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断引进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阅读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见解。
一、以读为本,读出活力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教师要借助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就是要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机會,让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他们投入情感地读,有感悟地读。通过熟读、诵读,使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读中学会,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唤起想象,获得美感。
二、创设情境,创现活力
衡量语文课堂是否充满生命活力,最主要的标志便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能否有效展开多元、多向的情境互动对话。
1.生本对话,潜心感悟
在对话教学中,文本不再只是一堆语言材料,而变成一种“活的形象”,一个可以基于多元解读的开放平台。这就要求学生经历潜心读文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出发,融入亲历读文和深入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2.生生对话,倾听思辨
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产生了一定的见解后,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倾吐、表达的机会,对学生相互间的对话方式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激发学生创新。如教学《自然之道》,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联系上下文,谈对向导的看法,他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学生认为向导做得对,以此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学生说向导做得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学生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3.师生对话,点拨引导
在生本对话阶段,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和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学生渐渐走进教材;在生生对话阶段,教师要提醒自己做学生的朋友,耐心倾听,积极鼓励,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多元呈现;而到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师生对话阶段,教师也该“当仁不让”。恰到好处的师生对话,往往就是这样通过“点一点”“议一议”“变一变”等方式巧妙地点拨、引领学生,实现与学生的沟通。
4.自我对话,重构生成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善于反观自我,不断否定自我,又有不断的建构生成。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学之间充分对话的同时,应与自我进行心灵对话,将发自内心深处的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不断完善,并得以升华。学生与自我对话的方式之一是“我笔记我言”。
三、开拓延伸,拓出活力
语文学科包含丰富的创造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沃土,语文教材中集中反映了人类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资源。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认认真真地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素质和能力。启发学生学完课文后想象说话、写话,学生的回答无处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语言训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立足于“读”、“情”、“拓”这三个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初中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在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以读为本,读出活力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教师要借助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就是要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机會,让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他们投入情感地读,有感悟地读。通过熟读、诵读,使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读中学会,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唤起想象,获得美感。
二、创设情境,创现活力
衡量语文课堂是否充满生命活力,最主要的标志便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能否有效展开多元、多向的情境互动对话。
1.生本对话,潜心感悟
在对话教学中,文本不再只是一堆语言材料,而变成一种“活的形象”,一个可以基于多元解读的开放平台。这就要求学生经历潜心读文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出发,融入亲历读文和深入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2.生生对话,倾听思辨
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产生了一定的见解后,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创造倾吐、表达的机会,对学生相互间的对话方式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激发学生创新。如教学《自然之道》,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联系上下文,谈对向导的看法,他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学生认为向导做得对,以此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学生说向导做得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学生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3.师生对话,点拨引导
在生本对话阶段,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和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学生渐渐走进教材;在生生对话阶段,教师要提醒自己做学生的朋友,耐心倾听,积极鼓励,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多元呈现;而到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师生对话阶段,教师也该“当仁不让”。恰到好处的师生对话,往往就是这样通过“点一点”“议一议”“变一变”等方式巧妙地点拨、引领学生,实现与学生的沟通。
4.自我对话,重构生成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善于反观自我,不断否定自我,又有不断的建构生成。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学之间充分对话的同时,应与自我进行心灵对话,将发自内心深处的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不断完善,并得以升华。学生与自我对话的方式之一是“我笔记我言”。
三、开拓延伸,拓出活力
语文学科包含丰富的创造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沃土,语文教材中集中反映了人类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资源。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认认真真地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素质和能力。启发学生学完课文后想象说话、写话,学生的回答无处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语言训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立足于“读”、“情”、“拓”这三个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初中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在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