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内科治疗的同时,12小时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
结果:86例患者都完成血液灌流治疗,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比较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跟踪访问3个月,发生死亡人数4个,死亡率4.7%。
结论:在有效时间里,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及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降低肝肾功能损伤,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应大力提倡并推广。
关键词:血液灌流 地西泮 药物中毒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8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73-02
中毒是指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1]。药物中毒是较为常见的中毒类型,多发于镇静催眠药,如过量服用地西泮导致中毒,地西泮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和大脑皮层,使得血压下降、心跳减慢,更严重的就会昏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在急诊内科治疗的同时需要加用血液灌流治疗 [2,3]。本研究探讨对急性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2009年12月至2014年2月)的86例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呼吸不规则、浅慢,血压下降、深度昏迷、心跳加快、下肢反射亢进、后期肌肉弛缓,发病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年龄18~71岁,平均42.56±3.25岁;52例男性,36例女性;临床症状统计:86例神志不清,52例目合口开,41例大汗淋漓,50例气息微弱,38例面色苍白,34例肤冷肢凉。
1.2 治疗方法。86例入院患者统一给予洗胃、导泻、控制血糖、补液、吸气、保肝、营养支持、利尿、抗炎、醒脑等对症处理,有必要则加用呼吸机。于入院后12小时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采用透析机(Gambro AKloo型)和费森尤斯聚砜膜血液透析器。血管通路采用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流量为200ml/min,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肝素用量以凝血常规为准,治疗时间为2~3h,1次/12h,连续实施6次。
1.3 观察指标。对86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肝肾两项功能的检测。出院后跟踪访问3个月,观察统计其生存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肝肾功能改善情况采用X2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后,对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发现,肝肾功能受损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共有4例死亡,死亡率为4.7%。详见表1。
3 讨论
地西泮作为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因用量过多而发生中毒的现象不断增多。临床常见中毒起因有两种:口服和静脉注射,多数中毒途径是前者[3]。因尚未研制出解地西泮中毒的特效药,所以目前综合治疗仍然是解救该中毒的主要途径。地西泮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昏睡不醒、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地西泮中毒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差异,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不同与中毒程度基本没有关联[4]。
目前救治药物中毒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采取准确的措施,及时抢救。催吐、洗胃、导泻、辅助呼吸、透析法等已作为最基础的治疗方案(或流程)。血液灌流(HP)是血液藉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定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5]。在血浆浓度达到顶峰之前,应完成血液净化,避免靶组织达到致死浓度[6]。本研究将树脂作为血液灌流的吸附剂,因为其孔径分布宽且孔隙多、面积大等特征,吸附速度快且物种多。本研究8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受损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死亡4例,死亡率为4.7%。
因此,在有效时间里,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及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降低肝肾功能损伤,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应大力提倡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述伟,刘薇,公民.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临床观察[J].丹东医药,2004(4):13-14
[2]陈潜琦,吴碎秋.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毒鼠强中毒34例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5(06):56
[3]蒋健,于金德.现代急诊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谢智慧,张小军,潘勇.急诊科急性中毒病人402例调查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06):46-47
[5]蔡年生 石志侨.124例镇静安眼药中毒临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04):31-33
[6]占志刚,周培一.高建明.560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北京医学,2007(12):36-37
方法:将70例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内科治疗的同时,12小时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
结果:86例患者都完成血液灌流治疗,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比较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跟踪访问3个月,发生死亡人数4个,死亡率4.7%。
结论:在有效时间里,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及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降低肝肾功能损伤,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应大力提倡并推广。
关键词:血液灌流 地西泮 药物中毒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8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73-02
中毒是指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1]。药物中毒是较为常见的中毒类型,多发于镇静催眠药,如过量服用地西泮导致中毒,地西泮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和大脑皮层,使得血压下降、心跳减慢,更严重的就会昏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在急诊内科治疗的同时需要加用血液灌流治疗 [2,3]。本研究探讨对急性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2009年12月至2014年2月)的86例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呼吸不规则、浅慢,血压下降、深度昏迷、心跳加快、下肢反射亢进、后期肌肉弛缓,发病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年龄18~71岁,平均42.56±3.25岁;52例男性,36例女性;临床症状统计:86例神志不清,52例目合口开,41例大汗淋漓,50例气息微弱,38例面色苍白,34例肤冷肢凉。
1.2 治疗方法。86例入院患者统一给予洗胃、导泻、控制血糖、补液、吸气、保肝、营养支持、利尿、抗炎、醒脑等对症处理,有必要则加用呼吸机。于入院后12小时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采用透析机(Gambro AKloo型)和费森尤斯聚砜膜血液透析器。血管通路采用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流量为200ml/min,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肝素用量以凝血常规为准,治疗时间为2~3h,1次/12h,连续实施6次。
1.3 观察指标。对86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肝肾两项功能的检测。出院后跟踪访问3个月,观察统计其生存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肝肾功能改善情况采用X2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后,对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发现,肝肾功能受损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共有4例死亡,死亡率为4.7%。详见表1。
3 讨论
地西泮作为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因用量过多而发生中毒的现象不断增多。临床常见中毒起因有两种:口服和静脉注射,多数中毒途径是前者[3]。因尚未研制出解地西泮中毒的特效药,所以目前综合治疗仍然是解救该中毒的主要途径。地西泮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昏睡不醒、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地西泮中毒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差异,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不同与中毒程度基本没有关联[4]。
目前救治药物中毒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采取准确的措施,及时抢救。催吐、洗胃、导泻、辅助呼吸、透析法等已作为最基础的治疗方案(或流程)。血液灌流(HP)是血液藉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定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5]。在血浆浓度达到顶峰之前,应完成血液净化,避免靶组织达到致死浓度[6]。本研究将树脂作为血液灌流的吸附剂,因为其孔径分布宽且孔隙多、面积大等特征,吸附速度快且物种多。本研究8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受损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死亡4例,死亡率为4.7%。
因此,在有效时间里,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及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降低肝肾功能损伤,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应大力提倡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述伟,刘薇,公民.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临床观察[J].丹东医药,2004(4):13-14
[2]陈潜琦,吴碎秋.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毒鼠强中毒34例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5(06):56
[3]蒋健,于金德.现代急诊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谢智慧,张小军,潘勇.急诊科急性中毒病人402例调查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06):46-47
[5]蔡年生 石志侨.124例镇静安眼药中毒临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04):31-33
[6]占志刚,周培一.高建明.560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北京医学,2007(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