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人”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v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离骚(节选)》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一句,有“美人”一词,课本①解释为是指楚怀王,本人认为此解不甚妥当。显然这比起人教版2004年前的版本解释为“美好的理想”与“心中的女子”要确切些,因为前者说明了“美人”还是指男子,后者“美好的理想”与“心中”具有“志向”的意味,而“志向”这一词在古代是用来形容男子的,因此可以设想后者的理解是由“男子”这一基本义项生发的意思,而“美人”指的是有远大志向,能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的男子,即贤臣。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版)把“美人”解释为“美貌的年轻女子”。也许“众口铄金”,一个词语随时代的发展,因误解俗传终至约定俗成,解释可以面目全非,即词义转移了。在清以前,“美人”其实跟“美貌的年轻女子”无关,指的是“具有凌云壮志、才德兼备”的男子。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即使有才也是名不见经传的,而所谓女子的德更是本分的事,自然也无须经传了,可见古代名见经传的“美人”指的只是“男子”,与“女子”无关。
  许慎《说文解字》道:“美,羊大为美。”“大”这一意象有“阳刚”之意,而“阳刚”应跟“男子”相对,把“美人”解释为“楚怀王”有它合理之处,因为楚怀王是男子。可此处只有理解为“屈原”才确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从上下文的语句可知屈原一直在自我感叹,我有“内美”,恐怕我将老了,为什么不趁我年壮时去改变国家的秽政呢?时不我待,说的是时间不等人,其实也就是说屈原我是不能等待呀,老了就无法实现辅佐君王,改变秽政的美好愿望了。若课文解释为“楚怀王”,意思就勉强了。一则是从句式情感上理解,“楚怀王”怎能与“草木”相对应呢?所谓触景感怀,此处由于屈原见疏而自我哀叹,感到了人生的短暂与卑微。二者从内容逻辑上理解,即使楚怀王老了,只要他在位,能真正明白屈原的心意,一声令下即可,又有何迟呢?迟暮的只是屈原自己而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爱江山的忠臣贤良都惜时如金,渴望早日实现抱负,他们才是“美人”。课文之所以把“美人”曲解为“楚怀王”,想必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忠”,可这恰恰误解了“忠”,使之走向“愚”了。“忠”不是考虑他人忘了自己,而是坚持信念不悔改。博闻强志、娴于辞令的屈原又怎会“愚”呢?并非他不识时务,而是他宁可选择志洁而弃苟活。报国无门宁投汨罗江秉性才会使他发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吼叫,这是先驱者的号角,虽然他们的命运往往难以逃脱死亡,可这种选择可与日月争光。《离骚》是屈原在报国无路时自我表露心迹,其忠、其贤凭此文千古可鉴。
  浙师大黄灵庚先生曾说,要说明或解释一种现象至少要举十例才足以作证,下面不妨再举十个例子,从中可以推断出“美人”一词的解释的演变过程,从而说明“美人”在《离骚》中的解释:⑴美人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筵拜盛名;一笑劝君输一着,非将此骨媚公卿。(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作者与此诗自注说:“友人访小云于扬州,三至不得见,愠矣,箴之”。是此诗写来规劝友人,也是在赞美小云的才调骨气——那美人的才气格调,文雅高超,一向任性而行,不受拘束。⑵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才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惰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清.龚自珍.《夜坐》)此处“美人”是指志洁,“剑”指势宏。⑶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清.艳雪.《和查为仁悼亡诗》)查为仁是《莲坡诗话》的作者,艳雪是查为仁之友佟蔗村之妾。所谓“英雄美人”:英雄,武将也。美人,文将也。美人名将,文武兼备。⑷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清.屈复.《偶然作》)“高爵”没有何求“年轻貌美的女子”,可见“买美人”是纳贤也。⑸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唐.李白.《长相思》)此处“美人”用法与《离骚》相似,可意思已有了生发。美好的理想如花,就如美丽如花的伊人呀,却总是离得远远的,如隔在那云的那端,可望而遥高不可攀。此处美人指的是李白回忆起在长安得志时的自己。⑹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余空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尽,白露湿青苔。(唐.李白.《闺情》)由“绣被”“香”可推断此处美人是指“美貌的年轻女子”。⑺不是尊前爱惜身,佯放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民国.郁达夫.《钓台题壁》)。⑻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清.袁枚.《寒夜》)⑼江山情重美人轻。(清.袁枚.《明皇与贵妃》)⑽不向情田种爱根,画楼宁负美人恩。(民国.林纾.《答谢蝶仙》)
  以上十例分析可知“美人”一词到清代一直还有“忠臣贤良”之意,所举的(1)~(4)可以说明。所谓“江山美人”,“才子佳人”,而没有“才子美人”的,因为保住江山要靠美人,而才子配佳人才是好姻缘。
  又因为“羊大为美”,除“大”外,还有“羊”这一概念,它具有“温柔”的意味,而温柔总是美丽的,而美丽又往往是年轻貌美的。因而在李白、袁枚、郁达夫等性情中人的眼里,“美人”自然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居多了。时代总是在发展,毕竟男女有别,“美人”指女子后,男子这一义项也就被取代了。
  
  注释:
  ①屈原.离骚(节选)//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6月第一版 2005年4月浙江第5次印刷
  参考文献:
  1.吕自扬 历代诗词名句辞典 作家出版社出版,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2.“佳人”从古至今才是解释为美貌的年轻女子。参照例证如下:{1}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唐.杜甫.《佳人》
  {2}长安水边多丽人——唐.杜甫.《丽人行》
  {3}天生丽质难自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白居易.《长恨歌》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
  {5}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陶渊明
其他文献
针对图像信息的一些内在特征,像大数据容量和高冗余性等,结合混沌系统与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数字图像的加密算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压缩,减少其数
依据新课程理念,针对课堂评价的现状,提出在评价中应充分关注学生评价,并剖析了学生评价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具体操作提出一些设想。
针对复杂背景下目标边缘检测问题,研究了分形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分形特征融合的目标边缘检测算法。首先求取图像的分形维数和几何度量空间变换率,然后运用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对分形维数和几何度量空间变换率进行融合处理,对图像像素分类,从而得到目标边缘,最后细化边缘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克服复杂背景的干扰,有效地提取目标边缘。
为了提高飞艇定点监控的自主性和准确性,研究了一种基于视觉信息的定点监控飞艇姿态和位置估计算法。由射影几何学原理和特殊的双目摄像机安装方法来提取飞艇的姿态。基于双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轫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从此,伴随着资本的流动,殖民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最终建立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殖民体系.自此,世界历史
中考材料作文常常提出“自选角度”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中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并非是像山峰、日出这样纯客观的事物或现象,它蕴含着命题者的意向。即使是自然界的材料,也是“第二自然”。如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提供的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理解,一种概括,它蕴含着客观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哲学观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考生选择写作角度必然受到某种制约。“自选角度”决不是任选角度。另一方面,“
教学设想 空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空白地带。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大音稀声,大爱无言,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正是一篇巧妙利用空白艺术的典范作品。本课拟在前课时积累词汇把握线索理解情
X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众多的诗人以其独具的慧眼和敏感的心灵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传世佳作。精选一些篇目的诗词让学生读、赏,既是对祖国宝贵文学遗产的继承,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更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优秀的古典诗词有如珍贵的“明前茶”一样,浓缩着诗人对生活特有的敏感睿智,传递着他们独有的人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