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神兽”祼鼹鼠的奇妙世界

来源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ut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非洲东御沙漠的地洞里的裸鼹鼠,是九种鼹形鼠之一。裸鼹鼠的个头不大,模样似老鼠,却光滑无毛。这些像胎儿似的群居啮齿动物种群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群落由唯一的女王和几只雄性履行繁殖使命,其他族群成员自动掇弃繁殖行为,而情愿为族群生存服务——承担觅食或保卫巢穴的工作。
  严密分工 等级森严
  每个裸鼹鼠族群都有严密的劳动分工,除了女首领和它的几个配偶外,其他的裸鼹鼠都各司其职。有的负责觅食,有的负责清理巢穴,有的负责照顾幼崽,有的负责警戒守卫……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按部就班。
  裸鼹鼠的等级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白蚁、蜜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蚁后和蜂王的个头都很大,掌握生育大权的裸鼹鼠首领的个头也很大,而且个头大小就是自己在种群中地位的标志。因为雌性首领一旦遭遇不测,唯有个头大的家伙才有机会接替首领的位置。所以,大块头们在族群中享有除生育外的很多特权。它们不仅无所事事,养尊处优,而且具有进食优先权。甚至在狭小通道出入时,地位低的小个子们会主动谦卑地趴下身子,让地位高的大个子从自己的身上踩过去。
  有趣的是,雌性首领每隔一个小时左右便会在巢穴四通八达的地道里威风凛凛地巡视一番。一旦发现有成员打盹懈怠,它会毫不留情地飞起一脚,以示警告。为验证效果,一刻钟左右,它还会杀个回马枪,督促懈怠者振奋精神,投入工作。
  裸鼹鼠还根据分工的不同,而享有大小不等的权利。地道是食物运输的生命线,所以专职清理通道的裸鼹鼠的权限稍大。一旦发生土块堵塞通道的情况,它们有权调动附近的所有成员组成清障抢险突击队,全力以赴,打通道路。抢险场面的紧张忙碌,与人类遭遇自然灾害时的行动非常接近。为了提高效率,它们采用接力的形式将土块蹬出洞外。具体行动是:头一只裸鼹鼠用小铲子一样的门齿先将障碍物啃碎,然后用脚蹼把土块扫到后面。裸鼹鼠的脚趾之间长有像扫把一样的毛发,清扫效果极佳。清理下来的土块会被一长串裸鼹鼠以接力的方式,逐个清除出去。这看似简单,殊不知,每次清障都是一次有组织、有命令、密切协调、完美配合的大行动。
  进化出完美的身体
  裸鼹鼠的栖息地是地球最干旱的地区,自然条件异常恶劣。每当短暂的雨季来临时,巢穴的成员会自动分成若干突击队,轮番行动,拼命挖掘。唯有这样。才能将大量的大块块茎贮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没有团结协作,就不能抓住觅食的最佳时机。假如分散生存的话,裸鼹鼠无疑会被统统饿死的。
  这些肉呼呼的小家伙看似愚钝笨拙,其实不然,它们个个都是历经干百万年进化出的敏捷而顽强的精灵。怪异的身体形状和样貌,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地下黑暗而狭窄的群居生活而生就的。哪怕是尾巴尖的—根细微纤毛,也是具有大用处的。
  同学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假如你要在那么曲折狭窄的地道里生活,你—样希望拥有松弛起皱的皮肤,因为它阻力小且富有弹性!。如果你倒着跑也能像向前跑一样容易,那就没必要非有漂亮的大眼睛和敏锐的视觉不可,有鼻子前端和尾巴后面的触须就足够用了。为了确定同伴和食物的方位,你还需要一个和猪鼻子一样胜过化学感受器的鼻子。
  如果大自然赋予了你过地下生活用的小巧的前蹄,你就太需要巨大的门牙以便挖洞觅食。为了不咽下泥土,就需要在紧闭的门牙后的双唇边上长出一排毛缘作为阻挡。如果你不得不用嘴搬运食物的话,那你l/4的肌肉就必须长在健壮的下巴上……
  在空間狭小的地道内生活,装饰性的外耳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有个米粒大的小眼通向内耳,用于保持听觉就足够了。地道的环境相对封闭,所以声音的传播要比地上好很多。而裸鼹鼠具有复杂的语言,能发出近20种不同的声音,这在啮齿动物中是最丰富的,甚至可以与某些灵长类动物相媲美了。科学家实地监听发现,裸鼹鼠族群中掌握语言的多寡,与其在族群中的地位成正比。也就是说,首领们的词汇量是最丰富的,而地位低的工鼠则只会打招呼阳报警等少数语言。
  讲究卫生且长寿
  有同学可能会想,生活在地下的裸鼹鼠的家的卫生状况一定很差,它们应该很短命。真实情况正好相反,与白蚁和蜜蜂一样,它们非常讲究卫生,不光不会随地大小便,而且每个族群的巢穴都建有专供方便的卫生间,并有专鼠负责打扫清理。此外,它们还有一个独特的如厕礼仪。一旦首领光临,工鼠们会自动避让离开,以示臣服和尊重。
  随着族群成员的增加,裸鼹鼠经常会遇到氧气含量不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生存问题,它们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大洞穴的范围,以获取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体内和氧气有很高亲和力的血红蛋白,弥补缺陷。通俗地讲,它们可以在低氧环境下通过分解自身的果糖来维持生理活动。实验证明,裸鼹鼠能在氧含量只有5%的环境中存活5个小时,在氧含量为O的环境中,也能存活18分钟,这是地球上其他哺乳动物难以企及的。
  啮齿动物的预期寿命差别很大。比如,仓鼠一般寿命为2—3年,普通的家鼠寿命不超过4年。松鼠稍长,为5~10年。按体形与寿命的关系推测,裸鼹鼠的寿命应在6年左右。但真实情况是,在圈养条件下,它们竟然可以存活到30岁。即使在野外环境中,裸鼹鼠也能生存17年。
