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入画

来源 :油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多数人易把身边琐事看成无聊事,J.D.塞林格把无聊事写得不无聊,把身边事写入永恒。
  塞林格的书写看似随意拈来,阅读过后也不知他的心在哪里,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林昌辉与塞林格无关,但从他的油画作品里,我看到塞林格的当代审美趣味,从塞林格的小说联想到林昌辉的主体意识。他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他们不约而同瞄向平凡,平凡中有人性暗流,人性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他们盯准人性,使多数人熟视无睹的平凡因此有耐人寻味的乐章。
  林昌辉是闽南年轻油画家,他曾创作许多人物油画作品。近年来他转向风景写生,我曾多次与他一起写生作画,印象最深的是他那朝向四面八方且肆无忌惮的头发,似美杜莎发怒之疯狂,有贝多芬的激情荡漾。我不以貌取人,却难抵挡其头发扬起的冲击力。
  外貌是内在的外延,这可能是骗人的鬼话,与他的作画能力也难形成因果,但我内心里断言其头发不柔顺是不安分的冲动,这个推断却有证可查。有一次看他写生,他不管天空是什么颜色,先在画布上方涂上柠檬黄颜色,好像音乐指挥家在演奏前定调,后来这个柠檬黄果然是表达天空的色彩。柠檬黄定出这一瞬间的色调,不能否认这是美杜莎疯狂的表现,多数人不理解那块柠檬黄色彩是怎么来的,难道与他的头发有关,后来还是觉得不柠檬黄不协调。这块柠檬黄是预设还是预感,可能二者都不是,他怕那些被画物因平凡而落入平淡,纯颜色似有提神作用,这源自他的内在激情。
  疯狂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多次看他写生,为了协调那块突兀的柠檬黄色彩(有时是蓝色、橙色),他不得不沉下心来,刻画那些平淡琐碎的细节,用写实形体去平衡唐突色彩。那些写实形体始终遵循现实对象,处理现实对象的方式,他走的是塞林格的写作路线。他有无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有也罢无也罢无关宏旨,我们注意到时代变化引起的审美转移,作家转向对无聊事的书写,画家选择不起眼的现实作画。
  那些剥落沧桑的古厝,那些歪歪扭扭的枝丫,那些高低不平的小路,那些写下拼搏奋进故事的渔船,都是他写生的对象。林昌辉不怕对象平凡,只怕把平凡对象画得平淡,他满怀激情投入平凡的怀抱。
  我们曾生活在高大上的英雄史诗里,曾有过崇高理想,林昌辉曾用古典主义写实手法创作过完美的油画作品,体验过何为高大上的审美感受。转向平凡、平淡的写生,无疑是当代绘画的新课题。他渴望把直觉的自我激发出来,将自我与平凡、平淡联系起来,他想着把那些平凡、平淡的对象画得有“画家之我”,这很难,但却是一个方向。
  要使平凡变得不平凡,林昌辉试图把情绪融入画面,情绪的冲动撞击平凡的框架,那些平淡的外形在其画面中扭曲,这种扭曲伴随着画家主体意识的发生。扭曲的形象与突兀的色彩却易契合,扭曲与突兀使画面每个细节,变成一篇文章里的每个语词,每个语词都在发声,好像灌注了生命意识的有机体。画面的平凡对象在畫家笔下,开始出现与塞林格笔下平凡生活截然不同的语言效果。


  林昌辉有意彰显平凡对象的各个细节。细节是其画面的语言意向,每个语言意向都被画家注入主观意识,这是我很私密的读画方式。我有时更相信画面透露的信息,特别注意画面流露出来的直觉。
  我认为林昌辉的油画作品里,深藏在诡秘笔触之下的,是直觉驱动下的意识流。他从熟视无睹走向熟视无不睹,我们须要分析一下这个“睹”字,以便深入读解其作品的内在含义。“睹”,目与者合为一体,从左边读这个字,是用眼观察的我,从右边看这个字,是目视过后意识到我之存在,“者”是生命的我。象形文字可以被拆开理解,无我之看乃熟视无睹之“熟视”。之所以特别想拆字,是我仔细品读林昌辉作品后的冲动。他让平凡对象经由拆分而有形,他强化有形这一细节,并用意识充实这一细节,当所有细节汇成语言时,我们从中读取到直觉下的意识流。
  林昌辉熟视无不睹的写生,借意识流手法实现了自我意识的灌注,他的写生不是顺应现实对象的秩序,而是随自己内心情绪流淌的意识,形成意识流变的自我图式。他眯起眼睛,掀开林冲式的遮阳帽,甩一下飘逸的头发,内心嘀咕道:我怎么走进了自己的画面?


