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出版参考》杂志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了2008年度编委会暨纪念《出版参考》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杨德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常振国、副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海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原所长袁亮、《出版参考》主编陆本瑞、原《读书》主编沈昌文、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电子工业出版社原社长王志刚等近20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出版参考》编委会主任许力以主持。
《出版参考》杂志副社长杨驰原作了工作汇报。杂志在创刊的20年中,秉承“提供一手实用信息服务,促进国际合作出版交流”的宗旨,突出资讯性、实用性、时效性、国际性的特色,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业界的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出版专业媒体中独具特色、广受欢迎的品牌期刊。但面对出版业复杂多变的局势,杂志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在座谈会上,一直关注着杂志成长的各编委,在实实在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对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要突出海外报道
海飞建议,杂志应利用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的优势,在国际出版、海外出版上做足文章、做出特色,突出强调杂志的海外报道。“现在国内出版人都非常想了解国外出版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这也是行业媒体需要关注的地方。”海飞说,关于海外报道,杂志应该向《环球时报》学习,要有图片新闻,也要有深入的分析报道。此外,国际上的大型书博会、版权贸易洽谈会杂志都应该参与进去,把海外出版的内容介绍进来。
在强调海外报道的同时,王志刚还提出杂志应该注重“内外互补”,杂志不仅要给国内出版业者提供国外出版参考信息,也应该把国内的信息介绍到海外,让海外出版者能了解到中国的出版现状,真正起到桥梁、窗口、瞭望哨的作用。
杂志应突出海外报道,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编委的一致认可。吴道弘、袁亮等也都认为国际出版方面的内容应继续加强,并可通过在各地设通讯员的方式,加强海外方面的报道。
关注产业,多做深度剖析
“杂志应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为依托,从出版研究的角度关注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多做一些有深度的产业报道。”李学谦、王明舟、杨德炎等都提出,作为行业杂志,对国内、国外的出版事件都要有即时的、深度的报道。如贝塔斯曼关闭的深层原因?对民营的出版政策调整了,出版社该怎么办?出版社改制中的种种问题等,都值得媒体深入地剖析。
资讯应重点突出
郝振省说,一个刊物要生存,就要看刊物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要摸清读者与业界的脉搏,并要强调刊物的时效性、服务性、针对性、资讯性。他强调杂志应该服务于现实需求,要在信息选择与信息量上做好文章,突出其“参考”性。
对于如何在资讯上做出特色,各编委也提出了很多建议。袁亮认为,现在杂志摘编文章内容太平,没有突出重点。他建议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业界影响力,每一条摘要在篇幅以及标题方面都要有所不同,突出重点。另外,标题一定要有内容,观点、新闻要有背景。
本刊主编陆本瑞指出,20年来,杂志面貌尽管有很大变化,但刊物的性质、宗旨始终不变。它是一本信息性刊物,不是学术性刊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处理、选择信息的水平和能力,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向读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刊物内容应该以短、平、快为特色,文字要平实,文章要短小精悍。对此,他说现在杂志文章的篇幅越来越长了,应该“减减肥”。
杂志定位要清晰
在会上,各编委都提出了杂志特色与定位的问题,李学谦认为,杂志的定位一定要清晰,并要符合市场细分的要求。王志刚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本杂志应定位于为出版社的领导者、决策者、经营者提供参考。所以杂志应加强前瞻性,要敢于探索,敢于分析、研究问题。另外,杂志可适当刊登一些评论性、讨论性的文章。王明舟认为杂志是给决策者看的,杂志定价可适当提高一些。
结合以上各编委的建议,许力以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一个刊物能办20年已属不易,但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并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首要的就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于《出版参考》而言,就要强调扩展国际视野。他说,多年以来编辑部工作很有成绩,刊物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并且形成了固定读者群。为办好刊物,研究所的领导花了不少心血。他说,现在出版业内的刊物很多,我们不要和其他刊物雷同,要有自己的特色。目前出版方面领导号召“走出去”,杂志原来的方针也是强调促进国际合作出版交流。因此,要增强与海外交流和合作方面的文章与信息。他指出杂志以前对海外出版、对引进输出方面虽然有报道,但内容不突出,而且较零散,缺少策划,不成气候,所以他强调杂志要在国际出版、海外出版上做足文章。同时,长文章不宜过多,文章内容要平实,要有趣味,才能吸引读者。
最后,根据编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许力以对今后杂志编辑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一,为扩大海外出版交流的报道,刊物每期要以不少于50%的篇幅刊载这方面的文章与信息,争取三个月之内做到;二,刊物的文章要短小精悍,长文章要减少,每期占两页的文章不得超过两篇,如有特殊情况必需超过,要经本刊社长和主编两人批准。以上两点,编委会一致赞同,通过。
