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庭则是孩子终身的课堂。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的家庭教育,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遗憾的是,在不少地方和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相互矛盾和脱节的现象。那么,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究竟应该建立起一种怎样的沟通、互动和协作机制呢?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协作机制,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近年来,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以“扬长教育”为办学理念,着力推进教学生态变革,尊重每一名教师和学生追求发展的权利,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教育协作机制,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故事,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式、跨越式发展。
追寻真谛,确立“扬长教育”办学理念
嘉禾园小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校特点、办学条件和思路,逐步提炼出“扬长避短、以长补短,以长促长、以长促全”的“扬长教育”办学理念。
学校“扬长教育”理念的思想源泉,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较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学记》,书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嘉禾园小学以此为思想源泉,以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基础、突出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扬长中走向成功”为目标,展开生动的教育实践,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扬师之长,让每位老师做最好的引领者。在办学过程中,广大教师成长为“扬长教育”的贯彻者、探索者和内涵的丰富者,催生出大量生动的教育实践案例和突出典型。比如,六(1)班班主任田喜莲老师既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也是获得广大家长认可和赞誉的好老师。她的主要经验在于:一是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发挥家长的督促、检查作用,形成了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二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通过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打造成长共同体和教育能量场,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扬家之长,让每位家长做最好的力行者。在近年的教育实践中,嘉禾园小学通过学校倡导、班主任引导,形成了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深入教育现场、形成示范效应搭建了平台。在嘉禾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涌现了一些家长典型。例如六(1)班“家委会”的八人小组,从二年级开始参与该班的管理,协助班主任组织各类活动。目前,他们已经能准确叫出全班50多名学生的姓名;他们还跟班主任一起参与家访活动,与班级其他学生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心得。从二年级开始,该班还形成了晨跑制度,五年来风雨无阻,家长们每天早上七点轮流带领全班学生晨跑,在树立良好榜样的同时,也加深了家长之间、家长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和理解。
扬生之长,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学习者。“扬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嘉禾园小学办学理念的题中之意,也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例如三(2)班的赵同学,在二年级转入该班时,成绩不理想,性格也孤僻,常与班上同学发生冲突。后来,班主任发现赵同学爱好体育运动。于是,任命个头高大的赵同学为班级体育委员,一年下来,赵同学成了班上的运动健将,在同学中颇受欢迎,学习态度发生较大转变。这样的例子在嘉禾园小学不胜枚举。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近年来,嘉禾园小学积极联系家长、社区,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协作密切、配合良好、沟通顺畅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协作机制。
萌生“家长委员会”班级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家校合作形式,嘉禾园小学以班级为主体的“家长委员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实现了对家长的全覆盖。借助家委会这一平台,学校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挑选八名常任委员,轮流负责班上各类活动和日常事务。二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下,班上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如班级读书比赛、综合知识大赛、安全知识大赛、户外生存体验、社区关爱活动等。三是形成了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机制。班主任带着八位家委会“常委”一起开展家访活动,分享教育经验,互谈心得体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家长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发掘学生的优点。
构建“互联网 ”线上及时沟通渠道。嘉禾园小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模式。教师定期把班级日常活动和学生们的优秀事迹制成电子相册,通过微信群、QQ群展示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二(3)班的潘老师还在家长群基础上创建了孩子们自己的读书乐园群。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作机制。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嘉禾园小学不断打破地域限制,逐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协作机制,形成“推开围墙”的办学格局,让课堂向社会延伸,把家庭和社区嵌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生态变革。社区成了学校教育的支持平台,学校成了社区文化的展示窗口,家庭和学生成了支持者和受益者。例如,通过组织孩子们义卖报纸,用赚来的钱给社区养老院购买礼物。这种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培养综合能力,塑造善良品性。在社区成立图书室,家长们自愿出资购置图书,给孩子们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空间。
同心协力,为学生打造幸福“嘉园”
责任共担,把校门建成安全出入的绿色通道。校门口历来是各学校最难治理的地方,小摊贩林立、发单人员聚集、上下学私家车拥堵成为很多学校最大的安全隐患。嘉禾园小学为有效消除这一隐患,积极与社区、家长协商,最终,社区免费让出一块空地,供家长接送孩子,并安装了部分固定座椅。为防止拥堵,学校实行分流离校的管理模式,从侧门和正门两个方向疏散学生,有效预防了上下学高峰期的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社区不断改善校门口的环境,有效排除了一些潜在的危险,使校门口真正成为了安全的绿色通道。
老少同乐,让天伦之乐洒满嘉禾社区和校园。社区与学校优势互补,节目共享,实现老少同乐的双赢局面。校园艺术团、腰鼓队、太极队让老人们体验到含饴弄孙之乐;社区老人的秧歌舞、扇子舞也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的兴趣和老年人的快乐,共同谱写了嘉禾园社区最美的乐章。社区资源入校,丰富了教育资源,提升了教育品质,增强了学校吸引力。让学校成为一所学生喜欢、家长赞誉、教师爱岗的教育乐园,是嘉禾园小学的办学追求。
