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 感伤 触动 美好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肖邦的音乐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让我们不知不觉便一同跟着他的音乐走入他的世界,找到情感的共鸣。笔者将从结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以更进一步的理解这部作品。
  关键词:肖邦 离别 结构 调性 旋律 和声 织体
  肖邦这首《离别练习曲》据说是在离开祖国之前写给一个爱慕的姑娘进行告别的,既有对祖国的不舍,也有对姑娘的爱恋。整首作品弥漫着多情与感伤的色彩,缠绵的旋律也像是在向这位姑娘进行最后的表白。
  整首作品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即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笔者将对每一个部分从结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更进一步的理解这部作品。其结构图示大致如下:
  一、呈示部
  呈示部A(1—21),E大调,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包括a、b两个乐句,第二个乐段包括a、b1、c三个乐句。
  a句(1—5),旋律弱奏于属音到主音的进行,并结束于主音。音程进行以级进和小跳进为主,且运用了前八后十六、附点以及十六分的节奏,另外还有跨小节的延长音,在和声上主属和弦的连续进行,低声部以切分节奏和内声部十六分节奏的为核心织体。
  b句(6—8),是一个与主题乐句a对比的乐句,旋律仍以级进为主,大切分和跨小节的延长音的使用使音乐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和声有所丰富,织体仍与主句一致,最后半终止于属七和弦。
  之后乐段的a句(9—13)是主题乐句的重复,而b1句(14—16)则是根据b句进行自由模进的连接乐句,出现了大量的离调和弦,内声部织体加厚,其中16小节两个外声部的反向进行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预示下一个乐句的出现。
  呈示部的最后一个乐句c句(17—21)是最动人的乐句,旋律由三个乐节构成,起音从G音开始级进跳进式的迂回下行,并采用了主题乐句的延长音节奏。其中副三和弦的运用给此乐句的情绪蒙上了一层极度忧郁和感伤的色彩,同时力度有所加强,低声部是十六分节奏型,最后,整个呈示部以主音主和弦结束。
  二、中部
  中部B(21—61),从整体看来这一部分的音乐是以器乐性质进行发展的,在速度上与呈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此中部属于对比性中部,把它根据音乐的发展和织体的变化来划分结构,可以划为五个小部分。
  I(21—29),音乐仍在主调上发展,由四个小乐句d(21—23)、d(23—25)、d1(25—27)、d1(27—29)构成, d1是d的上行二度自由模进,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为主,在和声上,d乐句是V/V与V的连续进行,d1句则是连续离调和弦的进行。
  II(30—37),调性由主调E大调转到其下属调A大调,最后转到其属调B大调。这一部分是由两个乐句e、e1构成,其中e句的前半句(30—31)属于旋律性质的乐节,和声在A大调和a小调之间游离,同时织体变成四个声部;后半句(32—33)属于器乐性质的乐节,和声为离调和弦的进行,最后一小节通过V7/ii这个和弦转调到B大调并连接到e1句。
  III(38—46),使用了没有明确旋律线的固定节奏——音型效果性的材料进行发展,构成了一个带有音型律动式的纯器乐化的片段,它是在各种离调和弦减七性质的和声背景下,横向以增四减五的三全音进行,纵向左右手各两个声部反向进行,整个片段都是连续十六分音符,是这部作品中的第一个高潮。
  IV(47—54),在前一个音乐片段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了固定节奏的织体样式,但横向的音程变成了六、七度的进行,同时左右手演奏的是相同的音程,其音程走向是以反向为主、偶有同向的交叉进行。这个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华彩片段,也是全曲的第二个高潮。
  V(54—61),经过前面四个部分的层层发展,音乐这个时候开始变得要安静下来,这或许人是痛苦到极致的一种表现,因此,此部分的出现了主调性,出现了旋律,出现了明确的和声,并回归到最初的织体,只是低声部稍有变化,同时预示着再现部的出现。因此,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由中部到再现部的一个连接部分。
  三、再现部
  再现部A1(62—77),速度回到原速,调性回归主调,情绪开始慢慢缓和,似乎在中部各种痛苦的挣扎之后终于变得平静下来。从再现部的结构来看,由之前呈示部的两个乐段直接变成了一个乐段。最后把一个小节的旋律动机发展成一个小结尾,和声运用了小下属和弦进行变格补充终止,强调了和声色彩的变化,最后整首作品以主音主和弦弱奏结束。
  宏觀来看,肖邦这首《离别练习曲》无论是和声的运用,还是作品的结构方式都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手法,而若要说他最具个性的一点,或者还是他那细腻而忧伤的散文句式旋律,那是一种肖邦式的忧郁与痛苦,独一无二,无法复制,而这也许正是他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最好诠释吧!
