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党员实施教育”是党支部的主要工作,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党员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党员队伍的建设,它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而且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党的基层支部在对党员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通过读书活动、摘专题讨论,使党员系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通过请专家作形势报告、参观调研,使党员对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学典型事迹、看警示影片,使党员从正反两个方面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等等。综观这些教育,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组织、有目的,有特定形式。我把这类教育称之为引导式教育。而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接受的教育途径却不只是这一种渠道。笔者认为:在党支部管理过程中渗透出的教育,即:渗透式教育,其作用就不容忽视,如果再巧妙地利用这种教育方式,即寓教育于管理之中,还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为什么要充分重视渗透式教育
首先,渗透式教育具有广泛性和随机性。事实上,对党员的管理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而渗透出的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无论是在单位中,还是在社会上,无论是工作时间里,还是八小时以外,无论是领导的言论,还是行为,无论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让党员感悟到一些信息,并在头脑中引发一种思考,从而受到一种教育。正由于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无论你承认不承认,重视不重视,它对党员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无法回避的。第二,渗透式教育更容易被成人接受。人们在启蒙时期接受的往往是引导式教育,使大家完成了知识的“原始积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人们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判断,去体会、去感悟。而渗透式教育就恰恰符合成人的这种心理,它既不明确教育目的,也不规定教育形式,既不是有意组织,也不是刻意说教,仅仅是做一件事或一些事,让大家去品味,给了大家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去对比,去取舍,由此体会到的东西会更加深刻。如果领导在讲话中有意偏袒了某些人,大家就觉得你不公正,你再怎么努力去说服别人要树立正气,都是徒劳的。因为你在偏袒的过程中已经无意中渗透出一种教育,而后来的教育不仅是重复的,更是相悖的,所以,他不会再去理会。第三,渗透式教育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为这种教育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无意流露出来的,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它给人的感受是具体而真实的,因而它给人的教育也是感性而深刻的。当我们在会上讲:一定要关心职工生活的时候,大家不以为然。而当我们真的向遇到困难的职工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大家就会从心底里信服。“身教胜于言教”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第四,渗透式教育对已形成的教育成果有反作用。党员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正确的思想和观念,但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忽视教育,出现教育思想与管理中渗透的思想不一致的現象,就很可能抵毁已取得的成果。比如:我们通过学习牛玉儒勤政为民的事迹,教育大家要无私奉献,大家也因牛玉儒感人的事迹受到教育,并立下为民服务的志向。然而当党员看到身边一些领导干部权钱交易、中饱私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受骗的感觉,那么前面取得的教育成果必然被否定。
既然渗透式教育如此重要,为什么还常被人们忽视呢?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教育习惯。人们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受到的多半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式教育。很少使用渗透式教育,即使有,也微不足道。所以,人们不仅习惯接受这种教育,也习惯于以这种方式去教育别人。二是教育难度,引导式教育往往用理论武装人,用他人事迹教育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只要主题鲜明,形式生动,说理透彻,就可以了,对施教育者本身没什么硬性要求。而渗透式教育强调的是亲力亲为,用事实去说话,用具体的实际行动给大家看。俗话说:“说到容易,做到难,让别人做容易,让自己做难”。可能这就是大家不习惯采用渗透式教育的主要原因。三是教育评估。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人们侧重完成过程如何,比如:看领导带没带头,开没开会议,人来得齐不齐,学没学规定内容,记没记学习笔记,别的方面就不再问了,即使问也没什么硬指标。而引导式教育达到这种验收标准是绰绰有余的,很自然教育者也无需再寻求别的教育方式了。
2.如何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作用
要充分地发挥渗透式教育作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一是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教育要以教育对象为中心。教育手段要服从服务于教育对象,要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党员教育属于成人教育,所以教育必须尊重成人受教育的习惯,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让广大党员受教育。因此,在对党员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各种教育方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发挥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建设,愿意并且善于运用渗透式教育手段。二是建立诚信的价值取向。实践证明:施教的前提是要取信于人,人们只有相信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所以,领导干部要在党员心目中建立起诚信的形象,要用令人信服的言行影响人、感动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求支部书记要有人格魅力。他不仅要为人正派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且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做人的楷模。其次是要求班子成员要形成诚信团队。党员在工作实践中对书记要求高是自然的,但其他领导干部他们也是很在意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直接接触的往往不是书记而是班子成员,如果其中一位班子成员不顾及整体诚信形象,作用发挥得差,党员就会对班子整体失去信心。一件事处理得不公正,党员就会认为班子不公道,政治核心不能形成,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又怎么发挥。三是渗透式教育要保持一致性。所谓一致性.就是对一件事不能有多重标准。并且对多件事要坚持同一标准,在这里不能因人而异,也不能因事而论,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如若不然,支部在渗透中的教育就会自相矛盾,造成党员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模糊,甚至混乱。四是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教育评估是教育的指挥棒。有什么评估标准,就会对应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改革教育评估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增加对党员干部工作的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评估标准之中。另一方面,要增加群众参与教育评价的份额,真实客观地反映教育成果。这样,渗透式教育就会越来越会被重视,寓教育于管理这一科学思想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总之,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教育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但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教育者共同的心愿,渗透式教育不仅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而且间接地要求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素质。
