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工程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高速公路和高铁的现代化施工中,还是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工程机械的使用是达成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效优质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发挥充分的功能,对设备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并建立良好的维修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如何抓好机械设备维修并建立良好的维修制度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状态。将设备管理把维修工作简单化、技术化,很少研究并建立机械设备维修的制度管理,使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在这种思路下,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对机械化设备的管理需要,而且会因此使企业因为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就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传统维修、制度建立方面进行了以下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制度建设
1、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设备维修,不是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技术保证,使机械保持、恢复其技术指标,增加可靠性与耐久性,发挥机械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设计、新的生产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全面应用,使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科技含量的增加过程中,给设备维修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在配置上、方法上需要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快速的维修机制和方法。在高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中,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施工期的仅几个月,给在野外恶劣环境中作业的工程机械增加了作业难度,常常是设备在点多、面广、战线长的情况下全面铺开。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点,降低机械的故障频次,应该有针对性的在工作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以合理制度保证。
2、传统的维修
因为受季节性影响,常常在施工淡季,对技术状况下降故障率高的机械设备进行淡季维修保养。淡季维修保养不是施工现场的抢修,它是在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一应俱全的情况下,在相对充足的时间内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设备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不同影响,客观上把设备质量摆在了不确定的突出位置,这就是传统维修的不足。
3、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能是简单的通过个别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应该是将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以最佳方案,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并形成制度。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明确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检测维修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
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同时,应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标准。上述是强调设备维修要实现两个电目标:第一维修工作应达到设备安全正常使用;第二设备的维修也应是经济性。制定出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不仅要考虑第一个目标,而且必须考虑第二个目标,这两个目标都是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5、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制度建设新方向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不再是设备的现场抢修和淡季维修保养,其制度建设也应有新的方向,在制度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第一利用微电子、光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设备维修的常态化的状态检测与故障预诊断。第二建立智能化设备维修服务系统,运用网络将设备的生厂商、服务站、维修厂、使用者甚至研究单位联系起来,实现远程、快速、全方位的服务。第三发展改善性修复和复合修复的制度。传统的修复工艺是旨在恢复性设备修理,使有故障的机械通过维修后其使用性能接近原来的性能。而采用改善性修理方式是用新装置、新材料和新技术修理旧机,其中包含技术进步的因素,使修复后的旧机器设备大显神通到或具有新的机能。今后,随着光电技术、电液技术、CAD技术和材料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广泛应用,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工程设备的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恢复性修理将更多地被改善性修理所取代。此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工艺来修复零件或设备的复合修理方法,如:焊接+胶粘、多种表面修复技术等。它们能综合各法之长、弥补各法之短,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修理工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6、结束语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制度建设的一些想法,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制度建设必将在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制度建设
1、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设备维修,不是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技术保证,使机械保持、恢复其技术指标,增加可靠性与耐久性,发挥机械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设计、新的生产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全面应用,使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科技含量的增加过程中,给设备维修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在配置上、方法上需要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快速的维修机制和方法。在高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中,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施工期的仅几个月,给在野外恶劣环境中作业的工程机械增加了作业难度,常常是设备在点多、面广、战线长的情况下全面铺开。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点,降低机械的故障频次,应该有针对性的在工作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以合理制度保证。
2、传统的维修
因为受季节性影响,常常在施工淡季,对技术状况下降故障率高的机械设备进行淡季维修保养。淡季维修保养不是施工现场的抢修,它是在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一应俱全的情况下,在相对充足的时间内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设备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不同影响,客观上把设备质量摆在了不确定的突出位置,这就是传统维修的不足。
3、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能是简单的通过个别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应该是将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以最佳方案,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并形成制度。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明确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检测维修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
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同时,应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标准。上述是强调设备维修要实现两个电目标:第一维修工作应达到设备安全正常使用;第二设备的维修也应是经济性。制定出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不仅要考虑第一个目标,而且必须考虑第二个目标,这两个目标都是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5、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制度建设新方向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不再是设备的现场抢修和淡季维修保养,其制度建设也应有新的方向,在制度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第一利用微电子、光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设备维修的常态化的状态检测与故障预诊断。第二建立智能化设备维修服务系统,运用网络将设备的生厂商、服务站、维修厂、使用者甚至研究单位联系起来,实现远程、快速、全方位的服务。第三发展改善性修复和复合修复的制度。传统的修复工艺是旨在恢复性设备修理,使有故障的机械通过维修后其使用性能接近原来的性能。而采用改善性修理方式是用新装置、新材料和新技术修理旧机,其中包含技术进步的因素,使修复后的旧机器设备大显神通到或具有新的机能。今后,随着光电技术、电液技术、CAD技术和材料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广泛应用,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工程设备的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恢复性修理将更多地被改善性修理所取代。此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工艺来修复零件或设备的复合修理方法,如:焊接+胶粘、多种表面修复技术等。它们能综合各法之长、弥补各法之短,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修理工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6、结束语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制度建设的一些想法,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制度建设必将在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