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岁当真是人生分水岭。
在35岁之前,大家都还是年轻人,聊的是青春理想。但在这之后,大家都成了中年人,只求各自安好,默默赚钱养家,即便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了,也不愿再轻易相信任何人。
他们去打工了,如今还在打工
35岁的人,父母已渐渐走出壮年,孩子还是懵懂小儿,刚刚步入35+的80后成了职场上可被随意“蹂躏”的角色。面对大量涌入公司的95后新人和已经成为高层的同龄人,他们只能安分,绝不可能主动切断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
久而久之,小心翼翼地算着钱过日子,便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在35岁到来之前,就预见了自己在职场上的被动。
数据显示,30-40岁的人拥有职场中最为骚动的心。他们指望在经验有余而精力仍在的这个期间,通过一两次跳槽,让自己的人生成功进阶。
他们从30岁开始蠢蠢欲动,积攒人脉。但即便这样了,35岁的黑洞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逃过。它就是处于你人生中间的位置,让你觉得进退皆不对,还处处埋好了陷阱,一不留神,便前功尽弃。
可用人单位也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不要35岁以上的,是因为你的成长空间和未来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很可能还不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一个老油条还能想出各种各样的不加班借口,什么女儿想我了,要回家照顾老人,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随着发际线的后退,体力已经熬不过年轻人。
他们去创业了,没有然后
1999年,马云创阿里巴巴时正好35岁,这不知让多少人看到了希望。
不走单位的独木桥,还有创业的阳关道。
前段时间的企业和企业家,真真呈现出一副百花齐放的样儿来。做超级电视、跨界研发汽车,大兴共享经济、推广企业的同时为自己代言,给老板这个角色做营销。
只不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总有下一句,不见风口,再好听的经济愿景也成了昙花。创业的人呢,有些跑了,还有些留下来的,在微博发红包。看,陳欧,83年的,今年35岁了。
前段时间,1982年出生的作家张悦然评论:
现在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我感觉他们始终希望得到安抚,或者说获得积极的肯定让自己可以在现在的环境里呆得更舒服一点,但以前80后的年轻人却总是不舒服的,我们会想要去对抗全世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样貌。
这段话叫人细思恐极,第一批“叛逆”的80后已经在35岁的大风大浪中销声匿迹,90后、00后许是对世界多了些“佛系”的接受度,但又有谁能温和地走进35岁呢?
摘自《新周刊》
在35岁之前,大家都还是年轻人,聊的是青春理想。但在这之后,大家都成了中年人,只求各自安好,默默赚钱养家,即便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了,也不愿再轻易相信任何人。
他们去打工了,如今还在打工
35岁的人,父母已渐渐走出壮年,孩子还是懵懂小儿,刚刚步入35+的80后成了职场上可被随意“蹂躏”的角色。面对大量涌入公司的95后新人和已经成为高层的同龄人,他们只能安分,绝不可能主动切断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
久而久之,小心翼翼地算着钱过日子,便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在35岁到来之前,就预见了自己在职场上的被动。
数据显示,30-40岁的人拥有职场中最为骚动的心。他们指望在经验有余而精力仍在的这个期间,通过一两次跳槽,让自己的人生成功进阶。
他们从30岁开始蠢蠢欲动,积攒人脉。但即便这样了,35岁的黑洞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逃过。它就是处于你人生中间的位置,让你觉得进退皆不对,还处处埋好了陷阱,一不留神,便前功尽弃。
可用人单位也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不要35岁以上的,是因为你的成长空间和未来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很可能还不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一个老油条还能想出各种各样的不加班借口,什么女儿想我了,要回家照顾老人,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随着发际线的后退,体力已经熬不过年轻人。
他们去创业了,没有然后
1999年,马云创阿里巴巴时正好35岁,这不知让多少人看到了希望。
不走单位的独木桥,还有创业的阳关道。
前段时间的企业和企业家,真真呈现出一副百花齐放的样儿来。做超级电视、跨界研发汽车,大兴共享经济、推广企业的同时为自己代言,给老板这个角色做营销。
只不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总有下一句,不见风口,再好听的经济愿景也成了昙花。创业的人呢,有些跑了,还有些留下来的,在微博发红包。看,陳欧,83年的,今年35岁了。
前段时间,1982年出生的作家张悦然评论:
现在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我感觉他们始终希望得到安抚,或者说获得积极的肯定让自己可以在现在的环境里呆得更舒服一点,但以前80后的年轻人却总是不舒服的,我们会想要去对抗全世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样貌。
这段话叫人细思恐极,第一批“叛逆”的80后已经在35岁的大风大浪中销声匿迹,90后、00后许是对世界多了些“佛系”的接受度,但又有谁能温和地走进35岁呢?
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