  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李虻.音乐作品曲式分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体态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一种感觉!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与身体结合的运动唤起音乐的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辅助,在本能听觉的
期刊
摘要:伴随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不断得到更新与进步,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运用。由于多媒体在教育中的不断运用使得教育模式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多媒体在教育体制使得舞蹈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代舞蹈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势在必行。现代多媒体具有双面性,既可以突出教学优势,同时也存在弱化教师角色等弊端。因此有必要对多媒体在舞蹈教学中的渗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 舞蹈教学 现状
期刊
摘要:儿童时期是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才能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而鉴于中小学音乐创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因此应关注学生创作学习中思维的发展过程,重视学生在创作时的参与热情,善于捕捉学生在创作表现时瞬间闪现的思想火花,开启孩子们的音乐之梦。  关键词:创设情境 即兴创作 创新思维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
期刊
摘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话常被用到京剧欣赏当中,透过这句话,就会知道戏曲是比较难懂和不易理解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戏曲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等艺术特点。同时,也正是这些独特性才使得其能够成功地塑造各种鲜活的人物。  关键词:京剧 《智斗》 人物性格 鉴赏  一、京剧《智斗》概述  “京剧是我国综合艺术的典范之一,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化了各地方
期刊
摘要:歌唱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而合唱则是综合性、集体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带给人们高度审美情趣感受。各大高职院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都加强了对学生的艺术培养。论文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该校合唱队的基本特点,以及在实际合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有效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合唱能力 审美教育 研究  合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
期刊
从参加选秀节目开始,谭维维就注定了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无论是其出色的唱功,还是其稳健的台风,在2006年的《超级女声》舞台上都令无数观众记住了她。  但和很多从选秀节目出道的歌手不同,谭维维在自己之后的音乐路上,透过歌声与创作呈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个性,这也成为了她之后推出的《谭某某》、《3》等专辑的原因。而从实力唱将蜕变成为唱作人以后,她也把握十足的令自己的音乐越玩越有个性与味道。就如她前不久
期刊
2013年12月15日晚, 一场由G-SHOCK x中国好声音联合举办的TOUGH音乐盛典,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The Mixing Room & MUSE)闪亮唱响!为歌迷们呈现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邀请到来自中国好声音的2013年度总冠军李琦、摇滚唱将张恒远、新生代女歌手丁丁、情歌王子李代沫四位独特声线和极具个人魅力的实力唱将加盟,为广大乐迷献唱成名之作!同时还邀请了同为中国好声音学员和
期刊
启示录:回顾与展望的篇章  蓝蝴蝶:你们刚刚发行了全新专辑《启示录》,对于你们来说这张全新专辑和以往的专辑对比起来,会有哪些进步的地方呢?  果味VC:我们每张专辑都力求做到最好,试图在各个方面有新的突破,无论是在音乐的理念,还是主题的造型突破,都希望能给乐迷带来新的变化。  蓝蝴蝶:这张专辑的标题叫《启示录》,当中包含了什么意思?  果味VC:《启示录》对于我们自己或者大众都有着非凡的人生意义,
期刊
摘要:“set theory(musical)”一般被认为“pc set theory”(音级集合理论),殊不知它的源头是20世纪中期美国作曲家、作曲理论家霍华德·汉森的理论研究成果。汉森的理论著作论述了音高组合全部可能性的问题,为和声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音高组合理论 汉森理论 音级集合理论 20世纪音乐  20世纪音乐的发展突飞猛进,作曲家们不再遵循传统的规矩去安排某个乐音的
期刊
华语乐坛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女性音乐人——她们有自己的音乐视角,有自己的创作态度,即便一度被唱片公司刻意包装过,或以主流路线的唱片起家,也依然不忘自己的音乐理想。她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想靠自己的力量突破瓶颈,并为华语乐坛开辟未知的音乐领域。她们的事业精神值得褒奖,而作为女性的身份,也为她们的音乐带来了一份独特的美丽。  华语乐坛其实不乏思想新锐之人,即使在流行唱片中,我们也经常能听到异常尖端的编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