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观察了解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的特点,分析了引起稻飞虱暴发成灾的相关原因,提出对稻飞虱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提供预测和防治策略上的指导。
[关键词] 稻飞虱;暴发;原因分析;防治
稻飞虱分为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是一种暴发性害虫,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还能导致纹枯病加重,对我市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近几年持续重发,且发生期提早,特别是2006年大暴发,一般田块减产10—30%,少数严重失防田块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因此做好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对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一、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
水稻稻飞虱是随春夏气流迁飞传播,属南迁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水稻基部取食水稻汁液,造成水稻营养不良,成团并逐渐扩大最后枯死,并且容易引起水稻球菌核病。通过观察,在我市一年6-7代(主要是以褐飞虱短翅型为主),飞翔能力强,繁殖强,产卵量高且周期短。一般是5-6月随着气流迁入,近年来有逐渐提早的趋势,由于迁入早,为害早,对一季晚稻危害大,因此时水稻已无自我补偿能力,是田间损失的主要根源。
二、水稻稻飞虱暴发的原因分析
1.双季稻杂优推广面积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普遍种植杂优高产品种,面积逐渐增大,并实现早、中、晚一体杂交化。
2.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技术改进。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进,使一晚面积逐年增大,提早季节,施肥量高,密植程度大,使稻飞虱的桥梁寄主增多,褐飞虱发生量增加,为害重。
3.气候条件。近几年“暖冬”连续出现,第二年春夏季节气流频繁,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和繁殖,是造成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防控稻飞虱应树立系统观念
1.强化系统监测,包括稻飞虱的种群消长、抗药性、寄主抗性和生物型变化的系统监测。
2.重视区域治理,即根据稻飞虱发生、迁飞特性和为害时间进行分区,在不同的治理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预案。
3.优化防控策略,在综合治理原则指导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协调生防与化防为中心,以科学用药和严格农药管理为保障。这就要求防治稻飞虱不能单靠一种措施去控制其危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技术才能奏效。
四、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就是以水稻为主体,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创造不利于稻飞虱繁殖的环境条件下,推广抗虫品种和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同时,做到经济、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要使各项防治措施协调配套,从而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1.加强病虫测报
强化田间系统调查,增加普查次数,同时加强与周边县市植保测报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水稻田间稻飞虱的发生动态,增强病虫测报的指导功能[3]。
2.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品种,实行控虫栽培,合理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因苗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过于茂密;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时烤田,降低田间湿度,恶化稻飞虱发生环境;彻底清除秧田及本田内的稗草,并在早稻收获后马上犁翻稻田,施石灰一次。以杀死遗留于稻田的若虫及成虫。
3.生物防治
稻鸭共育。根据稻飞虱集中为害基部的特点,可进行稻田养鸭防治,采用稻鸭共栖的形式,进行稻飞虱防治。早、晚稻投放鸭龄20d以上10只/亩入田,或在稻飞虱发生盛期,每亩稻田放20—25只鸭子,对稻飞虱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4.物理防治
点灯诱杀成虫。利用稻飞虱趋光性的习性,在成虫猖獗时,选择无月光、无风雨的夜晚,采用黑光灯、点火堆、火把等进行诱杀。
5.化学防治
采用兼治和挑治相结合的方法,兼治是在需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或其他害虫时,应选用对稻飞虱也会有高效的农药防治,起到兼治稻飞虱的作用;挑治就是对稻飞虱虫量高的地块,专门挑特效农药防治。早稻穗期:10-15头/丛,常规晚稻穗期:15-20头/丛,杂交稻:25-30头/丛,开始用药。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
(1)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2-15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2)25%扑虱灵可湿粉剂30g/亩,对水40kg喷雾,在1-2龄若虫期用药。
(3)50%速灭威乳油5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4)25%镣虫双水剂10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5)10%叶蝉可湿性粉剂200-25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6)40%乐果乳油50-10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7)50%甲胺磷乳油50g/亩,对水40kg喷雾,抽穗前使用。8.22%虱纹灵胶悬剂60m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8)在施药质量上,要做到“四准一足两防治”:一是要做到“四准”,即抓准时机、选准药剂、配准浓度、打准部位;二是要用足水量;三是要组建机防专业服务队,实行测报、开方、供药、施药一体化服务,尽量机械防治、统一防治。
(9)注意事项
①施药时要用足水量,重点喷雾水稻植株中下部。
②施药后24h内下雨,应在雨停后重新喷施一次。
6治上压下,压前控后。晚稻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第四代褐飞虱以压低第五代基数,选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亩,或25%噻嗪酮(扑虱灵、优乐得)可湿粉50g/亩,或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剂2—3g/亩等长效性农药为主。
参考文献
[1]吴嗣勋,余学宏,向子钧编著.湖北省水稻病虫发生预测与综合防治.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植保员手册》编写组编绘.植保员手册(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程年,吴进才,马飞.稻飞虱.研究与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I-371.
