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舱!到机械臂上“搭积木”

来源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4日14点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步:出舱


  7月4日7时30分左右,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刘伯明、汤洪波身着舱外航天服出现在节点舱。轨道舱舱门、节点舱前舱门、节点舱与小柱段之间的双向承压舱门都已关闭,两人现已被节点舱“包裹”起来。此刻,聂海胜正“坐”在大柱段的计算机前,时刻关注着两人的状态,并不时发出操作指令。
  出舱准备工作继续,给节点舱泄压、航天员吸氧排氮、开展通信测试……8时11分,舱内气压接近真空状态,刘伯明打开节点舱上方的出舱口舱门,第一次亲眼见证舱外环境,不禁脱口而出:“外面是黑的。”
  在两人配合给舱门装上保护罩后,刘伯明一个跃身来到了浩瀚宇宙。节点舱高清摄像机、航天服摄像机以及舱外全景摄像机全程拍下了这一过程。
  “哇,这外面太漂亮啦!”刘伯明惊叹道。
  在此之前,空间机械臂已经来到了出舱口,进入整臂待机制动状态。就像我们熟知的云台车一样,它将是航天员在舱外的移动工具和临时工作站。

第二步:在机械臂上“ 搭积木”


  刘伯明出舱门后,汤洪波并没有紧随其后。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要以一上一下的姿态,打好第一场配合战——在空间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操作台。就像地面建筑施工队似的,汤洪波负责“搬砖”,刘伯明负责“搭建”。
  一场太空“搭积木”正式上演。
  刘伯明接过汤洪波从舱内递上来的脚限位器,将其安装在空间机械臂的一端。这是底座,也是用来固定航天员双脚的,航天员“站”在上面可以随机械臂“爬行”而移动。舱内,汤洪波正在对操作台组件进行初步安装,随后用带挂钩的绳传递给刘伯明,由刘伯明安装在脚限位器一侧。这就是舱外工作用的操作台。在刘伯明的腰间,还有一个微型工作台,这是他在舱内就已经戴好了的。
  “没有看到满天繁星吗?”9点30分左右,操作台安装完成,聂海胜忍不住问。
  10点20分左右,刘伯明上机械臂,机械臂移动到接设备点。最后传递上来的是此次舱外工作要用的把手、抬高支架和一些专用工具,刘伯明把它们一一挂在操作台上。有了它们,航天员将展开第二项舱外工作内容。
  两人配合默契,一环扣着一环,第一项舱外工作顺利完成。

第三步:给摄像机装个“自拍杆”


  “天和”内,聂海胜“坐”在计算机旁,细心操作、准确指挥;机械臂缓缓移动,刘伯明“站”在脚限位器上继续移动,准备开展第二项工作。
  汤洪波就没那么轻松了。11时左右,他跃身出舱,开始借助舱表扶手,用手“爬行”。每走一步,他都要把身上安全绳的另一端挂在扶手上,防止飘走。他速度很快,率先达到目的地——大、小柱段之间偏右的位置。
  他们的第二项工作是将安装在此处的一个全景摄像机进行抬高。通俗地讲就是给全景摄像机安装一个“自拍杆”,使其在原来的位置上抬高一段,具备更佳的视场。汤洪波到达目的地后,徒手拔掉全景摄像机的电缆插头。很快,刘伯明也到了,在汤洪波的配合下,他拿出通用电动松不脱螺钉拆装工具,给全景摄像机装上把手、卸掉安装脚,小心翼翼把它取下来。
  随后,刘伯明将一个圆柱形加长支架装在摄像机原来的位置,装摄像机、插电缆插头、拆把手。每一步操作,刘伯明都小心翼翼。这样的动作,他在水下预演了很多次,早已将要领熟记于心,但真在太空中操作,还是相當困难。
  “安装好,辛苦啦,你们!”聂海胜说。随着全景摄像机开始工作,透过它的镜头可以看到,在白云的衬托下,蓝色的地球像海洋一样,非常漂亮。
  在紧张有序中,第二项舱外工作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应急返回演练 组装舱外工具箱


