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大众文化的视野切入,以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为对象,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围绕社会钢琴教育的实践现状展开全面调查。并对其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作出有机动态的理论与实践把握,力图客观公允地反映该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的发展面貌,为促进区域社会教育、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提供参照。
关键词:社会钢琴教育;大众文化视野;江苏北部
中图分类号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87-05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各类社会教育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社会钢琴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所谓社会钢琴教育,它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部分,也是社会音乐教育的一大分支,主要指除学校音乐教育体制之外的文艺团体、社会教育机构或个人,以钢琴为媒介,对其它社会成员开展的钢琴文化教育,以及各类学校为社会提供的钢琴教学活动;社会钢琴教育是践行社会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旨在通过钢琴技能的训练及其音乐文化的学习,来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进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目的。但是,社会钢琴教育在给大众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学琴者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暴露出管理不规范、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实践欠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为对象,在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人物的访谈记录和个案分析,围绕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现状做出全面的调查分析与论证;对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做出有机动态的理论与实践把握。力图客观公允地反映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发展的面貌,为促进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社会钢琴教育文献研究叙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教育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构成,社会钢琴教育在培养人才、提升国民文化修养等方面的重要功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大。因为“社会钢琴教育担负着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陶冶国民情操的重任。它与学校的钢琴教育相互补充,在社会教育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钢琴学习不仅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扎实的演奏技能训练,而且还要有广博、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琴者的毅力与恒心,而且还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素养,起着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社会钢琴教育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学琴者的人格、智力、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着其它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功效。
但诚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一般,社会钢琴教育在产生积极社会功用的同时,也隐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在相关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说明。譬如,刘红霞基于邢台地区的调查研究,指出:“尽管社会钢琴教育是对学校基础钢琴教育缺失的弥补,但是由于它的实施主要以个人或由个人建立的培训机构为主,缺乏国家教育机构的统一管理与指导,因此,相对学校规范、系统的教育模式来讲,社会钢琴教育市场是比较混乱的。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法的不科学、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急功近利、重技巧轻艺术的教学思想、学琴目的的迷失等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出现。”姜晓利围绕吉林西北部地区社会钢琴教学现状展开调研,认为“缺乏高层次社会钢琴教学人才,教师安于现状,缺乏管理和约束,钢琴教师队伍鱼目混珠,钢琴教学方法单一,以考级作为钢琴学习的目标,只注重考级曲目的学习数量而不注重学琴者实际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考级曲目的学习进度而不注重学习程度的准确定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此外,相关文献还有孙玥对郑州市业余钢琴教育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吕霁虹对长沙市市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中钢琴教学的个案研究、宋晓丹对四平市铁西区和铁东区社会钢琴教育的考察研究、盛杰对常州社会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涂金伟对郑州市琴行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王树南与马冬妮的《社会钢琴教育发展刍议》等。上述所列从个案的视角或整体的层面人手,对相关区域社会钢琴教育做了多层面、多维度的阐释和思考。但面对较少有人问津的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的自身特色,不能简单地移植和生搬硬套其它地区的理论模式,必须深入实地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并凝练出切合实际的理论形态。
