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务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到城市务工。孩子被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人们把这个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现在,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能漠视的大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注;健康成长
有那么一群儿童,每天在家盼望着父母的归来;有那么一群儿童,看着照片里父母慈爱的笑容;有那么一群儿童,生病时没有拥抱过父母的怀抱;有那么一群儿童,经常躲在被子里哭;有那么一群儿童,拿着红红的奖状和一本本荣誉证书回家,却没有人和他们一同分享。这群儿童独守家中,感受着与自己的年纪不相符的孤独。他们像一朵朵墙角的花,总是被人遗忘,被人冷落。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从多种途径,想方设法地给予关注、教育、关爱和引导,让爱在他们的身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此,我浅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问题。
一、建立档案,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为了便于有效地探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规律,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校班主任通过访谈和发放调查表,初步了解本校留守儿童家庭的有关数据。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隔代教育监护比例较高
祖辈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点陈旧,身体状况欠佳等因素,只能充当“生活保姆”的角色,甚至有时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都缺乏保障。
2.打工父母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
打工父母为了家庭生计,长年在外奔波,加之自身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因而对子女教育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另外,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很少,教育合力不足。
3.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堪忧
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安全感,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自卑、忧郁、散漫、孤僻,这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针对这以上问题,少先队组织全校班主任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建立“留守儿童”辅导档案:将这部分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情况(姓名、年龄、住址)、“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载,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二、用心沟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
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正有效地关爱他们。我省发起了“访万家”的活动。即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认真细致地进入每个孩子的家中,与监护人交流。及时有效地将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情况进行相互反馈。常常有一些爷爷奶奶找到我,说他的孩子在家中不听话、不做作业,管不住,让教师在学校多管管。这些学生往往由于其爷爷奶奶忙于农事或与孩子很少交流,不知孩子之所想和所需。通过“访万家”这个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使双方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在一个轻松关爱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
三、开展活动,充实留守儿童的失落心灵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如“我爱我家”演讲活动、“爸爸妈妈请放心”书信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的书桌最整洁”等等,同时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广泛地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学科实践,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寻找机会,塑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五、重视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生命意识
留守儿童由于年纪小,缺乏生活安全常识和监护人的有效监管,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威胁到生命。近年来受伤害的儿童中90%以上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每周都会将生命安全教育主题贯穿落实到班级周工作中去,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
1.“说一说”利用晨会课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亲身见到或经历过的或者在课外书中讀到的关于生存方面的有效措施,在此播报,形成资源共享,提高自护意识。
2.“比一比”班级中举行各种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在学生的头脑里固化认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情况开展征文或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把所了解的杂乱的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有了系统的认识,既丰富了他们的安全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总之,在我们农村边缘地区留守儿童很多,困难家庭不少,这些孩子面临的教育问题十分严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来关注他们,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他们虽像一朵朵墙角的花,但在我们的关怀下,墙角的那些花儿均会绽放出美丽的笑靥,他们的天空将不再孤独。
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PLG293)成果
作者简介:郭玲玲(1983—)女,汉族,甘肃静宁县人,现供职于静宁县实验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李裕敏(1981—),男,汉,甘肃静宁人,现供职于静宁县实验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 杜元元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注;健康成长
有那么一群儿童,每天在家盼望着父母的归来;有那么一群儿童,看着照片里父母慈爱的笑容;有那么一群儿童,生病时没有拥抱过父母的怀抱;有那么一群儿童,经常躲在被子里哭;有那么一群儿童,拿着红红的奖状和一本本荣誉证书回家,却没有人和他们一同分享。这群儿童独守家中,感受着与自己的年纪不相符的孤独。他们像一朵朵墙角的花,总是被人遗忘,被人冷落。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从多种途径,想方设法地给予关注、教育、关爱和引导,让爱在他们的身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此,我浅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问题。
一、建立档案,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为了便于有效地探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规律,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校班主任通过访谈和发放调查表,初步了解本校留守儿童家庭的有关数据。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隔代教育监护比例较高
祖辈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点陈旧,身体状况欠佳等因素,只能充当“生活保姆”的角色,甚至有时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都缺乏保障。
2.打工父母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
打工父母为了家庭生计,长年在外奔波,加之自身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因而对子女教育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另外,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很少,教育合力不足。
3.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堪忧
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安全感,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自卑、忧郁、散漫、孤僻,这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针对这以上问题,少先队组织全校班主任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建立“留守儿童”辅导档案:将这部分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情况(姓名、年龄、住址)、“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载,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二、用心沟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
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正有效地关爱他们。我省发起了“访万家”的活动。即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认真细致地进入每个孩子的家中,与监护人交流。及时有效地将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情况进行相互反馈。常常有一些爷爷奶奶找到我,说他的孩子在家中不听话、不做作业,管不住,让教师在学校多管管。这些学生往往由于其爷爷奶奶忙于农事或与孩子很少交流,不知孩子之所想和所需。通过“访万家”这个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使双方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在一个轻松关爱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
三、开展活动,充实留守儿童的失落心灵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如“我爱我家”演讲活动、“爸爸妈妈请放心”书信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的书桌最整洁”等等,同时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广泛地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学科实践,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寻找机会,塑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五、重视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生命意识
留守儿童由于年纪小,缺乏生活安全常识和监护人的有效监管,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威胁到生命。近年来受伤害的儿童中90%以上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每周都会将生命安全教育主题贯穿落实到班级周工作中去,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
1.“说一说”利用晨会课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亲身见到或经历过的或者在课外书中讀到的关于生存方面的有效措施,在此播报,形成资源共享,提高自护意识。
2.“比一比”班级中举行各种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在学生的头脑里固化认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情况开展征文或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把所了解的杂乱的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有了系统的认识,既丰富了他们的安全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总之,在我们农村边缘地区留守儿童很多,困难家庭不少,这些孩子面临的教育问题十分严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来关注他们,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他们虽像一朵朵墙角的花,但在我们的关怀下,墙角的那些花儿均会绽放出美丽的笑靥,他们的天空将不再孤独。
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PLG293)成果
作者简介:郭玲玲(1983—)女,汉族,甘肃静宁县人,现供职于静宁县实验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李裕敏(1981—),男,汉,甘肃静宁人,现供职于静宁县实验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