[关键词] 稻飞虱;暴发;原因分析;防治
稻飞虱分为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是一种暴发性害虫,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还能导致纹枯病加重,对我市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近几年持续重发,且发生期提早,特别是2006年大暴发,一般田块减产10—30%,少数严重失防田块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因此做好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对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一、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
水稻稻飞虱是随春夏气流迁飞传播,属南迁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水稻基部取食水稻汁液,造成水稻营养不良,成团并逐渐扩大最后枯死,并且容易引起水稻球菌核病。通过观察,在我市一年6-7代(主要是以褐飞虱短翅型为主),飞翔能力强,繁殖强,产卵量高且周期短。一般是5-6月随着气流迁入,近年来有逐渐提早的趋势,由于迁入早,为害早,对一季晚稻危害大,因此时水稻已无自我补偿能力,是田间损失的主要根源。
二、水稻稻飞虱暴发的原因分析
1.双季稻杂优推广面积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普遍种植杂优高产品种,面积逐渐增大,并实现早、中、晚一体杂交化。
2.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技术改进。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进,使一晚面积逐年增大,提早季节,施肥量高,密植程度大,使稻飞虱的桥梁寄主增多,褐飞虱发生量增加,为害重。
3.气候条件。近几年“暖冬”连续出现,第二年春夏季节气流频繁,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和繁殖,是造成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防控稻飞虱应树立系统观念
1.强化系统监测,包括稻飞虱的种群消长、抗药性、寄主抗性和生物型变化的系统监测。
2.重视区域治理,即根据稻飞虱发生、迁飞特性和为害时间进行分区,在不同的治理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预案。
3.优化防控策略,在综合治理原则指导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协调生防与化防为中心,以科学用药和严格农药管理为保障。这就要求防治稻飞虱不能单靠一种措施去控制其危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技术才能奏效。
四、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就是以水稻为主体,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创造不利于稻飞虱繁殖的环境条件下,推广抗虫品种和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同时,做到经济、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要使各项防治措施协调配套,从而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1.加强病虫测报
强化田间系统调查,增加普查次数,同时加强与周边县市植保测报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水稻田间稻飞虱的发生动态,增强病虫测报的指导功能[3]。
2.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品种,实行控虫栽培,合理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因苗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过于茂密;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时烤田,降低田间湿度,恶化稻飞虱发生环境;彻底清除秧田及本田内的稗草,并在早稻收获后马上犁翻稻田,施石灰一次。以杀死遗留于稻田的若虫及成虫。
3.生物防治
稻鸭共育。根据稻飞虱集中为害基部的特点,可进行稻田养鸭防治,采用稻鸭共栖的形式,进行稻飞虱防治。早、晚稻投放鸭龄20d以上10只/亩入田,或在稻飞虱发生盛期,每亩稻田放20—25只鸭子,对稻飞虱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4.物理防治
点灯诱杀成虫。利用稻飞虱趋光性的习性,在成虫猖獗时,选择无月光、无风雨的夜晚,采用黑光灯、点火堆、火把等进行诱杀。
5.化学防治
采用兼治和挑治相结合的方法,兼治是在需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或其他害虫时,应选用对稻飞虱也会有高效的农药防治,起到兼治稻飞虱的作用;挑治就是对稻飞虱虫量高的地块,专门挑特效农药防治。早稻穗期:10-15头/丛,常规晚稻穗期:15-20头/丛,杂交稻:25-30头/丛,开始用药。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
(1)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2-15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2)25%扑虱灵可湿粉剂30g/亩,对水40kg喷雾,在1-2龄若虫期用药。
(3)50%速灭威乳油5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4)25%镣虫双水剂10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5)10%叶蝉可湿性粉剂200-25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6)40%乐果乳油50-100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7)50%甲胺磷乳油50g/亩,对水40kg喷雾,抽穗前使用。8.22%虱纹灵胶悬剂60mg/亩,对水40kg喷雾,在2-3龄若虫期用药。
(8)在施药质量上,要做到“四准一足两防治”:一是要做到“四准”,即抓准时机、选准药剂、配准浓度、打准部位;二是要用足水量;三是要组建机防专业服务队,实行测报、开方、供药、施药一体化服务,尽量机械防治、统一防治。
(9)注意事项
①施药时要用足水量,重点喷雾水稻植株中下部。
②施药后24h内下雨,应在雨停后重新喷施一次。
6治上压下,压前控后。晚稻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第四代褐飞虱以压低第五代基数,选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亩,或25%噻嗪酮(扑虱灵、优乐得)可湿粉50g/亩,或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剂2—3g/亩等长效性农药为主。
参考文献
[1]吴嗣勋,余学宏,向子钧编著.湖北省水稻病虫发生预测与综合防治.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植保员手册》编写组编绘.植保员手册(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程年,吴进才,马飞.稻飞虱.研究与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I-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