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地理、生态环境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以解决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目标,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该文介绍了安顺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了课程设计不科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实验实践条件、考核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并提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安顺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14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及市场化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是调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已成为新时代主体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结构性调整与合理的空间布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包括自然、经济、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有学者从实践教学[1-3]、课程体系设置[4]、课程设计[5]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或是采用模拟教学法[6]、基于项目教学法[7]、产教研融合等方法探究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但是多集中关注于国家和省直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研究,而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较少,并且不够深入。为此,本文以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为例,探讨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以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1 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计与时间安排
1.1.1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一门课程中整个教学的策划,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编写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是课程目标现实的根本保证。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本科生,实行隔年招生制,至今已有3届毕业生。由于招生时间不长且实行隔年招生制,不利于教学经验积累规范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编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一直参考其他院校,未能结合学校和学院具体情况形成一套完善具有独自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其教学大纲是任课教师根据选用的教材自己编制,教学计划也是根据教材内容分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3个部分,并结合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安排每个部分的教学时间。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以教学大纲为统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施教。“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设计根据课程特点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中分别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设置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模块。而在实际开课计划中,一般只有理论教学,不符合课程特点和性质,更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1.2 时间安排 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这门课程是安排在第5学期的,并与ARCgis与空间分析、CAD和测量学在同一个学期开课,且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安排在第6学期开课,导致实践教学无法开展。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为72学时,且全部为理论学时。任课教师在72的理论学时中,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导致任课教师只能采用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
1.2 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安排
1.2.1 教材使用 安顺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这门课程的教材使用一直使用的是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老师于2006年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并参考南京大学彭补拙老师于2013年主编并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另外也参考了其他文献和资料。
1.2.2 教学内容安排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3个部分。教师分别深入讲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理论知识、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并且每个章节都结合规划案例进行教学。当把一个部分的内容全部讲授结束后,授课教师还把这部分完整的规划项目来做一个全面的教学案例,再次给学生讲解,讲授在实际编制规划项目时应注意的细节技术和技巧。但这种授课方式依然还是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互有机结合起来,更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教学要求与考核方式
1.3.1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以及土地自然、经济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与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各业的土地利用,为其今后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开设这门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熟悉并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程序、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管理制度,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各业土地利用。
1.3.2 考核方式 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从2011级至今,一直按照本教研室、学院和学校教务处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授课使用的教材为主线,由授课老师出甲乙2套考试试卷,期末考试采用甲試卷对学生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70%,学生考勤情况占考核成绩的10%,平时作业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三者成绩之和就是学生的考核成绩。对于考试综合成绩达不到60分的同学,在下一个学期采用乙试卷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而且补考成绩不算平时成绩,试卷分数为60分以上(包括60分)为补考合格。 2 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与ARCgis与空间分析、CAD和测量学在同一个学期开课,且开设在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之前。“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先掌握ARCgis与空间分析、CAD和测量学技术技能作为手段,要具体掌握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等基本专业知识后,才能够掌握理论基础和实际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全部理论教学为72学时,无实验实践教学安排,所以教师在讲授理论教学时只能采用从事过的土地利用规划项目作为案例教学,学生缺乏实验实践的训练,没有机会实际动手实验实践。这与这门课程的特点不相符合,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课程安排不相符合,导致教学效果差,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2 缺乏实验实践条件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至今尚无独立的实验室,一直使用的是自然地理和GIS实验室开展CAD、ARCgis等专业技术的课程教学。多种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使用的软件无法教学生运用,导致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实践教学无法开展。虽然在地方自然资源局挂牌设立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了实习场所,但实际学生在自然资源局实习时,基本是处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未能得到专业知识实践实习。同时,也没有1个固定的实验场所提供平时实验实践教学开展。
2.3 考核形式单一 土地利用规划考核手段一直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闭卷,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中,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学生的平时作业只是简单的作土地利用规划图,没有比较正式的规划数据库和规划程序,并且所做的规划图只能算是平时作业成绩。在考核部分,未设置有规划设计成绩体现和考核学生的规划知识和技能。
