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质量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树立民办高等教育质量观入手,分析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及其原因,从学校和政府两方面提出提高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教育质量 路径选择
截止到2011年5月23日,我国已有386所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民办高校(不包括独立学院),办学层次涉及专科和本科,其中以专科占大多数。但同时民办高校还面临着公办高校、独立学院、其他办学形式发展以及来自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民办高校若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避免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一、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状况分析
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办学时间较长,经受住了教育市场机制考验的民办高校,已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现已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因此教育质量都是比较良好的。而新兴的民办高校则更注重自身生存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完成教育资源的原始积累,因而教育质量需要提升。但是,随着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设立条件的要求日益苛刻,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建设就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为准则,投入大量的资金,聘用了大量优秀的教师和名师,在短时间内就铸造了相当高的教育质量。一部分民办高校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的思路,但在办学实践中,甚至一些知名的民办高校还是只注重学生规模的增长,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急于把学校做大,而忽视把学校做强,越来越暴露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软肋。 整体而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各教育环节有待加强和提升。
二、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路径选择
基于上述的分析,为提高教育质量,民办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而政府应支持民办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应从法律政策上和实际经济资助上给予民办高校以有力的支持,并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监督。
(一)民办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建构教育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
1.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1)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带动其他非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2)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专业面过窄、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通过暂停招生、减少招生数量、转向或合并、撤销等多种途径予以调整;对社会急需专业,加大投入力度,增设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新专业。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风学风建设
(1)在民办高校发展进程中,“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最为重要。因此,要完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为教师努力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积极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深造的机会,创造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的条件,并努力推动他们实现职称晋级、职务晋升,为他们开拓参加各类竞赛、评奖、申报课题等渠道。(2)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术品行;进一步言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坚决遏制考试违纪作弊现象。
上述的一切措施要得到实施都离不开民办高校大量的教学经费投入。因此,民办高校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经费拨款要及时、足额到位,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差旅、体育维持、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等教学开支满足日常教学工作需要。
(二)各级政府应提供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外部保障机制。
1.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民办高校的招生配套政策
改变以往计划招生方式,扩大民办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民办高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高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实行地区保护政策。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自主招生,但需实行主管部门备案制。政府要努力为民办高校开辟新的办学渠道。
2.建立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
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社会、市场、家长等外部力量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活动。主要是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评估,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新闻舆论媒体也可以及时报道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予以监督。用人单位和家长也应向民办高校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达到对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
3.政府进一步落实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政策
《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依据“谁受益、谁负担”原则,除了学生个人是受益者外,社会和国家也是民办高校的受益者。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助,主要包括对民办高校的公共教育经费拨款,对教学设施建设的资助,对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的资助,还有民办高校学生奖学和助学资助。并要求民办高校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办学上,确保教育质量,达到了质量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峰,刘仰斌.浅谈提高大学教育质量问题[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6(9).
[2]李晓康,侯晓蕾.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报,2010(2).
[3]张辉,楚媛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5).
[4]潘懋元.抓住有利时机,实现民办高教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1(5).
[5]邬大光.21世纪民办高等教育的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教育质量 路径选择
截止到2011年5月23日,我国已有386所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民办高校(不包括独立学院),办学层次涉及专科和本科,其中以专科占大多数。但同时民办高校还面临着公办高校、独立学院、其他办学形式发展以及来自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民办高校若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避免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一、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状况分析
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办学时间较长,经受住了教育市场机制考验的民办高校,已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现已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因此教育质量都是比较良好的。而新兴的民办高校则更注重自身生存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完成教育资源的原始积累,因而教育质量需要提升。但是,随着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设立条件的要求日益苛刻,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建设就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为准则,投入大量的资金,聘用了大量优秀的教师和名师,在短时间内就铸造了相当高的教育质量。一部分民办高校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的思路,但在办学实践中,甚至一些知名的民办高校还是只注重学生规模的增长,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急于把学校做大,而忽视把学校做强,越来越暴露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软肋。 整体而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各教育环节有待加强和提升。
二、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路径选择
基于上述的分析,为提高教育质量,民办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而政府应支持民办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应从法律政策上和实际经济资助上给予民办高校以有力的支持,并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监督。
(一)民办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建构教育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
1.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1)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带动其他非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2)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专业面过窄、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通过暂停招生、减少招生数量、转向或合并、撤销等多种途径予以调整;对社会急需专业,加大投入力度,增设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新专业。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风学风建设
(1)在民办高校发展进程中,“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最为重要。因此,要完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为教师努力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积极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深造的机会,创造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的条件,并努力推动他们实现职称晋级、职务晋升,为他们开拓参加各类竞赛、评奖、申报课题等渠道。(2)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术品行;进一步言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坚决遏制考试违纪作弊现象。
上述的一切措施要得到实施都离不开民办高校大量的教学经费投入。因此,民办高校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经费拨款要及时、足额到位,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差旅、体育维持、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等教学开支满足日常教学工作需要。
(二)各级政府应提供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外部保障机制。
1.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民办高校的招生配套政策
改变以往计划招生方式,扩大民办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民办高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高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实行地区保护政策。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自主招生,但需实行主管部门备案制。政府要努力为民办高校开辟新的办学渠道。
2.建立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
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社会、市场、家长等外部力量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活动。主要是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评估,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新闻舆论媒体也可以及时报道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予以监督。用人单位和家长也应向民办高校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达到对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
3.政府进一步落实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政策
《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依据“谁受益、谁负担”原则,除了学生个人是受益者外,社会和国家也是民办高校的受益者。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助,主要包括对民办高校的公共教育经费拨款,对教学设施建设的资助,对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的资助,还有民办高校学生奖学和助学资助。并要求民办高校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办学上,确保教育质量,达到了质量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峰,刘仰斌.浅谈提高大学教育质量问题[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6(9).
[2]李晓康,侯晓蕾.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报,2010(2).
[3]张辉,楚媛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5).
[4]潘懋元.抓住有利时机,实现民办高教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1(5).
[5]邬大光.21世纪民办高等教育的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