二、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的现状,为未来的发展趋向提供参考借鉴,我们制作、发放了2200份调查问卷,回收到2000份,结合与部分家长的访谈,围绕江苏北部徐州市的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贾汪区、铜山区、沛县,睢宁市,连云港市的赣榆、东海,以及新浦11个县区,对社会钢琴教育机构、从教人员、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社会认可度等展开了实地调查、分析和总结。
(一)纷繁多样的教育形式
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机构众多,形式各异。一部分由政府部门主管单位如徐州市文化馆、群艺馆、工人文化宫、老年大学、以及青少年宫等承担,他们通过专职或聘请兼职教师来完成钢琴教学任务;一部分在社会团体、音乐院校、个人集资或独资创办的琴行中开展。据调查江苏北部区域大小琴行共计140余家,100%以销售乐器为主,90%都开设有钢琴培训课程。比较有影响的琴行有衡之韵琴行、艺阳琴行、密郎琴行、聆听琴行、留缘琴行、星光琴行、和声琴行等;还有一部分是钢琴专业教师、大学琴者等利用业余时间到上述机构兼职或在自己家中进行教学;再就是学琴者聘请钢琴家教来家中指导学习。
(二)来源复杂的从教人员
从教师队伍人员构成的角度看,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江苏北部区域从事社会钢琴教育的教师40%是各类社会音乐表演团体的钢琴演奏员,30%是普通高校、艺术院校毕业或在校钢琴专业的学琴者,15%是从事钢琴专业教育的大、中、小学在职或退休教师,10%是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5%是业余钢琴爱好者。在调查的近410名从教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如表1),占教师人口总数的63%,个别区域兼职教师甚至比例更高。比如,连云港赣榆共有社会钢琴教育教师33人,兼职教师就有25人,所占比重超过了75%。 从年龄分布来看,教师的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22岁,50岁以上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7%,30~50岁之间的教师比重约为62%,而20~30岁之间的教师比重仅为11%。从教师学历层次来看,大专到本科学历层面者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7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13%,有10%的教师是表演团体的演奏员,有3%的老龄教师只有中师文凭,还有近5%的业余钢琴教师没有学历,只是上过钢琴培训班。
(三)涉猎广泛的教学对象
江苏北部区域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参与到社会钢琴教育的学习中,如云龙区约有1300人、鼓楼区约1500人、泉山区约2500人、九里区约700人、贾汪区约1200人、铜山区约2000人、睢宁市约1300人、沛县约500人、赣榆县约900人、东海县约1400人、新浦约2000人。从学琴者的职业分布角度看,年龄层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人数约占总数的82%;有近10%的学琴者是来自政府的机关人员、金融机构职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等;此外还有近10%的学琴者是各行业钢琴艺术爱好者和中老年退休人员。
(四)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
由于学琴者人员构成复杂、层次参差不齐,社会钢琴教育教材一般不统一,但使用得最多的是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钢琴一级到十级曲目》,其次是张有成主编的《钢琴考级教程》,兼有《车尔尼练习曲》《哈农练指法》等为辅助教材。由于社会钢琴教育要么在培训中心、要么在教师或学琴者家中开展,教师和学琴者的主观性都较强,上课时间一般以45分钟为一节课,有时上30分钟,有时又延长到一个小时;授课有单人课、双人课、三人课甚至集体课等多种形式,并且还将课堂教学与钢琴名师讲座、汇报演出、教学观摩,甚至是钢琴音乐会、钢琴比赛等实践相结合。此外,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大多数以考级拿证为目的,也有的以钢琴比赛、汇报演出等方式来考核钢琴学习成效。
三、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存在问题
和其它地区社会钢琴教育一样,江苏北部区域欣欣向荣的社会钢琴教育在为大众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既有自身内部的不足,也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规范管理、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实践前科学。当然,诸如教育机构自身体系的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也值得我们正视。
(一)缺乏规范的管理
直面现状,现今的社会钢琴教育市场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保障,更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现实是社会钢琴教育被当成是教育机构、培训主体谋利的“工具”,背离了其培养人才、净化人类心灵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琴者都以考级、考学为目的,普遍关注钢琴演奏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琴者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对于钢琴教师的选拔,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但令人庆幸的是绝大多数教师都经过科学严格的训练,也取得了较高的学历。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会点键盘、懂点钢琴的业余人员也挤入到社会钢琴教师的队伍中来,他们没有接受过严格的钢琴训练和正规的音乐学习,是满足不了正规钢琴教学所需的。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除此,社会钢琴教育没有健全的教学评价制度,它不但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脱离,而且也与其它学科的教育相断裂,处于无序化、自生自灭的状态。
(二)教育目的功利化
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掌握一门技术、一门特长的重要性。在社会文化发展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鼓励孩子去上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类特长培训班。但从调查来看,绝大部分都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大约30%左右的学琴者说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弹钢琴,是爸爸妈妈强迫的;有学琴者学琴就是为了考级,拿个考级证,为今后的就业多争取个机会;有的学琴者则将学琴作为自己升学的途径;也有学琴者表示,自己一开始什么都不想学,但同学整天劝说,才同他们一起学的。令人诧异的是,调查中发现,竟然还有一部分家长把学琴者送到培训机构或老师那里学习很久后,对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学硬件、教学效果一无所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调查还发现,中老年学琴者中一部分确实是处于兴趣爱好,延续早年没能完成的愿望而学习;一部分是为了增加人际交往而来;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教会孙子、孙女而学的。如此的理解已经歪曲了社会钢琴教育的目标,即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注重教会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思想道德涵养。与此相悖是不利于社会钢琴教育良性发展的,还会对大众及其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三)教育实践欠科学
