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
教学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年级《长方体表面积》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会说话的长方体”——“把小录放机放入颜色鲜艳的长方体纸盒中”,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做纸盒需要多少彩色纸,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情境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新知识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长方体的运用及好处。比如:教室、铝合窗、课桌、课本、作业本等等为什么都做成长方体?教室有几根柱子?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深化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数学的欲望。
三、创设富有发展性的情境
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自主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估计费用》时,出示商场的商品(图)及单价,让每个学生自选5件商品后,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估一估,每个同学购物的钱在几元到几元之间,大约要多少元?这时各小组的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增强了学生观念,又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
四、创设富有真实性的情境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随意杜撰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会引起学生的胡思乱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假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人不小心把摩托车掉进了长方体蓄水池中,这时水面会怎样?为什么会上升?……这时学生就提出疑问,并指责那个人怎么那么不小心……结果误导学生想象了与教学内容无关方面去了。虚拟情境不等于塑造虚假情境啊!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探索。
情境的真实性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总而言之,我们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创设出适宜学生体感和领悟知识、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和谐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责任编辑 邹韵文
教学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年级《长方体表面积》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会说话的长方体”——“把小录放机放入颜色鲜艳的长方体纸盒中”,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做纸盒需要多少彩色纸,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情境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新知识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长方体的运用及好处。比如:教室、铝合窗、课桌、课本、作业本等等为什么都做成长方体?教室有几根柱子?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深化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数学的欲望。
三、创设富有发展性的情境
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自主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估计费用》时,出示商场的商品(图)及单价,让每个学生自选5件商品后,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估一估,每个同学购物的钱在几元到几元之间,大约要多少元?这时各小组的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增强了学生观念,又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
四、创设富有真实性的情境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随意杜撰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会引起学生的胡思乱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假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人不小心把摩托车掉进了长方体蓄水池中,这时水面会怎样?为什么会上升?……这时学生就提出疑问,并指责那个人怎么那么不小心……结果误导学生想象了与教学内容无关方面去了。虚拟情境不等于塑造虚假情境啊!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探索。
情境的真实性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总而言之,我们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创设出适宜学生体感和领悟知识、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和谐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