  林昌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油画学会会员。黄永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如果将每个女人比作闯荡江湖的女侠,你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的功力有几成高?当你手中的那把剑变成一把剪刀的时候,你便是一位服装女设计师,有的刀法锐利无比,有的柔中带刚,有的表面中规中矩,实际却变化无常,有的天赋极高无人能夺,这些剪刀女侠各展丰姿,各自为阵,搞得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逛街的时候,眼花缭乱。  其实你我的手中都有这样一把无形的剪刀,每天都在裁剪自己的生活,只是每个人的方法与情形不一样,
期刊
“我们之间有一种任何人无法取代的默契。其中弥散的温情、趣味、依恋,在漩涡中心历经风雨,历经岁月,依然依然。  美术界把栗宪庭和廖雯称为“中国的萨特和西蒙波娃”。  萨特说:我们先签个为期两年的协议吧,然后分开几年,然后再在某一个地方相遇,这可以使我们彼此永不陌生,谁也用不着徒劳地企求对方的帮助,而且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割断这条连接我们俩的纽带。于是,他和西蒙波娃的协议续签了一生。西蒙波娃在《我与萨特》
期刊
我们坐在屏幕等待或者已经等来的是什么?也许是刺激,也许是深刻,也许就是那会心的一笑。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The Little Chinese Seamstress  导演:戴思杰 主演:陈坤 刘烨 周迅  出身不好的知青罗明和马剑铃来到山青水秀的凤凰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与村子里活泼俏丽的小裁缝相识,冒险将另一知青“四眼”藏的一箱小说偷到手,从此,巴尔扎克等“名著禁书”渐
期刊
11年前,银杏集团的第一家酒楼——银杏粤菜酒楼在成都滨江路上开业,在给成都带来了当时非常时髦的粤菜美食的同时,也给成都引入了粤式宵夜这样一种新的餐饮概念。  如今,11年过去了,且不说银杏集团已经相继开设或经营了五六家新的酒楼,也不说那些和滨江路老银杏酒楼同时代的酒楼多数已经“不知所踪”,而老银杏酒楼依然每天守在滨江饭店五楼的老地方。每天晚上路过滨江路,抬头就可以看见夜空中那面熟悉得有些老旧,但是
期刊
她坚信那个带德黑兰18K铂金耳环的男子一定是小轮,“闪电的月奴”的老板说了,那是一只独一无二的耳环。  流行前线广场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TOP BOYS系着狗链,用手铐拷着他的小女朋友,在地铁口打KISS,RAP男生朝一条恶狗吹Eminem的口哨。那一年,电脑幕墙还没有砌好,小轮和惠智兰就坐在惠智兰现在的位置,全身沾满喷漆,观赏一幅他们共同完成的涂鸦。  一个男子坐到惠智兰的右边。惠智兰斜眼瞥
期刊
用嘴唇去触碰某一人或物,叫做吻。  曾经最为好战的德国人在二战结束后,全心向世界谢罪。难以想象这些面部线条刚毅的日尔曼人放下武器后,对人类温情的表现之一——吻,感兴趣到科学的高度。在柏林举行的有关“吻”的科普展上,一丝不苟的德国人煞费苦心地布置展览令人大开眼界:一条多媒体隧道把来访者带入展览大厅,在隧道内,人们可以看到和听到接吻在瞬间引起的人体反应:呼吸频率增高、脉搏加快、细胞扩展、血液流量增大,
期刊
关于心想事成这个词,我想那就是一次最高峰最贴切地体验。  不明白自己的眼睛是怎么近视的。记得小时候跟同学拼谁看得远,隔着一个大操场,都可以辩清对面的自行车是飞鸽还是永久抑或凤凰。那两个经常与我拼视力的伙伴,后来一个成了威武的飞行员,一个成了省射击队的教练。  我的眼睛却莫名其妙的近视了。而我当初从来都没有输给他们过。偶然与教练和飞行员聚在一起,他们这样说:你是女人,越成熟眼泪越多,等知道不用哭来自
期刊
1.  当商秉秋驾车拐上那条土路的时候,正看到那一幕让人气愤的场面。几十个手持锄头、斧头、木棍与钢叉的愚昧村民,正在追打一个可怜的女孩子。  那个女孩子穿着一身商秉秋已经几十年没有见到过土布褂子,那种布料是由乡下的土染坊手工染成。披散着头发,她的一只鞋跑丢了,赤裸的那只脚流淌着鲜血,在她奔逃过来的路上留下斑斑血迹。当她看到商秉秋的轿车时,本能的一扭一拐的向这边跑来,并伸出一只求救的手。  当商秉秋
期刊
《油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工作室教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第一、二、三工作室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面貌,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后,学院首先打破了主题先行的模式,艺术创作的主题、观念、手法、媒介等呈现出多元化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曾经被视为携带着科学与现代基因的一种艺术语言,写实绘画如何在找准自我定位的同时与时俱进?  马晓腾(以下简称“马”):现在的美术教育已经不限
期刊
近年间,国内美术学院在招生考试的命题思路上出现了显著转变,这种转变犹如一面广角镜,它将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高等院校的选拔机制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这三方面问题汇聚在同一视线范围内。当前,对技法能力的考查已不再是学院遴选人才的唯一标准,文学、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乃至人文思想、情感态度、生活经验等价于“美术”与“非美术”之间的概念纷纷成为测评考生才智的标尺,这也为“艺考”这个陈旧的话题重新铺设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