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 新课改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等等,并且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当前值得反思的是,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那些重要的、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指出来,去引导学生把握理解。
  二、课本仍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它课程资源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把课本奉为经典,教师只需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不能增删,教材顺序不能调整。以“课本为中心”,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封闭、狭窄甚至过时。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与教学内容不合的课文可以调整,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如:有关“奥运”的、新农村建设的等等。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当前值得反思的是,出现了甩开教科书,过多、过早补充其它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认、好好写,课文还没有读通、读顺,就大量引进其它文字或音像资料。与此相关的,如学生还没有读懂课文,还没有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教师就鼓励学生离开课文发表意见。引导发散思维要适时,引进课程资源要适当。比较好的做法是老师在教学前适当引进作者、背景等资料,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声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三、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語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四、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像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像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像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反思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生物探究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探究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是生物课堂探究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开启智力、拓展能力。  高中生物 课外探究  一、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选题原则  瑞士教
期刊
现在的教师,挑战与压力并存。一方面,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师不如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自身的成长。  一、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备课  备课,从来都是教师的事,一篇教材在手,找资料,翻教学参考书,写教案,把教材琢磨透了再教给学生。教师就像觅食的老鹰,学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师更应该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习惯的影响,提升课堂教学生命活力,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努力。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素材、设计贴近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以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高中物理 教学 新课改  物理学科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观察、分析、验证、总结,归纳出来的基础性
期刊
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
期刊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而且可以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品性,提高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  数学 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品性,提高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  一、什么是逆向思维?
期刊
远程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远程教育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本文运用当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认为转变观念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掌握学习策略与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学习资源的能力,是学会学习的两个重点。  自主学习;终身教育;现代远程教育;  随着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应孕而
期刊
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人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新突破  一、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教师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所以从知识点的理解到规范化
期刊
一、作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1、把before译成“在……之间”,这时主句与before从句中的两个动作按时间先后依次发生。如:It was evening before we reached the little town of Winchester.(在他们到达小城镇之前就是晚上了。)  2、把before译成为“以后……才”,副词“才”在汉语中强调某事发生得晚或者慢。如:The Amer
期刊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本文指出目前高中化学教师提问存在九个方面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高中化学 课堂提问 误区 对策  提问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人人都会,但各有巧妙不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以下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将“课改”的最终目的定位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构建一套理性的评价体系,这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之关键。  初中 数学教学 学生 评价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将“课改”的最终目的定位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构建一套理性的评价体系,这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之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