2.4 课程内容不科学 在内容设置上,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进行教学,跟不上新时代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各部门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原则等提出新要求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下,单一的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材教学已跟不上新时代规划的要求,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这一课程设计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设计课程教学,实验实践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动手实践,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教学改革建议
3.1 课程设计要科学合理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应该让学生先掌握ARCGIS、CAD、测绘、遥感和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等课程知识和技能,之后在开设土地利用规划学。因此,建议安排在第6学期比较合适,以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开展实验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在学生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规划原理、方法等基础时,能够亲自动手实验实践。在学时安排上,不要全部设计理论学时,应该至少安排总学时的1/3以上为实验实践学时。根据应用型高校的要求,建议继开设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后,接着开设36学时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课程。
3.2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设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课程内容要的每个部分内容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践课。
3.3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采用“参与式”、“案例教学”、“翻转式”、“实验实践”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便于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讲授每一个章节都要尽量设置有实验实践课程,也就是实践和理论要穿插起来相互结合教学,对学生在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理论、规划原理、方法等基础上,加强學生在土地规划方法和技术技能方面的训练。
3.4 加强实验实践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配套有独立的实验实践实验室,使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室内的实验实践得以正常的开展;另一方面,加强和土地管理部门、从事土地利用规划相关业务的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的实验实践基地,以便学生在室外的实验实践和见习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开展。实验实践基地要针对性的对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分别选择,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实践教学。
3.5 完善考核方式 建议把平时规划的实践成果、期末以布置规划实际操作、课程作业、闭卷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规划的平时实践成果和期末规划的实际操作也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型能力。
4 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实验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都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规划原理、规划方法和规划技能的新时代土地利用规划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华甫,黄勤,吴克宁,等.“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6(02):75-77.
[2]张晓平,刘红芳,邹自力,等.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2):175-177.
[3]李瑞华,林华,樊良新.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05):121-122.
[4]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03):88-92.
[5]马松梅,王玲,王月健.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中国电了教育,2014(06):84-85.
[6]韦燕飞,周兴,严志强.模拟教学法在“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01):139-142.
[7]罗华艳,黄远林,李素霞.基于项目教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7,32(03):61-66.
[8]刘艳中,陈勇,盛建龙.产教研融合的土地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112-114.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安顺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14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及市场化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是调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已成为新时代主体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结构性调整与合理的空间布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包括自然、经济、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有学者从实践教学[1-3]、课程体系设置[4]、课程设计[5]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或是采用模拟教学法[6]、基于项目教学法[7]、产教研融合等方法探究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但是多集中关注于国家和省直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研究,而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较少,并且不够深入。为此,本文以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为例,探讨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改革,以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1 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计与时间安排
1.1.1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一门课程中整个教学的策划,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编写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是课程目标现实的根本保证。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本科生,实行隔年招生制,至今已有3届毕业生。由于招生时间不长且实行隔年招生制,不利于教学经验积累规范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编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一直参考其他院校,未能结合学校和学院具体情况形成一套完善具有独自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其教学大纲是任课教师根据选用的教材自己编制,教学计划也是根据教材内容分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3个部分,并结合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安排每个部分的教学时间。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以教学大纲为统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施教。“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设计根据课程特点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中分别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设置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模块。而在实际开课计划中,一般只有理论教学,不符合课程特点和性质,更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1.2 时间安排 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这门课程是安排在第5学期的,并与ARCgis与空间分析、CAD和测量学在同一个学期开课,且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安排在第6学期开课,导致实践教学无法开展。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为72学时,且全部为理论学时。任课教师在72的理论学时中,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导致任课教师只能采用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
1.2 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安排
1.2.1 教材使用 安顺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这门课程的教材使用一直使用的是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老师于2006年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并参考南京大学彭补拙老师于2013年主编并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另外也参考了其他文献和资料。