  太空环境异常复杂,科研人员把航天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设计了多种安全保障措施,例如各类相机或摄像机实时监视等。尽管如此,逃生技能也是一堂必修课。为此,第三项舱外工作就是应急返回演练,主角是汤洪波。
  在这项工作中,汤洪波要徒手爬到“天和”核心舱最远处。接到撤离指令后,他第一时间折回,以最快速度返回舱口,并直接进入节点舱。
  舱外活动非常考验航天员的臂力,人在失重环境下很难控制自己,轻轻移动就出去了,可要想停下来就得花很大力气。这种应急返回场景,航天员在地面时就曾多次在水中演练,为的是必要时刻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感谢所有科技工作者,祝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好。”汤洪波快速爬到出舱口时,没有再等自己的队友,说完这句话就迅速进入节点舱。
  刘伯明随着机械臂的移动,也很快来到舱口。他把工具一一取下来递给汤洪波,最后把操作台和脚限位器卸下来,并在汤洪波的配合下,完成舱外工具箱和脚限位器的安装。
  “感谢所有参研参试的科研人员,感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后续我们还会出舱,还会飞得更高,空间站还会越建越大。”刘伯明对着摄像机镜头挥手致意。
  15时左右,刘伯明进入节点舱后,关舱门、复压、脱舱外航天服,打开节点舱前往大小柱段、“神舟十二号”飞船的3道舱门。
  一系列收尾工作后,来自核心舱空调的风进来,“神舟十二号”飞船又能“呼吸”了,首次出舱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文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其他文献
乘太空穿梭机离开地球,经过6小时的行程,跨越了40万千米的太空,我们一行三人终于来到月球。我们穿着最新研制的轻型太空服,兴奋地从穿梭机中跳了下来,迫不及待地在月球的土壤上印下自己的脚印。这时,导游景叔叔已开着月球车来到约定地点,我们的月球之旅正式开始了。  月球之旅的第一个活动是“ 煮”鸡蛋。景叔叔给我们每人发一个鸡蛋,让我们用一个机械臂将鸡蛋伸出月球车的窗外。过了一会儿,把鸡蛋收回,一剥鸡蛋就散
它不是鱼  人们往往把水中的动物叫成“鱼”,例如把乌贼叫成乌贼鱼,把鳖叫成甲鱼,把鳄叫成鳄鱼,其实它们都不是鱼。就拿鳄鱼来说吧,它虽然能在水里游泳,但是它有四条腿,也能在陆地上爬行;它没有鳃,用肺呼吸,当鳄鱼在水里面的时候,它得经常把鼻孔伸出水面上来呼吸。  你看,除了在水里生活以外,鳄鱼还有哪一点跟鱼相同呢?其实,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属于肉食性动物
月亮上到底有嫦娥和玉兔,还是外星人?人类对月球有着无数的遐想,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过,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全世界都为之兴奋。但第一次登月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险象环生,他们差一点儿永远留在月球上。最终宇航员用圆珠笔成功化解危机,“逃出”月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形同虚设的逃生计划  起飞前4小时,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斯·奥尔德林和麦克·科林斯
2018年中国北京银河论坛于2018年12月了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月球天文观测和国际人类登月。论坛由美国国际月球天文观测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  论坛邀请了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到场致辞。杨利伟说,目前中国已经完成探月的二期工程,圆满实现了“落”的任务目标,使中国成为了具备月球软着陆能力的国家之一;探月工程
第一章 夜间飞行  佐伊睁大着眼睛躺在草地上,静静地倾听周围可能发生的任何细微声响。她的鼻孔突然有些刺痒,但她却对此置之不理,看上去她似乎正急切地等待着发生些什么。答案很快就会揭晓。她知道这里的景色很快将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样,大变模样。此时,远处的天边透过几缕阳光。  她正在穿越巴坎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型岛)的热带丛林,脖子上挂着相机,背着一个简单的背包,里面装着一个生存包、一个水壶和一些干
2019年7月24日,在美丽的澳门,喜讯飘然而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简称中关村二小),荣获了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的至高荣誉。  中关村二小经过多年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深耕,目前已经是拥有“双金鹏”的学校。金鹏天文分团的“星云社”,名滿校园,成为了同学们趋之若鹜的优秀社团。新申办成功的金鹏地球与环境社团,更是将科学影像的制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学们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地球与环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颖的折纸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折叠后的A4纸体积变得很小,而且还可以快速地开合。你知道吗?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折叠太阳能电池板呢。让我们开始吧!  其实,这个有趣的折纸法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叫作三浦折叠,是由日本一位航天航空工程师三浦公亮发明的。由于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将天线、太阳能板等大型平板收纳装箱,他发现传统的横平竖直式折叠法有很多问题。比如每次
折射式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自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天体用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其原理如图1所示。这架望远镜的物镜使用凸透镜,目镜使用凹透镜,观测者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是正像。  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伽利略式望远镜做了一些改进,目镜也改用凸透镜,不仅提高了精度而且减小了误差,但观测者看到的物体是倒像。这对地面普通观景用的望远镜而言不太方便, 但天体一般都是一个圆面或者一个点,
春天静悄悄地来了。在玉兰张开的瞬间,当新芽冒出地面。当然,还有忽而回转的寒风。这风倒也不似隆冬那样刮人,只是很大很大,吹得人有些站不住脚。  荒草堆里的绿芽在阳光的影子里轻轻地晃,它们有自己的幸福。毕竟,虽然没有了雪被的温暖,但春风依然和煦温暖。  忽然,一阵大风没有预兆地卷着散落的花瓣袭来,姑娘的几绺长发顺着面颊没有灵魂地披着,剩下的随着步伐在背上舞蹈。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行人停下了匆匆步履,电
岁末冬寒储万物,华韶气阳待春发。2017年12月18日上午,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校本部和北校区偌大的报告厅内,师生们济济一堂,暖意融融。诸城实验小学2017年“名家进校园”科普报告会正在分场次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本次报告会学校邀请了2名科普专家:中国科协首席航天科普传播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田如森,《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主编、儿童文学作家王金平。报告会分两个校区,轮回各两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