在对一些教师的钢琴课程进行跟踪调查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教学不仅无序,而且还带有极强的功利目的。从教学内容的层面说,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指定教材讲解、示范演奏技法。讲解、示范技法本身没有什么错,但一味地追求技法训练,而忽视了钢琴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表现力的挖掘,培养的学琴者至多只能算是钢琴匠人。难怪调查中有些学琴者在弹琴时表露出木讷的神情,弹奏出来的音乐几乎没有乐感可言。更有甚者,学了两三年的钢琴,只知道乐谱上的音高、音值,而对速度、力度、表情记号一概不知。在接受我们调查的1376名学琴者中,有15%左右的人处于这种混沌状态中。试想,他们的表现力从何而来?表现又何以成为可能?从教学方法的层面说,由于受当前考级、升学等因素的驱使,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考级、升学为教学的终极目的,狠抓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强化训练,而将钢琴教育的科学训练程序完全抛之于脑后,将钢琴教育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置之度外,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屑一顾。让学琴者陷入考级内容的反复、无休止的枯燥训练当中,致使部分学琴者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这种违背规律的方法,其教学效果必定是要受到质疑的,对于学琴者也是“欲速而不达”。 四、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发展对策
直面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的现状,应该是成就与问题同在,繁荣与隐忧共存。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其积极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又不能回避其存在的隐患。面对问题、去除隐患,采取积极的解决对策是其获得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一)出台政策,规范管理
现在的社会钢琴教育事业处于零散的混乱状态,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对社会钢琴教育机构、教师从业资格、教学细则等都缺乏一套体系化、制度化的管理程序来约束。社会钢琴教育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构成,政府文化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社会钢琴教育考核管理机构,对社会钢琴教育机构或个人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实施细则、教学教研活动、教育收费、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制定各类法规制度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度化考核管理。所有从事社会钢琴教学的单位和个人,都需经过严格考核和审批,做到执政、挂牌上岗,而对于不符合办学标准、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机构和个人要予以坚决取缔。从制度层面让教育机构、教师、学琴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保障,是社会钢琴教育走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道路的保证。
(二)调整观念,加强引导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主客观认识的集合,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引导人们理性地认识事物、处理事情。直面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优缺点并存的现实,我们既不能低估它的功能,也不能夸大它的缺陷。调查显示,有家长强迫孩子学琴、有教师认为学琴是为了考级、有学琴者认为学琴是为了考学,如此等等都是对社会钢琴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的表现。这背离了社会钢琴教育的本质意义,也与社会钢琴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利性太强。其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人们对社会钢琴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没能给与学琴者以良好的引导。因此,我们需要从观念的层面做出调整,对社会钢琴教育的本质规律、社会价值等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总之,社会钢琴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国民教育,它不是在培养钢琴家,而是以提高学琴者的素养为终极目标。
(三)以人为本,改进方法
目前的社会钢琴教育大多采用“家庭作坊”的工作模式,也由于缺乏监管、人们认识存在偏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无视社会钢琴教育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突出地反映在围绕考级、升学的“应付式”训练当中。应付考级、升学本身没有什么错,但这种枯燥乏味的“重技轻艺”培训模式显然有悖于社会钢琴教育“提升素质”的规律和本质。故而,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确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依据学琴者的层次、音乐水准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一上课就是教学琴者读谱面上的音高、节拍,教学琴者弹奏技巧,很少教学琴者认识谱面上的速度、力度以及表情记号,至于给学琴者讲解作曲家、作品背景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以至于弹了几年的钢琴,却连基本音乐术语都不知者大有人在,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教师完全有必要运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将演奏技能的训练与作品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让学琴者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又培养起他们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