1.2.2 教学内容安排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3个部分。教师分别深入讲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理论知识、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并且每个章节都结合规划案例进行教学。当把一个部分的内容全部讲授结束后,授课教师还把这部分完整的规划项目来做一个全面的教学案例,再次给学生讲解,讲授在实际编制规划项目时应注意的细节技术和技巧。但这种授课方式依然还是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互有机结合起来,更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教学要求与考核方式
1.3.1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以及土地自然、经济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与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各业的土地利用,为其今后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开设这门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熟悉并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程序、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管理制度,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各业土地利用。
1.3.2 考核方式 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从2011级至今,一直按照本教研室、学院和学校教务处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授课使用的教材为主线,由授课老师出甲乙2套考试试卷,期末考试采用甲試卷对学生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70%,学生考勤情况占考核成绩的10%,平时作业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三者成绩之和就是学生的考核成绩。对于考试综合成绩达不到60分的同学,在下一个学期采用乙试卷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而且补考成绩不算平时成绩,试卷分数为60分以上(包括60分)为补考合格。 2 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与ARCgis与空间分析、CAD和测量学在同一个学期开课,且开设在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之前。“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先掌握ARCgis与空间分析、CAD和测量学技术技能作为手段,要具体掌握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等基本专业知识后,才能够掌握理论基础和实际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全部理论教学为72学时,无实验实践教学安排,所以教师在讲授理论教学时只能采用从事过的土地利用规划项目作为案例教学,学生缺乏实验实践的训练,没有机会实际动手实验实践。这与这门课程的特点不相符合,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课程安排不相符合,导致教学效果差,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2 缺乏实验实践条件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至今尚无独立的实验室,一直使用的是自然地理和GIS实验室开展CAD、ARCgis等专业技术的课程教学。多种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使用的软件无法教学生运用,导致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实践教学无法开展。虽然在地方自然资源局挂牌设立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了实习场所,但实际学生在自然资源局实习时,基本是处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未能得到专业知识实践实习。同时,也没有1个固定的实验场所提供平时实验实践教学开展。
2.3 考核形式单一 土地利用规划考核手段一直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闭卷,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中,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学生的平时作业只是简单的作土地利用规划图,没有比较正式的规划数据库和规划程序,并且所做的规划图只能算是平时作业成绩。在考核部分,未设置有规划设计成绩体现和考核学生的规划知识和技能。
2.4 课程内容不科学 在内容设置上,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进行教学,跟不上新时代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各部门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原则等提出新要求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下,单一的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材教学已跟不上新时代规划的要求,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这一课程设计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设计课程教学,实验实践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动手实践,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教学改革建议
3.1 课程设计要科学合理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应该让学生先掌握ARCGIS、CAD、测绘、遥感和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等课程知识和技能,之后在开设土地利用规划学。因此,建议安排在第6学期比较合适,以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开展实验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在学生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规划原理、方法等基础时,能够亲自动手实验实践。在学时安排上,不要全部设计理论学时,应该至少安排总学时的1/3以上为实验实践学时。根据应用型高校的要求,建议继开设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后,接着开设36学时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课程。
3.2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设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课程内容要的每个部分内容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践课。
3.3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采用“参与式”、“案例教学”、“翻转式”、“实验实践”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便于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讲授每一个章节都要尽量设置有实验实践课程,也就是实践和理论要穿插起来相互结合教学,对学生在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理论、规划原理、方法等基础上,加强學生在土地规划方法和技术技能方面的训练。
3.4 加强实验实践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配套有独立的实验实践实验室,使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室内的实验实践得以正常的开展;另一方面,加强和土地管理部门、从事土地利用规划相关业务的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的实验实践基地,以便学生在室外的实验实践和见习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开展。实验实践基地要针对性的对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分别选择,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实践教学。
3.5 完善考核方式 建议把平时规划的实践成果、期末以布置规划实际操作、课程作业、闭卷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规划的平时实践成果和期末规划的实际操作也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型能力。
4 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实验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都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规划原理、规划方法和规划技能的新时代土地利用规划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华甫,黄勤,吴克宁,等.“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6(02):75-77.
[2]张晓平,刘红芳,邹自力,等.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2):175-177.
[3]李瑞华,林华,樊良新.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05):121-122.
[4]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03):88-92.
[5]马松梅,王玲,王月健.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中国电了教育,2014(06):84-85.
[6]韦燕飞,周兴,严志强.模拟教学法在“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01):139-142.
[7]罗华艳,黄远林,李素霞.基于项目教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7,32(03):61-66.
[8]刘艳中,陈勇,盛建龙.产教研融合的土地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112-11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