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一)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三)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讀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观念,营造创新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
上官子木曾说:在任何领域,任何有所建树的人才都是依靠兴趣与自信而最终走向了成功。众所周知,孩子们的所有兴趣都体现在今天的快乐和满足上;他们不能期待着幸福的降临,因为他们是一些没有耐心的人,他们更多是想在今天,在现在就得到幸福,成为幸福的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使我们的孩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得到快乐、幸福?我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便是一种兴奋剂,它能使孩子们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去学习,从中得到快乐,
期刊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思想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目前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了新课程理念和精神不
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备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第九点要求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
语文课堂的导入犹如一篇文章的开篇,应该具有使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这句话很好地启示我们应该重视语文课堂的开场,巧妙地进行语文课堂的导入,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进行巧妙导入:  一、图像导入法  直观的图片和动感的视频可以
期刊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内容结伴、结组、结群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促进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
期刊
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叶老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多次强调,"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吗?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