总而言之,在物质生活极大富裕、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有益途径,社会钢琴教育以自身特殊的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更有益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姝
关键词:社会钢琴教育;大众文化视野;江苏北部
中图分类号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87-05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各类社会教育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社会钢琴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所谓社会钢琴教育,它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部分,也是社会音乐教育的一大分支,主要指除学校音乐教育体制之外的文艺团体、社会教育机构或个人,以钢琴为媒介,对其它社会成员开展的钢琴文化教育,以及各类学校为社会提供的钢琴教学活动;社会钢琴教育是践行社会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旨在通过钢琴技能的训练及其音乐文化的学习,来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进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目的。但是,社会钢琴教育在给大众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学琴者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暴露出管理不规范、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实践欠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为对象,在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人物的访谈记录和个案分析,围绕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现状做出全面的调查分析与论证;对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做出有机动态的理论与实践把握。力图客观公允地反映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发展的面貌,为促进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社会钢琴教育文献研究叙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教育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构成,社会钢琴教育在培养人才、提升国民文化修养等方面的重要功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大。因为“社会钢琴教育担负着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陶冶国民情操的重任。它与学校的钢琴教育相互补充,在社会教育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钢琴学习不仅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扎实的演奏技能训练,而且还要有广博、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琴者的毅力与恒心,而且还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素养,起着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社会钢琴教育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学琴者的人格、智力、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着其它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功效。
但诚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一般,社会钢琴教育在产生积极社会功用的同时,也隐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在相关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说明。譬如,刘红霞基于邢台地区的调查研究,指出:“尽管社会钢琴教育是对学校基础钢琴教育缺失的弥补,但是由于它的实施主要以个人或由个人建立的培训机构为主,缺乏国家教育机构的统一管理与指导,因此,相对学校规范、系统的教育模式来讲,社会钢琴教育市场是比较混乱的。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法的不科学、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急功近利、重技巧轻艺术的教学思想、学琴目的的迷失等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出现。”姜晓利围绕吉林西北部地区社会钢琴教学现状展开调研,认为“缺乏高层次社会钢琴教学人才,教师安于现状,缺乏管理和约束,钢琴教师队伍鱼目混珠,钢琴教学方法单一,以考级作为钢琴学习的目标,只注重考级曲目的学习数量而不注重学琴者实际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考级曲目的学习进度而不注重学习程度的准确定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此外,相关文献还有孙玥对郑州市业余钢琴教育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吕霁虹对长沙市市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中钢琴教学的个案研究、宋晓丹对四平市铁西区和铁东区社会钢琴教育的考察研究、盛杰对常州社会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涂金伟对郑州市琴行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王树南与马冬妮的《社会钢琴教育发展刍议》等。上述所列从个案的视角或整体的层面人手,对相关区域社会钢琴教育做了多层面、多维度的阐释和思考。但面对较少有人问津的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的自身特色,不能简单地移植和生搬硬套其它地区的理论模式,必须深入实地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并凝练出切合实际的理论形态。
二、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的现状,为未来的发展趋向提供参考借鉴,我们制作、发放了2200份调查问卷,回收到2000份,结合与部分家长的访谈,围绕江苏北部徐州市的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贾汪区、铜山区、沛县,睢宁市,连云港市的赣榆、东海,以及新浦11个县区,对社会钢琴教育机构、从教人员、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社会认可度等展开了实地调查、分析和总结。