党的基层支部在对党员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通过读书活动、摘专题讨论,使党员系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通过请专家作形势报告、参观调研,使党员对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学典型事迹、看警示影片,使党员从正反两个方面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等等。综观这些教育,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组织、有目的,有特定形式。我把这类教育称之为引导式教育。而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接受的教育途径却不只是这一种渠道。笔者认为:在党支部管理过程中渗透出的教育,即:渗透式教育,其作用就不容忽视,如果再巧妙地利用这种教育方式,即寓教育于管理之中,还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为什么要充分重视渗透式教育
首先,渗透式教育具有广泛性和随机性。事实上,对党员的管理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而渗透出的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无论是在单位中,还是在社会上,无论是工作时间里,还是八小时以外,无论是领导的言论,还是行为,无论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让党员感悟到一些信息,并在头脑中引发一种思考,从而受到一种教育。正由于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无论你承认不承认,重视不重视,它对党员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无法回避的。第二,渗透式教育更容易被成人接受。人们在启蒙时期接受的往往是引导式教育,使大家完成了知识的“原始积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人们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判断,去体会、去感悟。而渗透式教育就恰恰符合成人的这种心理,它既不明确教育目的,也不规定教育形式,既不是有意组织,也不是刻意说教,仅仅是做一件事或一些事,让大家去品味,给了大家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去对比,去取舍,由此体会到的东西会更加深刻。如果领导在讲话中有意偏袒了某些人,大家就觉得你不公正,你再怎么努力去说服别人要树立正气,都是徒劳的。因为你在偏袒的过程中已经无意中渗透出一种教育,而后来的教育不仅是重复的,更是相悖的,所以,他不会再去理会。第三,渗透式教育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为这种教育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无意流露出来的,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它给人的感受是具体而真实的,因而它给人的教育也是感性而深刻的。当我们在会上讲:一定要关心职工生活的时候,大家不以为然。而当我们真的向遇到困难的职工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大家就会从心底里信服。“身教胜于言教”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第四,渗透式教育对已形成的教育成果有反作用。党员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正确的思想和观念,但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忽视教育,出现教育思想与管理中渗透的思想不一致的現象,就很可能抵毁已取得的成果。比如:我们通过学习牛玉儒勤政为民的事迹,教育大家要无私奉献,大家也因牛玉儒感人的事迹受到教育,并立下为民服务的志向。然而当党员看到身边一些领导干部权钱交易、中饱私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受骗的感觉,那么前面取得的教育成果必然被否定。
既然渗透式教育如此重要,为什么还常被人们忽视呢?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教育习惯。人们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受到的多半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式教育。很少使用渗透式教育,即使有,也微不足道。所以,人们不仅习惯接受这种教育,也习惯于以这种方式去教育别人。二是教育难度,引导式教育往往用理论武装人,用他人事迹教育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只要主题鲜明,形式生动,说理透彻,就可以了,对施教育者本身没什么硬性要求。而渗透式教育强调的是亲力亲为,用事实去说话,用具体的实际行动给大家看。俗话说:“说到容易,做到难,让别人做容易,让自己做难”。可能这就是大家不习惯采用渗透式教育的主要原因。三是教育评估。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人们侧重完成过程如何,比如:看领导带没带头,开没开会议,人来得齐不齐,学没学规定内容,记没记学习笔记,别的方面就不再问了,即使问也没什么硬指标。而引导式教育达到这种验收标准是绰绰有余的,很自然教育者也无需再寻求别的教育方式了。
2.如何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作用
要充分地发挥渗透式教育作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一是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教育要以教育对象为中心。教育手段要服从服务于教育对象,要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党员教育属于成人教育,所以教育必须尊重成人受教育的习惯,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让广大党员受教育。因此,在对党员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各种教育方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发挥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建设,愿意并且善于运用渗透式教育手段。二是建立诚信的价值取向。实践证明:施教的前提是要取信于人,人们只有相信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所以,领导干部要在党员心目中建立起诚信的形象,要用令人信服的言行影响人、感动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求支部书记要有人格魅力。他不仅要为人正派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且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做人的楷模。其次是要求班子成员要形成诚信团队。党员在工作实践中对书记要求高是自然的,但其他领导干部他们也是很在意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直接接触的往往不是书记而是班子成员,如果其中一位班子成员不顾及整体诚信形象,作用发挥得差,党员就会对班子整体失去信心。一件事处理得不公正,党员就会认为班子不公道,政治核心不能形成,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又怎么发挥。三是渗透式教育要保持一致性。所谓一致性.就是对一件事不能有多重标准。并且对多件事要坚持同一标准,在这里不能因人而异,也不能因事而论,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如若不然,支部在渗透中的教育就会自相矛盾,造成党员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模糊,甚至混乱。四是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教育评估是教育的指挥棒。有什么评估标准,就会对应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改革教育评估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增加对党员干部工作的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评估标准之中。另一方面,要增加群众参与教育评价的份额,真实客观地反映教育成果。这样,渗透式教育就会越来越会被重视,寓教育于管理这一科学思想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总之,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教育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但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教育者共同的心愿,渗透式教育不仅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而且间接地要求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