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中宣部等五部门2011年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我们的记者提高了舆论引导力,提高了服务百姓、服务基层的能力,真正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写出了大量切实反应民生、民情、民意的新闻作品。
记者要到基层去
“走转改”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记者放下身段,到基层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从而切实了解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真正做到与他们打成一片,喜他们之喜,忧他们之忧。在这3年的采访中,我们的走基层报道小组先后来到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在村民家里探民生,在蔬菜大棚里听期盼,走进智障儿童启智康复室、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用心去体会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们的生存现状,写出了《启智康复室里的幸福时光》《用脚丈量民情 用心排解民忧》《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设施农业让农民捧上“金饭碗”》等一批生动鲜活的稿件。这次宝贵的采访经验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基层才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
新闻选题要全面、深刻、朴实
2012年11月,我们的走基层采访报道组来到土左旗小营子村。作为土左旗确定的新农村试点之一,我们在这里了解到该村在未来将发展成为集种植业、服务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农村示范村,由此确立的12个选题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小营子村未来发展的前景。从蔬菜大棚、蔬菜保鲜库、土豆地窖到村图书室、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官,再到自来水厂、天燃气管道、道路硬化、卧龙岗旅游区的开发,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小营子村的发展蓝图。
这次在小营子村,我们的记者有意识地把大部分走访地选在村民的家中、田地,采访的对象也几乎都是以前很少关注的普通农民。
写作中力求改进文风,做到善于表达
文风是由作风决定的。如果记者坚持“走转改”,就要整天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有了群众的思想、感情、语言,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情趣,那么文风改什么、怎么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全媒体的时代,如何让广播媒体发挥优势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广播电台的记者,在采访中,要充分重视同期声的作用,让声音带领听众进入现场;在写作中,要用平实生动的话语,避免生僻难解的词语,让听众产生共鸣;在后期制作中,要将现场音和记者的口播采用编辑手法混压在一起,充分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调动听众进入广播的世界。
引起思考,带上问题去观察、采访
俗话说:“行成于思”,“多想出智慧”。在基层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眼看纷纭多变的社会现象,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就要开动思想机器,坚持独立思考,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通过广播记者走基层的采访,我们的记者明白了,基层不仅是巨大的新闻资源宝库,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所在。基层的困惑,也是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基层的探索,也是社会进步的指针。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发现农村在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人才流失等,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持续关注。由此引申的很多选题值得深入调研,比如: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如何帮助发展滞后地区的企业利用网络,拓宽思路,找到更广阔的市场?这些都需要持续走基层,深入调研,才能得到答案。我想,走基层不是一天两天,走基层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走基层,我们依然在路上
“走转改”并不是什么新花样,它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成功之魂,必须坚持修炼,常抓常新。为此,一要形成共识:“走转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新闻工作不息,“走转改”不止,我们依然在路上。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
记者要到基层去
“走转改”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记者放下身段,到基层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从而切实了解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真正做到与他们打成一片,喜他们之喜,忧他们之忧。在这3年的采访中,我们的走基层报道小组先后来到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在村民家里探民生,在蔬菜大棚里听期盼,走进智障儿童启智康复室、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用心去体会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们的生存现状,写出了《启智康复室里的幸福时光》《用脚丈量民情 用心排解民忧》《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设施农业让农民捧上“金饭碗”》等一批生动鲜活的稿件。这次宝贵的采访经验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基层才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
新闻选题要全面、深刻、朴实
2012年11月,我们的走基层采访报道组来到土左旗小营子村。作为土左旗确定的新农村试点之一,我们在这里了解到该村在未来将发展成为集种植业、服务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农村示范村,由此确立的12个选题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小营子村未来发展的前景。从蔬菜大棚、蔬菜保鲜库、土豆地窖到村图书室、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官,再到自来水厂、天燃气管道、道路硬化、卧龙岗旅游区的开发,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小营子村的发展蓝图。
这次在小营子村,我们的记者有意识地把大部分走访地选在村民的家中、田地,采访的对象也几乎都是以前很少关注的普通农民。
写作中力求改进文风,做到善于表达
文风是由作风决定的。如果记者坚持“走转改”,就要整天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有了群众的思想、感情、语言,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情趣,那么文风改什么、怎么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全媒体的时代,如何让广播媒体发挥优势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广播电台的记者,在采访中,要充分重视同期声的作用,让声音带领听众进入现场;在写作中,要用平实生动的话语,避免生僻难解的词语,让听众产生共鸣;在后期制作中,要将现场音和记者的口播采用编辑手法混压在一起,充分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调动听众进入广播的世界。
引起思考,带上问题去观察、采访
俗话说:“行成于思”,“多想出智慧”。在基层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眼看纷纭多变的社会现象,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就要开动思想机器,坚持独立思考,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通过广播记者走基层的采访,我们的记者明白了,基层不仅是巨大的新闻资源宝库,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所在。基层的困惑,也是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基层的探索,也是社会进步的指针。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发现农村在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人才流失等,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持续关注。由此引申的很多选题值得深入调研,比如: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如何帮助发展滞后地区的企业利用网络,拓宽思路,找到更广阔的市场?这些都需要持续走基层,深入调研,才能得到答案。我想,走基层不是一天两天,走基层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走基层,我们依然在路上
“走转改”并不是什么新花样,它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成功之魂,必须坚持修炼,常抓常新。为此,一要形成共识:“走转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新闻工作不息,“走转改”不止,我们依然在路上。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