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及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协调发展。物理教学中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为中心。依据物理教材特点,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转变过去旧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素质教育思想。
以前,教师为应付升学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能力的训练培养,出现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的倾向。教学上采取填鸭式、满堂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机械地学习,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消极、厌倦等情绪。另外只注意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轻视多数中、差生的教育,也违反了教育规律。因此,我们要迅速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对生活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决策与改进,从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顺利转轨,使物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一、因材施教,重视差生的转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具体措施归纳如下:
1.课堂教学实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兼顾尖子生和所谓的“差生”。教学设计、作业练习要有层次、有梯度,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能让尖子生吃饱,又能让暂时落后的学生跟得上,要求优生要学活,差生要学会。
2.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我们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要以柔和的目光和神情,信任的语气和手势,亲切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差生发言、质疑、板演,禁止用刺激性及歧视性的语言对待差生,更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用一个“笨”字下结论,转化后进生需靠我们每一位教师用爱心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让友爱的暖流去滋润学生近似干涸的心田,使差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增强上进的信念。
3.增强教学手段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录像、幻灯片、挂图、投影、演示实验等,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以此来突破教材的难点、重点,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可编成顺口溜、谜语的形式,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例如,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有两种形式,通电受力运动与受力运动生电。学生在判断相关联的方向时,往往搞错,特别是部分差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时可编一段这样的顺口溜:“电磁规律不难记,判断方向要仔细,原因通电受磁力,伸出左手去分析,由于运动感生电,平伸右手来判断,原因结果要分清,N向掌心永不变。”这样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印象深刻,使学生不再感到物理知识的神秘和深奥,在不知不觉中有所进步。
在教學环节和手段上要重视差生的积极参与,如组织智力竞赛、操作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均按好中差安排试题项目,按时向他们开放物理实验室。让他们在多次实验取得成功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进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深化科研教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诸要素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为此每一位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学习科研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灵活开展教研活动,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并充分发挥物理教研组的作用,做到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相结合,做到对教材澄清五点,即重点、难点、易混点、知识点、能力点,备课时做到三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深入浅出。要面向全体,又要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并采取启发式教学,着重传授知识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技能。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这样,使学生由原来的“强迫者”、“被动学”转到“我要学”和“主动学”。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通过各种小制作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一个学生做了一个表示共点力平衡的小制作,用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分别系在用铁丝做的小圆环上。两个环之间距离越大,也就是两段橡皮筋之间的夹角越大,橡皮筋就变得越细,所受的拉力就越大。在一次制作过程中偶然发现当原来处于平衡的重物晃动一下,悬吊橡皮筋的两个小圆环就向中间滑动,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经过讨论,学生对力的分解和摩擦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总之,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前,教师为应付升学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能力的训练培养,出现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的倾向。教学上采取填鸭式、满堂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机械地学习,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消极、厌倦等情绪。另外只注意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轻视多数中、差生的教育,也违反了教育规律。因此,我们要迅速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对生活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决策与改进,从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顺利转轨,使物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一、因材施教,重视差生的转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具体措施归纳如下:
1.课堂教学实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兼顾尖子生和所谓的“差生”。教学设计、作业练习要有层次、有梯度,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能让尖子生吃饱,又能让暂时落后的学生跟得上,要求优生要学活,差生要学会。
2.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我们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要以柔和的目光和神情,信任的语气和手势,亲切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差生发言、质疑、板演,禁止用刺激性及歧视性的语言对待差生,更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用一个“笨”字下结论,转化后进生需靠我们每一位教师用爱心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让友爱的暖流去滋润学生近似干涸的心田,使差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增强上进的信念。
3.增强教学手段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录像、幻灯片、挂图、投影、演示实验等,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以此来突破教材的难点、重点,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可编成顺口溜、谜语的形式,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例如,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有两种形式,通电受力运动与受力运动生电。学生在判断相关联的方向时,往往搞错,特别是部分差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时可编一段这样的顺口溜:“电磁规律不难记,判断方向要仔细,原因通电受磁力,伸出左手去分析,由于运动感生电,平伸右手来判断,原因结果要分清,N向掌心永不变。”这样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印象深刻,使学生不再感到物理知识的神秘和深奥,在不知不觉中有所进步。
在教學环节和手段上要重视差生的积极参与,如组织智力竞赛、操作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均按好中差安排试题项目,按时向他们开放物理实验室。让他们在多次实验取得成功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进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深化科研教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诸要素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为此每一位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学习科研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灵活开展教研活动,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并充分发挥物理教研组的作用,做到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相结合,做到对教材澄清五点,即重点、难点、易混点、知识点、能力点,备课时做到三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深入浅出。要面向全体,又要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并采取启发式教学,着重传授知识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技能。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这样,使学生由原来的“强迫者”、“被动学”转到“我要学”和“主动学”。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通过各种小制作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一个学生做了一个表示共点力平衡的小制作,用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分别系在用铁丝做的小圆环上。两个环之间距离越大,也就是两段橡皮筋之间的夹角越大,橡皮筋就变得越细,所受的拉力就越大。在一次制作过程中偶然发现当原来处于平衡的重物晃动一下,悬吊橡皮筋的两个小圆环就向中间滑动,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经过讨论,学生对力的分解和摩擦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总之,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