(一)纷繁多样的教育形式
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机构众多,形式各异。一部分由政府部门主管单位如徐州市文化馆、群艺馆、工人文化宫、老年大学、以及青少年宫等承担,他们通过专职或聘请兼职教师来完成钢琴教学任务;一部分在社会团体、音乐院校、个人集资或独资创办的琴行中开展。据调查江苏北部区域大小琴行共计140余家,100%以销售乐器为主,90%都开设有钢琴培训课程。比较有影响的琴行有衡之韵琴行、艺阳琴行、密郎琴行、聆听琴行、留缘琴行、星光琴行、和声琴行等;还有一部分是钢琴专业教师、大学琴者等利用业余时间到上述机构兼职或在自己家中进行教学;再就是学琴者聘请钢琴家教来家中指导学习。
(二)来源复杂的从教人员
从教师队伍人员构成的角度看,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江苏北部区域从事社会钢琴教育的教师40%是各类社会音乐表演团体的钢琴演奏员,30%是普通高校、艺术院校毕业或在校钢琴专业的学琴者,15%是从事钢琴专业教育的大、中、小学在职或退休教师,10%是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5%是业余钢琴爱好者。在调查的近410名从教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如表1),占教师人口总数的63%,个别区域兼职教师甚至比例更高。比如,连云港赣榆共有社会钢琴教育教师33人,兼职教师就有25人,所占比重超过了75%。 从年龄分布来看,教师的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22岁,50岁以上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7%,30~50岁之间的教师比重约为62%,而20~30岁之间的教师比重仅为11%。从教师学历层次来看,大专到本科学历层面者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7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13%,有10%的教师是表演团体的演奏员,有3%的老龄教师只有中师文凭,还有近5%的业余钢琴教师没有学历,只是上过钢琴培训班。
(三)涉猎广泛的教学对象
江苏北部区域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参与到社会钢琴教育的学习中,如云龙区约有1300人、鼓楼区约1500人、泉山区约2500人、九里区约700人、贾汪区约1200人、铜山区约2000人、睢宁市约1300人、沛县约500人、赣榆县约900人、东海县约1400人、新浦约2000人。从学琴者的职业分布角度看,年龄层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人数约占总数的82%;有近10%的学琴者是来自政府的机关人员、金融机构职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等;此外还有近10%的学琴者是各行业钢琴艺术爱好者和中老年退休人员。
(四)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
由于学琴者人员构成复杂、层次参差不齐,社会钢琴教育教材一般不统一,但使用得最多的是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钢琴一级到十级曲目》,其次是张有成主编的《钢琴考级教程》,兼有《车尔尼练习曲》《哈农练指法》等为辅助教材。由于社会钢琴教育要么在培训中心、要么在教师或学琴者家中开展,教师和学琴者的主观性都较强,上课时间一般以45分钟为一节课,有时上30分钟,有时又延长到一个小时;授课有单人课、双人课、三人课甚至集体课等多种形式,并且还将课堂教学与钢琴名师讲座、汇报演出、教学观摩,甚至是钢琴音乐会、钢琴比赛等实践相结合。此外,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大多数以考级拿证为目的,也有的以钢琴比赛、汇报演出等方式来考核钢琴学习成效。
三、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存在问题
和其它地区社会钢琴教育一样,江苏北部区域欣欣向荣的社会钢琴教育在为大众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既有自身内部的不足,也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规范管理、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实践前科学。当然,诸如教育机构自身体系的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也值得我们正视。
(一)缺乏规范的管理
直面现状,现今的社会钢琴教育市场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保障,更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现实是社会钢琴教育被当成是教育机构、培训主体谋利的“工具”,背离了其培养人才、净化人类心灵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琴者都以考级、考学为目的,普遍关注钢琴演奏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琴者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对于钢琴教师的选拔,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但令人庆幸的是绝大多数教师都经过科学严格的训练,也取得了较高的学历。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会点键盘、懂点钢琴的业余人员也挤入到社会钢琴教师的队伍中来,他们没有接受过严格的钢琴训练和正规的音乐学习,是满足不了正规钢琴教学所需的。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除此,社会钢琴教育没有健全的教学评价制度,它不但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脱离,而且也与其它学科的教育相断裂,处于无序化、自生自灭的状态。
(二)教育目的功利化
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掌握一门技术、一门特长的重要性。在社会文化发展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鼓励孩子去上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类特长培训班。但从调查来看,绝大部分都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大约30%左右的学琴者说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弹钢琴,是爸爸妈妈强迫的;有学琴者学琴就是为了考级,拿个考级证,为今后的就业多争取个机会;有的学琴者则将学琴作为自己升学的途径;也有学琴者表示,自己一开始什么都不想学,但同学整天劝说,才同他们一起学的。令人诧异的是,调查中发现,竟然还有一部分家长把学琴者送到培训机构或老师那里学习很久后,对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学硬件、教学效果一无所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调查还发现,中老年学琴者中一部分确实是处于兴趣爱好,延续早年没能完成的愿望而学习;一部分是为了增加人际交往而来;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教会孙子、孙女而学的。如此的理解已经歪曲了社会钢琴教育的目标,即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注重教会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思想道德涵养。与此相悖是不利于社会钢琴教育良性发展的,还会对大众及其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三)教育实践欠科学
