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作为培养与提升学习者信息素养的一个主要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长期开设的价值。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可以得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小学信息教师应该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本文从问题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鼓励互动,通过交流深度理解学习以及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三个方面,开展对学生自主学习小学信息技术的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课堂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主战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站在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教师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高效教法的实施和创新应用中,让自己对高效教法的实施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问题引导,促进自主学习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确保自身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信息技术教育。如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为学生的思考和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引。可以借助问题的设计与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和思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操作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关于计算机自带的画图工具中“曲线工具”的内容教学前,仔细分析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工具“和”直线工具”等内容后,基本有了从“画图”软件中自己寻找画笔工具的能力,所以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学生自主寻找功能画笔的引导:“同学们,我们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在哪里寻找直线工具,矩形工具,那么,同样的,我们能不能自己找到曲线画笔工具在哪里呢”,教师这样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画图”软件,并寻找新的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有基本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发现和使用教师在课堂中并未曾教授过的功能。学生在通过对教师问题的思考和在画图软件中的寻找,均主动找到了“曲线工具”,并开始进行使用。“我就知道,我们班级的同学非常棒,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怎样使用”,教师在鼓励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寻找后,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用适当的问题进行操作指引和思考方向的指引,让学生有了具体的自主学习的方向,促进了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
二、引导互动,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若想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的目的,就需要摒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注重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置浏览器的主页”时,为了让学生深度了解浏览器的相关设置,决定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和经验分享中互帮互助,达到自主深度学习的目光。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差异化分组,即将不同信息素质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有大概思路:“上两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匪类目录查找信息和收藏网址的学习,习得了浏览器的相关设置都在‘设置’选项中可以找到,那么我们今天先自学一下,怎样设置浏览器的主页”。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开始主动在浏览器的“设置”选项中寻找浏览器主页的相关设置,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频繁交流互动,最终,各小组均找到了浏览器主页设置的选项,教师将输入网址的操作进行教学后,学生又在小组交流互动过程中,进行了正确的主页网址输入操作。总之,学生经过小组互动,在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红,均进行了自主的深度学习。
三、学生互评,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需要学生在得知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他人之间有差距的基础上,自信心被激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互评的方法,将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作品互相评价,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立体字”时,教师将学生做出的“画图”软件中的立体字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学生看到他人的作品,发现自己也能做出来,甚至效果更好。所以学生能够从他人作品中受到启发和借鉴,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改进,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基础上的自学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达到高效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教学目标,就要意识到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自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站在为学生信息学科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高度,在教学中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思想。通过问题引导,促进自主学习;通过引导互动,促进深度学习;通过学生互评,培养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均收到良好的培养,同时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火德.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04):25.
[2]吴海艳.自主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學电教,2015(Z1):90-91.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课堂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主战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站在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教师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高效教法的实施和创新应用中,让自己对高效教法的实施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问题引导,促进自主学习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确保自身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信息技术教育。如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为学生的思考和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引。可以借助问题的设计与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和思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操作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关于计算机自带的画图工具中“曲线工具”的内容教学前,仔细分析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工具“和”直线工具”等内容后,基本有了从“画图”软件中自己寻找画笔工具的能力,所以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学生自主寻找功能画笔的引导:“同学们,我们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在哪里寻找直线工具,矩形工具,那么,同样的,我们能不能自己找到曲线画笔工具在哪里呢”,教师这样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画图”软件,并寻找新的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有基本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发现和使用教师在课堂中并未曾教授过的功能。学生在通过对教师问题的思考和在画图软件中的寻找,均主动找到了“曲线工具”,并开始进行使用。“我就知道,我们班级的同学非常棒,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怎样使用”,教师在鼓励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寻找后,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用适当的问题进行操作指引和思考方向的指引,让学生有了具体的自主学习的方向,促进了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
二、引导互动,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若想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的目的,就需要摒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注重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置浏览器的主页”时,为了让学生深度了解浏览器的相关设置,决定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和经验分享中互帮互助,达到自主深度学习的目光。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差异化分组,即将不同信息素质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有大概思路:“上两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匪类目录查找信息和收藏网址的学习,习得了浏览器的相关设置都在‘设置’选项中可以找到,那么我们今天先自学一下,怎样设置浏览器的主页”。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开始主动在浏览器的“设置”选项中寻找浏览器主页的相关设置,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频繁交流互动,最终,各小组均找到了浏览器主页设置的选项,教师将输入网址的操作进行教学后,学生又在小组交流互动过程中,进行了正确的主页网址输入操作。总之,学生经过小组互动,在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红,均进行了自主的深度学习。
三、学生互评,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需要学生在得知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他人之间有差距的基础上,自信心被激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互评的方法,将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作品互相评价,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立体字”时,教师将学生做出的“画图”软件中的立体字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学生看到他人的作品,发现自己也能做出来,甚至效果更好。所以学生能够从他人作品中受到启发和借鉴,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改进,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基础上的自学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达到高效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教学目标,就要意识到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自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站在为学生信息学科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高度,在教学中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思想。通过问题引导,促进自主学习;通过引导互动,促进深度学习;通过学生互评,培养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均收到良好的培养,同时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火德.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04):25.
[2]吴海艳.自主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學电教,2015(Z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