  探索裸鼹鼠的长寿秘密,已成为当下人类健康学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其他文献
跳跳糖可能是触感最奇妙的一种糖果,你有没有想过,為什么它会在舌尖上跳起来?其实,跳跳糖与普通硬糖并没有多少区别,不过其制作过程中有个关键步骤:热糖浆会被送到高压的二氯化碳气体环境中进行搅拌“充气”,等到其冷却固化后,跳跳糖的内部就包含了很多二氧化碳气泡结构。当跳跳糖接触到舌头时,唾液开始溶解上面的糖,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就“跑”了出来,推动跳跳糖进一步开裂并“跳”起来,于是便在舌头上产生“噼里啪啦”的
期刊
很多人说晚上开灯睡觉有可能会致癌,甚至还有肥胖的风险,这是真的吗?其实,我们的大脑中有个内分泌器官叫松果体,松果体最大特点是只要眼球见到光,就会停止分泌褪黑激素。虽然眼皮有部分遮住光源的效果,但开灯依然会感受到光源。所以,开灯睡觉会导致褪黑色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質量,大大降低人体免疫力。此外,夜晚卧室太亮,人体还会分泌“饥饿素”,让人产生饥饿感,从而刺激人吃得更多,变得肥胖。
期刊
青这样一种生物,它们很常见,却又不被人们熟知;它们有着千奇百怪的形状、绚丽多彩的颜色;它们没有腿却可以走,没有大脑却很聪明;它们千变万化,令人赞叹。它们就是——黏菌!本期就让我们跟随爱拍黏菌、更爱养黏菌的鬼尾菌一起走进黏菌的微观世界。  “三不是”的黏菌  黏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生物,它们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更不是真菌,而是—种变形虫!在自然界中,黏菌的分布很广,而在温带森林中的种类最多。目前,人
期刊
1 可队拿在手上的洗衣机  第一眼看到迷你的Nival,大家可能很困惑,这玩意儿怎么洗衣服?其實,只要给Nivol插上洗衣用的泡腾片,然后充上电,扔到洗衣盆里就OK啦。Nival内置换能器,可通过水波震动将衣物上的污渍隔离出来,而特制的泡腾片可分解出去污分子,强化清洗效果,同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等上30~40分钟,衣服就被清洗干净了。比起大型洗衣机,Nivol几乎不会对衣服造成损伤,而且还省水、
期刊
同学们都知道,小狗、小猫等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这是共识。那么,问题来了,植物也有胎生的吗?可别太惊讶,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同学们就随着小编一起去植物馆看看神奇的胎生植物——红树林吧!  红树林不红  首先,要和同学们明确一点,红树林并非树名,而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一种特殊的小型生态系统。  左图的红树林是最典型的代表——红树科红树属的红海榄,它有着像三脚架一样的支柱根,将身体稳稳地扎在水中。树上挂着
期刊
這个“新晋网红”有点危险
期刊
对于“购物达人”而言,网上购物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广,而且更加便捷,毕竟点点手指头,东西就能到家了。总之,便利多多。不过,对于科技迷而言, “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节更吸引人的还要数其中的“黑科技”。  AI助力下单  很多“购物达人”在逛街的时候,愣是能逛好几个小时,不过很有可能最后什么都没买。网上购物的效率可相对来说要高得多。那么,网上购物是如何提升效率的呢?  醒目且切题的广告、贴心的机器人客
期刊
1 “海狮”垃圾桶  要想在火车站里扔垃圾,你得先找到就近的垃圾桶,再费力地穿过人群。而在法国里昂,或许会有一只叫B.A.R.Y.L的智能垃圾桶正好在你周围,只要给它一个手势标志,它就会自动跑过来,接住你扔下的垃圾。这种海狮造型的垃圾桶目前还在测试阶段,如果技术成熟的话,生产企业还需要研究市场对它的接受程度。  2 手脚并用的骑行乐趣  一般的自行车都是通过脚踏板来驱动链条转动,从而带动车轮滚动的
期刊
动物的膝盖为什么会向后弯?  实际上,那些同学们觉得是向后弯曲的动物“膝盖”其实根本不是膝盖。首先,膝盖在生理学上的定义是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这在人身上可以明显区分,许多动物的腿部关节处似乎也有这样一个结构,但可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人体结构照搬到动物身上。  人类的大腿和小腿内的骨骼分别叫作“股骨”和“胫骨”。而对于牛等动物,你以为的“大腿”其实是“胫骨”,所以应该与我们的小腿相对应。而它们真正
期刊
《题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帔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苕落绛英。  漂洋过海来中国  石榴,同学们都吃过。和土生土长的桃、杏等水果不同,石榴并非我国原产,它的家乡远在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据“博物志))记载,石榴由西汉张骞“凿空西域”时从安石国带回,因此也叫“安石榴”。这个说法未必真实,但石榴传入我国的时间大致上就是西汉。不过,在引进的初期,石榴仅仅种植于长安附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