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高考期间,记者在吉林省九台、扶余、农安等县市的考场外采访,有家长、老师和学生反映,一些考场,监考秩序不严,有用耳机等电子设备作弊现象发生。
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去监考的长春市一些学校的老师,甚至遭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上交的作弊学生的材料,也被当地学校的一些主考瞒报。
参加考试的诚信与守则也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全人格、如何做人的重要体现。然而,严肃公正的考场存在的种种舞弊现象让人无不感到吃惊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深思和担忧,我们将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孩子)?
我们禁不住又会想起刚刚告一段落的罗彩霞事件。公众舆论的阳光让幽灵无处遁形,在舆论的强势介入下,湖南邵东县高考录取轰动全国的“真假罗彩霞案”终于初见分晓,冒名顶替者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王俊佳和罗彩霞当年的高三班主任张文迪被邵东县纪委双规,王俊佳最终也成了一名受害者。
真假罗彩霞最后的处理结果,除让我们欢呼舆论监督的凯旋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应该反思公权被少数人滥用失控的现实原因,寻求恒常有效地维护个体公民权利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从社会领域而言,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个体的公民意识是公民权利得到伸张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
反观我们的教育,教育应该是心灵的旅行,应该以人格为先,教育是一项阳光工程,道德工程。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需要沐浴公平、公正、诚实、关爱、坚毅、勤奋等等七彩阳光。如今,教育的简单化、程式化、外在化、说教化、功利化似乎大行其道,考试之前让学生作诚信宣誓并签定诚信协议、大小考场巡查有了“千里眼”,实现电子监控和无线电信号屏蔽;校园里及学校围墙上安装电视监控全天候监视学生一言一行。2007年5月18日《南京晨报》消息,南京某中学为了防止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冲动行为”而做出规定,要求男女生之间必须保持44厘米以上的距离。在吉林某些地方,尽管教育部门联合其它部门尽力采取各种措施,但仍然阻止不了学生的各种舞弊行为,甚至有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花费高价助纣为虐,全然不顾对孩子未来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有监考老师对学生舞弊行为视而不见,觉得考好一点、多出几个大学生有什么不好呢。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有一个“隐身人”的故事:有一个人得到一个金戒指,获得了隐身的魔力,于是他设法谋得一个职位,接近国王,勾结王后杀掉了国王,夺取了王位。假定有两个隐身戒指,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各戴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没有一个人可以坚定不移地继续做正义的事,到那时,他们的行为就会一模一样。“隐身人”仅仅是一个假想的思想实验,说明所谓的正义,必须以看得见的模式存在,一旦成为“隐身人”,结果难以预料。手握重权的官员因为“隐身”可以贪污腐败,为所欲为;唯利是图的商人因为“隐身”可以弄虚作假,唯利是图;无良矿主因为“隐身”可以不顾生命和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掘地三千尺、染黑一片天”。而我们的学生,一旦处于“隐身”状态,又会不会和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呢?
当一个教育行为太多地注重了形式,甚至附着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就会放弃或扭曲教育过程,就会偏离教育初衷,这样的形式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还有可能带来久远的副作用。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如何走出当今的教育从内在走向外在,从根走向表,从心走向物的状况;又如何遏止教育的世俗化和平面化,克服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倾向,还社会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一个充满着希望的、真实的、道德的、阳光的、尤其是人格健全的教育,是摆在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人面前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鸣凰中学)
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去监考的长春市一些学校的老师,甚至遭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上交的作弊学生的材料,也被当地学校的一些主考瞒报。
参加考试的诚信与守则也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全人格、如何做人的重要体现。然而,严肃公正的考场存在的种种舞弊现象让人无不感到吃惊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深思和担忧,我们将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孩子)?
我们禁不住又会想起刚刚告一段落的罗彩霞事件。公众舆论的阳光让幽灵无处遁形,在舆论的强势介入下,湖南邵东县高考录取轰动全国的“真假罗彩霞案”终于初见分晓,冒名顶替者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王俊佳和罗彩霞当年的高三班主任张文迪被邵东县纪委双规,王俊佳最终也成了一名受害者。
真假罗彩霞最后的处理结果,除让我们欢呼舆论监督的凯旋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应该反思公权被少数人滥用失控的现实原因,寻求恒常有效地维护个体公民权利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从社会领域而言,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个体的公民意识是公民权利得到伸张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
反观我们的教育,教育应该是心灵的旅行,应该以人格为先,教育是一项阳光工程,道德工程。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需要沐浴公平、公正、诚实、关爱、坚毅、勤奋等等七彩阳光。如今,教育的简单化、程式化、外在化、说教化、功利化似乎大行其道,考试之前让学生作诚信宣誓并签定诚信协议、大小考场巡查有了“千里眼”,实现电子监控和无线电信号屏蔽;校园里及学校围墙上安装电视监控全天候监视学生一言一行。2007年5月18日《南京晨报》消息,南京某中学为了防止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冲动行为”而做出规定,要求男女生之间必须保持44厘米以上的距离。在吉林某些地方,尽管教育部门联合其它部门尽力采取各种措施,但仍然阻止不了学生的各种舞弊行为,甚至有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花费高价助纣为虐,全然不顾对孩子未来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有监考老师对学生舞弊行为视而不见,觉得考好一点、多出几个大学生有什么不好呢。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有一个“隐身人”的故事:有一个人得到一个金戒指,获得了隐身的魔力,于是他设法谋得一个职位,接近国王,勾结王后杀掉了国王,夺取了王位。假定有两个隐身戒指,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各戴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没有一个人可以坚定不移地继续做正义的事,到那时,他们的行为就会一模一样。“隐身人”仅仅是一个假想的思想实验,说明所谓的正义,必须以看得见的模式存在,一旦成为“隐身人”,结果难以预料。手握重权的官员因为“隐身”可以贪污腐败,为所欲为;唯利是图的商人因为“隐身”可以弄虚作假,唯利是图;无良矿主因为“隐身”可以不顾生命和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掘地三千尺、染黑一片天”。而我们的学生,一旦处于“隐身”状态,又会不会和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呢?
当一个教育行为太多地注重了形式,甚至附着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就会放弃或扭曲教育过程,就会偏离教育初衷,这样的形式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还有可能带来久远的副作用。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如何走出当今的教育从内在走向外在,从根走向表,从心走向物的状况;又如何遏止教育的世俗化和平面化,克服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倾向,还社会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一个充满着希望的、真实的、道德的、阳光的、尤其是人格健全的教育,是摆在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人面前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鸣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