管理岗位的原石计划、新锐教师的坚石计划等;纵向上,按年龄群体设置激励性的成就目标,如教坛新秀、中坚教师和老年突出贡献奖;再把纵横间的教师群体融入第三维度的竞争利群和协同进化机制的活动中去,如阅读交流、教科研和基本功业务技能比赛等。三个维度最终要形成具有道德敏感性、才思敏捷性和才艺敏隽性立体发展的教师团队,从而形成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群体动力关系。
富集与降衰律——学的课堂。当教育生态系统的能量和信息流适应一定的水平和层次时,富集度越高,系统越向高水平发展;反之,降衰度越高,系统发展水平越低。
我校实行“三备两展”集体备课模式,即主讲人主备、教研组合备、反思续备,中间插一次同课异构和一次美丽课堂展示。课中为富集学生元认知及生成性知识,实施“三单两路”助学模式,即“结构化预习单——合作型生成单——反馈性训练单”,在此基础上构筑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课堂反馈回路,真正实现课堂信息的富集。
克服降衰,就要富集知识、学法和情感,多次数、多维度刺激复习。我校的策略是“三批两式”作业纠错法:一批作业对思路,知误点晓亮点;二批订正强巩固,个别讲解有鼓励;三批错题集合有展示,课堂展示加变式训练。最后将三批信息富集在错题集或错题周报上。
局部生境效应——诗礼敏学的美丽学子。局部生境效应也称花盆效应,即一旦脱离封闭、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生存能力。而学校的本质是让学生成为“社会人”,学校要开放式办学,要把能富集起来的美丽因子作用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
我校的策略是把诗的校园、礼的班级、敏的教师、学的课堂,终极关怀到 “诗礼敏学”滋养美丽学子。如打造“基于生活、充盈文化、强化体悟、润泽生命”的德育体系。教育教学上注重素养立意,如开发从贴近学生“元知识”起步,探求“源知识”体系,研习拓展以期“渊知识”,最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把“原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以致用到“四yuan知识”课堂学习模型。
学校生态位“由窄变宽”的蜕变
生态位是生态群落可持续发展的最小阈值,通过占位、竞争和适应等方式找到空间、环境和资源上的“恰当宽度”。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美丽学校建设应精准定位、特色鲜明,态势结合、系统支持,优化重组、适者生存。
美丽学校终极关怀是人的发展,我校把“诗礼敏学”作为育人目标,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于渔浦义桥和浙东唐诗之路的特质文化中,围绕百年“逊志时敏”办学理念而提炼出来,这种特色鲜明的精准定位让学校占据良好的生态位。以自上而下的指导意见为机制导向,建立“一体两翼三自”(学校整体、德育教学两翼、自主自育自觉)发展的运行机制,同时保障支持美丽因子持续发酵。以素养落地为导向,以“浙东唐诗之路拓展研习课程”为载体,优化重组学校德育、教学、课程、课堂等方面资源,得以适应社会转型、实现美好生活要求下的持续发展。
美国思想家梭罗讲,“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为我校校本教材《渔浦》作序时写道:“希望义桥的孩子们能纳三江孕育的灵气,传承渔浦丰厚的文化和精神,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建设美丽学校最好的诠释。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