在对一些教师的钢琴课程进行跟踪调查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教学不仅无序,而且还带有极强的功利目的。从教学内容的层面说,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指定教材讲解、示范演奏技法。讲解、示范技法本身没有什么错,但一味地追求技法训练,而忽视了钢琴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表现力的挖掘,培养的学琴者至多只能算是钢琴匠人。难怪调查中有些学琴者在弹琴时表露出木讷的神情,弹奏出来的音乐几乎没有乐感可言。更有甚者,学了两三年的钢琴,只知道乐谱上的音高、音值,而对速度、力度、表情记号一概不知。在接受我们调查的1376名学琴者中,有15%左右的人处于这种混沌状态中。试想,他们的表现力从何而来?表现又何以成为可能?从教学方法的层面说,由于受当前考级、升学等因素的驱使,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考级、升学为教学的终极目的,狠抓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强化训练,而将钢琴教育的科学训练程序完全抛之于脑后,将钢琴教育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置之度外,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屑一顾。让学琴者陷入考级内容的反复、无休止的枯燥训练当中,致使部分学琴者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这种违背规律的方法,其教学效果必定是要受到质疑的,对于学琴者也是“欲速而不达”。 四、江苏北部社会钢琴教育发展对策
直面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的现状,应该是成就与问题同在,繁荣与隐忧共存。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其积极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又不能回避其存在的隐患。面对问题、去除隐患,采取积极的解决对策是其获得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一)出台政策,规范管理
现在的社会钢琴教育事业处于零散的混乱状态,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对社会钢琴教育机构、教师从业资格、教学细则等都缺乏一套体系化、制度化的管理程序来约束。社会钢琴教育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构成,政府文化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社会钢琴教育考核管理机构,对社会钢琴教育机构或个人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实施细则、教学教研活动、教育收费、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制定各类法规制度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度化考核管理。所有从事社会钢琴教学的单位和个人,都需经过严格考核和审批,做到执政、挂牌上岗,而对于不符合办学标准、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机构和个人要予以坚决取缔。从制度层面让教育机构、教师、学琴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保障,是社会钢琴教育走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道路的保证。
(二)调整观念,加强引导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主客观认识的集合,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引导人们理性地认识事物、处理事情。直面江苏北部区域社会钢琴教育优缺点并存的现实,我们既不能低估它的功能,也不能夸大它的缺陷。调查显示,有家长强迫孩子学琴、有教师认为学琴是为了考级、有学琴者认为学琴是为了考学,如此等等都是对社会钢琴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的表现。这背离了社会钢琴教育的本质意义,也与社会钢琴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利性太强。其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人们对社会钢琴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没能给与学琴者以良好的引导。因此,我们需要从观念的层面做出调整,对社会钢琴教育的本质规律、社会价值等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总之,社会钢琴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国民教育,它不是在培养钢琴家,而是以提高学琴者的素养为终极目标。
(三)以人为本,改进方法
目前的社会钢琴教育大多采用“家庭作坊”的工作模式,也由于缺乏监管、人们认识存在偏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无视社会钢琴教育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突出地反映在围绕考级、升学的“应付式”训练当中。应付考级、升学本身没有什么错,但这种枯燥乏味的“重技轻艺”培训模式显然有悖于社会钢琴教育“提升素质”的规律和本质。故而,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确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依据学琴者的层次、音乐水准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一上课就是教学琴者读谱面上的音高、节拍,教学琴者弹奏技巧,很少教学琴者认识谱面上的速度、力度以及表情记号,至于给学琴者讲解作曲家、作品背景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以至于弹了几年的钢琴,却连基本音乐术语都不知者大有人在,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教师完全有必要运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将演奏技能的训练与作品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让学琴者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又培养起他们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
总而言之,在物质生活极大富裕、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有益途径,社会钢琴教育以自身特殊的规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更有益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