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母子:李瑞琴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积赞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和我的儿子既是母子,也是同事,但更像是朋友,我们在一起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庭,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我性格随妈妈比较外向,我们两个关系就像好朋友,一般我不和别人说的话都会和母亲说。我们的工作关系也特别好,不过该吵还要吵。”
在“财富的灵魂:家族企业传承密码-2017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六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现场,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琴、总经理邹积赟母子,这样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都在中欧上学,邹积赟调侃母亲是师姐:“我母亲在公司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现在我夸她都是‘厉害了,我的姐’。”
1997年,47岁的李瑞琴捕捉到农业新商机,彼时她刚刚结束了边贸业务,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戈壁上种葡萄。1998年,她带着家人来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西戈壁开始了种植酿酒葡萄的创业之路。“我要用三代人来做一个中国品牌的葡萄酒,我这代人种葡萄,第二代做葡萄酒,第三代打造葡萄酒品牌。”李瑞琴说。让戈壁绿起来,让乡亲们富起来,这是她的初衷,而家人的支持是她最重要的动力。
在李瑞琴眼中,乡都葡萄酒一直是有生命的葡萄酒,因为它们生产酿造的过程如同十月怀胎,到分娩落地,而要生产出好的葡萄酒,如同把孩子养育成人。在戈壁滩上种葡萄,最大的敌人不是寒冷干旱,而是兔子。“那種苦一般人很难体会,而且野兔子多,冬天会啃树皮,而树一被啃,就会死。”邹积赟回忆,他们的对策是“一棵一棵保护起来”。每年冬天,他们都要用大棚膜把树的下端包起来,来年春天再解开。“那时候我们就住在戈壁滩上,没水没电没信号,这样的日子我们过了好几年。”邹积赟说。
1996年,邹积赟从新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三个月,就跟着父母经营皮革厂。两年后,母亲转型种葡萄,邹积赟开始跟着父母从零开始并肩战斗。当时他们是当地第一家采用滴灌方式种葡萄,但投入的资金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直到2004年资金开始回笼,2008年才把银行货款还完,日子开始好起来。也许,正是这份同甘苦、共同创业的经历,让邹积赟和母亲像文章开始他们彼此描述的那样,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在生活与事业中相互支持。
2001年,邹积赟独自去了法国,开始了六年的留学生活。由于家里的积蓄都投入到葡萄种植和酒堡建设上,邹积赟的留学生活过得艰辛窘迫。而更让他焦虑的是由于法国酿酒专家技术的高度保密,邹积赟只能从葡萄的种植、管理、采摘、发酵直到罐装每一个环节都跟班操作、精细记录、仔细琢磨。也因此回国后他很快在乡都酒业挑起了酿酒技术的大梁。母亲李瑞琴曾说:“如果说乡都是辆车,那么邹积赟就是这辆车的发动机。”
当然,母子俩在公司里也是上下级的关系,两代人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工作中难免会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在参加论坛前一天,母子俩就因为工作原因发生了争吵。“我们最近在尝试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母亲向我询问了一个细节上的问题,我的想法是母亲现在不需要去关注这些细节问题,等有了眉目以后我再跟母亲汇报。我认为现阶段不需要去在意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应该边做边调整。而母亲认为做事情要把成本、细节考虑好,不能做到最后才发现这个项目不赚钱。”在论坛现场,邹积赟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我自己有三个孩子,但别人问我的时候,我常常告诉别人我有六个孩子。我们家把媳妇当做女儿,把女婿当做儿子。”李瑞琴笑言。对于企业的交接班,李瑞琴的理念是谁有能力谁接班。乡都是一个家族氛围很浓的企业,不单单是李瑞琴的三个孩子,她的儿媳、女婿都在企业里。“我们实行的是家族文化,但我们企业里也有职业经理人,有一起创业的,我们的原则是谁能力强谁上。”
“我和我的儿子既是母子,也是同事,但更像是朋友,我们在一起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庭,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我性格随妈妈比较外向,我们两个关系就像好朋友,一般我不和别人说的话都会和母亲说。我们的工作关系也特别好,不过该吵还要吵。”
在“财富的灵魂:家族企业传承密码-2017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六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现场,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琴、总经理邹积赟母子,这样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都在中欧上学,邹积赟调侃母亲是师姐:“我母亲在公司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现在我夸她都是‘厉害了,我的姐’。”
1997年,47岁的李瑞琴捕捉到农业新商机,彼时她刚刚结束了边贸业务,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戈壁上种葡萄。1998年,她带着家人来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西戈壁开始了种植酿酒葡萄的创业之路。“我要用三代人来做一个中国品牌的葡萄酒,我这代人种葡萄,第二代做葡萄酒,第三代打造葡萄酒品牌。”李瑞琴说。让戈壁绿起来,让乡亲们富起来,这是她的初衷,而家人的支持是她最重要的动力。
在李瑞琴眼中,乡都葡萄酒一直是有生命的葡萄酒,因为它们生产酿造的过程如同十月怀胎,到分娩落地,而要生产出好的葡萄酒,如同把孩子养育成人。在戈壁滩上种葡萄,最大的敌人不是寒冷干旱,而是兔子。“那種苦一般人很难体会,而且野兔子多,冬天会啃树皮,而树一被啃,就会死。”邹积赟回忆,他们的对策是“一棵一棵保护起来”。每年冬天,他们都要用大棚膜把树的下端包起来,来年春天再解开。“那时候我们就住在戈壁滩上,没水没电没信号,这样的日子我们过了好几年。”邹积赟说。
1996年,邹积赟从新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三个月,就跟着父母经营皮革厂。两年后,母亲转型种葡萄,邹积赟开始跟着父母从零开始并肩战斗。当时他们是当地第一家采用滴灌方式种葡萄,但投入的资金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直到2004年资金开始回笼,2008年才把银行货款还完,日子开始好起来。也许,正是这份同甘苦、共同创业的经历,让邹积赟和母亲像文章开始他们彼此描述的那样,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在生活与事业中相互支持。
2001年,邹积赟独自去了法国,开始了六年的留学生活。由于家里的积蓄都投入到葡萄种植和酒堡建设上,邹积赟的留学生活过得艰辛窘迫。而更让他焦虑的是由于法国酿酒专家技术的高度保密,邹积赟只能从葡萄的种植、管理、采摘、发酵直到罐装每一个环节都跟班操作、精细记录、仔细琢磨。也因此回国后他很快在乡都酒业挑起了酿酒技术的大梁。母亲李瑞琴曾说:“如果说乡都是辆车,那么邹积赟就是这辆车的发动机。”
当然,母子俩在公司里也是上下级的关系,两代人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工作中难免会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在参加论坛前一天,母子俩就因为工作原因发生了争吵。“我们最近在尝试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母亲向我询问了一个细节上的问题,我的想法是母亲现在不需要去关注这些细节问题,等有了眉目以后我再跟母亲汇报。我认为现阶段不需要去在意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应该边做边调整。而母亲认为做事情要把成本、细节考虑好,不能做到最后才发现这个项目不赚钱。”在论坛现场,邹积赟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我自己有三个孩子,但别人问我的时候,我常常告诉别人我有六个孩子。我们家把媳妇当做女儿,把女婿当做儿子。”李瑞琴笑言。对于企业的交接班,李瑞琴的理念是谁有能力谁接班。乡都是一个家族氛围很浓的企业,不单单是李瑞琴的三个孩子,她的儿媳、女婿都在企业里。“我们实行的是家族文化,但我们企业里也有职业经理人,有一起创业的,我们的原则是谁能力强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