编委会还一致通过了新增编委的提议,新增编委有山西出版集团董事长齐峰、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胡国臣、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明天出版社社长刘海栖、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
《出版参考》杂志副社长杨驰原作了工作汇报。杂志在创刊的20年中,秉承“提供一手实用信息服务,促进国际合作出版交流”的宗旨,突出资讯性、实用性、时效性、国际性的特色,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业界的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出版专业媒体中独具特色、广受欢迎的品牌期刊。但面对出版业复杂多变的局势,杂志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在座谈会上,一直关注着杂志成长的各编委,在实实在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对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要突出海外报道
海飞建议,杂志应利用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的优势,在国际出版、海外出版上做足文章、做出特色,突出强调杂志的海外报道。“现在国内出版人都非常想了解国外出版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这也是行业媒体需要关注的地方。”海飞说,关于海外报道,杂志应该向《环球时报》学习,要有图片新闻,也要有深入的分析报道。此外,国际上的大型书博会、版权贸易洽谈会杂志都应该参与进去,把海外出版的内容介绍进来。
在强调海外报道的同时,王志刚还提出杂志应该注重“内外互补”,杂志不仅要给国内出版业者提供国外出版参考信息,也应该把国内的信息介绍到海外,让海外出版者能了解到中国的出版现状,真正起到桥梁、窗口、瞭望哨的作用。
杂志应突出海外报道,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编委的一致认可。吴道弘、袁亮等也都认为国际出版方面的内容应继续加强,并可通过在各地设通讯员的方式,加强海外方面的报道。
关注产业,多做深度剖析
“杂志应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为依托,从出版研究的角度关注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多做一些有深度的产业报道。”李学谦、王明舟、杨德炎等都提出,作为行业杂志,对国内、国外的出版事件都要有即时的、深度的报道。如贝塔斯曼关闭的深层原因?对民营的出版政策调整了,出版社该怎么办?出版社改制中的种种问题等,都值得媒体深入地剖析。
资讯应重点突出
郝振省说,一个刊物要生存,就要看刊物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要摸清读者与业界的脉搏,并要强调刊物的时效性、服务性、针对性、资讯性。他强调杂志应该服务于现实需求,要在信息选择与信息量上做好文章,突出其“参考”性。
对于如何在资讯上做出特色,各编委也提出了很多建议。袁亮认为,现在杂志摘编文章内容太平,没有突出重点。他建议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业界影响力,每一条摘要在篇幅以及标题方面都要有所不同,突出重点。另外,标题一定要有内容,观点、新闻要有背景。
本刊主编陆本瑞指出,20年来,杂志面貌尽管有很大变化,但刊物的性质、宗旨始终不变。它是一本信息性刊物,不是学术性刊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处理、选择信息的水平和能力,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向读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刊物内容应该以短、平、快为特色,文字要平实,文章要短小精悍。对此,他说现在杂志文章的篇幅越来越长了,应该“减减肥”。
杂志定位要清晰
在会上,各编委都提出了杂志特色与定位的问题,李学谦认为,杂志的定位一定要清晰,并要符合市场细分的要求。王志刚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本杂志应定位于为出版社的领导者、决策者、经营者提供参考。所以杂志应加强前瞻性,要敢于探索,敢于分析、研究问题。另外,杂志可适当刊登一些评论性、讨论性的文章。王明舟认为杂志是给决策者看的,杂志定价可适当提高一些。
结合以上各编委的建议,许力以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一个刊物能办20年已属不易,但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并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首要的就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于《出版参考》而言,就要强调扩展国际视野。他说,多年以来编辑部工作很有成绩,刊物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并且形成了固定读者群。为办好刊物,研究所的领导花了不少心血。他说,现在出版业内的刊物很多,我们不要和其他刊物雷同,要有自己的特色。目前出版方面领导号召“走出去”,杂志原来的方针也是强调促进国际合作出版交流。因此,要增强与海外交流和合作方面的文章与信息。他指出杂志以前对海外出版、对引进输出方面虽然有报道,但内容不突出,而且较零散,缺少策划,不成气候,所以他强调杂志要在国际出版、海外出版上做足文章。同时,长文章不宜过多,文章内容要平实,要有趣味,才能吸引读者。
最后,根据编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许力以对今后杂志编辑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一,为扩大海外出版交流的报道,刊物每期要以不少于50%的篇幅刊载这方面的文章与信息,争取三个月之内做到;二,刊物的文章要短小精悍,长文章要减少,每期占两页的文章不得超过两篇,如有特殊情况必需超过,要经本刊社长和主编两人批准。以上两点,编委会一致赞同,通过。
编委会还一致通过了新增编委的提议,新增编委有山西出版集团董事长齐峰、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胡国臣、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明天出版社社长刘海栖、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