三镇同游,借社会之力保障学生实践与发展。为开阔学生视野,嘉禾园小学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建筑,了解武汉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身边的点滴变化。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是当下教育的题中之意,也是学校“双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家长、教师、学校相互配合、紧密沟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
(责任编辑 鄢志勇)
近年来,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以“扬长教育”为办学理念,着力推进教学生态变革,尊重每一名教师和学生追求发展的权利,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教育协作机制,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故事,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式、跨越式发展。
追寻真谛,确立“扬长教育”办学理念
嘉禾园小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校特点、办学条件和思路,逐步提炼出“扬长避短、以长补短,以长促长、以长促全”的“扬长教育”办学理念。
学校“扬长教育”理念的思想源泉,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较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学记》,书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嘉禾园小学以此为思想源泉,以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基础、突出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扬长中走向成功”为目标,展开生动的教育实践,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扬师之长,让每位老师做最好的引领者。在办学过程中,广大教师成长为“扬长教育”的贯彻者、探索者和内涵的丰富者,催生出大量生动的教育实践案例和突出典型。比如,六(1)班班主任田喜莲老师既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也是获得广大家长认可和赞誉的好老师。她的主要经验在于:一是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发挥家长的督促、检查作用,形成了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二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通过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打造成长共同体和教育能量场,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扬家之长,让每位家长做最好的力行者。在近年的教育实践中,嘉禾园小学通过学校倡导、班主任引导,形成了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深入教育现场、形成示范效应搭建了平台。在嘉禾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涌现了一些家长典型。例如六(1)班“家委会”的八人小组,从二年级开始参与该班的管理,协助班主任组织各类活动。目前,他们已经能准确叫出全班50多名学生的姓名;他们还跟班主任一起参与家访活动,与班级其他学生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心得。从二年级开始,该班还形成了晨跑制度,五年来风雨无阻,家长们每天早上七点轮流带领全班学生晨跑,在树立良好榜样的同时,也加深了家长之间、家长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和理解。
扬生之长,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学习者。“扬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嘉禾园小学办学理念的题中之意,也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例如三(2)班的赵同学,在二年级转入该班时,成绩不理想,性格也孤僻,常与班上同学发生冲突。后来,班主任发现赵同学爱好体育运动。于是,任命个头高大的赵同学为班级体育委员,一年下来,赵同学成了班上的运动健将,在同学中颇受欢迎,学习态度发生较大转变。这样的例子在嘉禾园小学不胜枚举。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近年来,嘉禾园小学积极联系家长、社区,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协作密切、配合良好、沟通顺畅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协作机制。
萌生“家长委员会”班级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家校合作形式,嘉禾园小学以班级为主体的“家长委员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实现了对家长的全覆盖。借助家委会这一平台,学校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挑选八名常任委员,轮流负责班上各类活动和日常事务。二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下,班上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如班级读书比赛、综合知识大赛、安全知识大赛、户外生存体验、社区关爱活动等。三是形成了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机制。班主任带着八位家委会“常委”一起开展家访活动,分享教育经验,互谈心得体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家长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发掘学生的优点。
构建“互联网 ”线上及时沟通渠道。嘉禾园小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模式。教师定期把班级日常活动和学生们的优秀事迹制成电子相册,通过微信群、QQ群展示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二(3)班的潘老师还在家长群基础上创建了孩子们自己的读书乐园群。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作机制。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嘉禾园小学不断打破地域限制,逐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协作机制,形成“推开围墙”的办学格局,让课堂向社会延伸,把家庭和社区嵌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生态变革。社区成了学校教育的支持平台,学校成了社区文化的展示窗口,家庭和学生成了支持者和受益者。例如,通过组织孩子们义卖报纸,用赚来的钱给社区养老院购买礼物。这种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培养综合能力,塑造善良品性。在社区成立图书室,家长们自愿出资购置图书,给孩子们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空间。
同心协力,为学生打造幸福“嘉园”
责任共担,把校门建成安全出入的绿色通道。校门口历来是各学校最难治理的地方,小摊贩林立、发单人员聚集、上下学私家车拥堵成为很多学校最大的安全隐患。嘉禾园小学为有效消除这一隐患,积极与社区、家长协商,最终,社区免费让出一块空地,供家长接送孩子,并安装了部分固定座椅。为防止拥堵,学校实行分流离校的管理模式,从侧门和正门两个方向疏散学生,有效预防了上下学高峰期的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社区不断改善校门口的环境,有效排除了一些潜在的危险,使校门口真正成为了安全的绿色通道。
老少同乐,让天伦之乐洒满嘉禾社区和校园。社区与学校优势互补,节目共享,实现老少同乐的双赢局面。校园艺术团、腰鼓队、太极队让老人们体验到含饴弄孙之乐;社区老人的秧歌舞、扇子舞也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的兴趣和老年人的快乐,共同谱写了嘉禾园社区最美的乐章。社区资源入校,丰富了教育资源,提升了教育品质,增强了学校吸引力。让学校成为一所学生喜欢、家长赞誉、教师爱岗的教育乐园,是嘉禾园小学的办学追求。
三镇同游,借社会之力保障学生实践与发展。为开阔学生视野,嘉禾园小学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建筑,了解武汉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身边的点滴变化。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是当下教育的题中之意,也是学校“双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家长、教师、学校相互配合、紧密沟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