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百姓身边发生的事件为主要题材的新闻节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受到了广大民众喜爱。当前,在多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应如何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呢?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的概念及发展现状,针对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对提升民生新闻节目质量,促进电视传媒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民生新闻 地方电视台 发展对策
  1. 民生新闻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个民,就是黎民百姓的意思。在《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为“百姓的生计”,这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透露出一种大众情怀。民生新闻,是关注百姓生计、关怀百姓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讲,它属于社会新闻,在内容上主要是关注普通市民、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是从百姓平常生活中发现、采集的新闻。主要是关注百姓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方式上采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传播的快速性,加强新闻的互动性,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就是“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
  2002年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是最早提出“电视民生新闻”的栏目。且得到了良好的收视率。此后,重庆卫视也相继推出了《十大民生》与《生活麻辣烫》栏目。这两种栏目的出现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生活麻辣烫》栏目,采用重庆当地口音,在群众收看节目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一丝亲切感。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也相继开设了民生新闻栏目,掀起一股民生热潮。新闻媒体的中心点也从传授者转向受众,从而使受众掌握了更多的发言权与主动权,这正是民生类新闻栏目的特点所在。
  2. 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电视民生新闻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隐藏在成功背后的隐忧亦日渐凸显,已成为严重制约民生新闻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缺乏创新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引发了国内各家电视台的竞相模仿。在南京,继《南京零距离》之后,又出现了《直播南京》、《绝对关注》、《法治现场》、《1860新闻眼》、《标点》等多档民生新闻栏目。甚至一家电视台内部的不同频道也开办了多个民生新闻节目,如成都电视台,其公共频道有《成都全接触》,经济服务频道有《第一现场》,都市生活频道有《直播60分》以及新闻综合频道的《绝对贴近》。如此多的栏目关注同一地域内的民生资讯,势必造成民生新闻的同质化。因此这些节目从选题策划到框架设置,从主持风格到表现形式等都因循雷同,“千台一面”的现象十分突出。
  2.2报道形式娱乐化、媚俗化
  电视民生新闻为了提高收视率往往偏重于软新闻,即轻松、明快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题材,而尽量避免严肃的、抽象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硬新闻。这就使得民生新闻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暴力事件、灾难事件和花边新闻作为报道的重点,竭力从政治事件、财经报道中挖掘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电视民生新闻往往将“新闻故事化”这一报道手法发挥到极致,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并且赋予大量的人情味成分,甚至不惜强化故事中的煽情、刺激方面,增强戏剧悬念,以实现新闻事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的包装、字幕的制作、演播室的布景竭力追求生动活泼,甚至直接照搬照抄娱乐节目。虽然,适度地借鉴娱乐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民生新闻节目带来一定收视率,但是滥用娱乐元素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节目品质的下降。
  2.3追逐“小民生”,规避“大民生”
  虽然民生新闻高举“以民为本,服务民生”的旗帜,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却往往只关注“小民生”而规避“大民生”。所谓“小民生”,主要是有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软新闻”,多为小、奇、丑、怪之事,诸如夫妻不和、邻里矛盾、打架斗殴、奇闻逸事等,新闻价值含量低,对社会的影响力弱。“大民生”指在当今转型期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民生问题,如“三农”问题、贫富分化、医疗教育、就业问题等,是更高层面上的关系“国计”的“民生”问题,它们与整个社会的长久利益和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
  观察国内的民生新闻节目不难发现,“小民生”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大有囊括民生新闻之势。这类新闻在最初的轰动之后,难免落入市井琐闻直至庸俗无聊的窠臼,从而失去了对人和社会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大民生”本应作为民生新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却被看成是“与民生新闻格格不入的时政新闻”、“硬新闻”而被排除在外,丧失了对社会整体的、历史的关照与思考的机会。“小民生”固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解疑释惑则更为重要。电视民生新聞不能舍本逐末,用对边缘、琐屑、浅薄的津津乐道代替了对社会的忠诚守望和深刻反思。
  3. 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发展对策
  3.1加强新闻策划,发挥本地特色
  新闻策划指的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策划和组织,以期能够实现某种宣传的效果。新闻报道如果具备了策划意识,那么就会更加有深度、有新意,从而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针对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地方电视台应该加强新闻策划,积极发挥本地区的特色。地方电视台可以建立自身的策划队伍,对一些好的新闻题材、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对于一些有重要意义、容易引起人民群众关注的事件,电视台应该积极挖掘其中的亮点。
  3.2加强深度报道,凸显新闻魅力
  深度报道更容易显现出新闻报道的魅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另外对某些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也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表现,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之所在。地方发生重大新闻事件的几率比较低,所以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多深入思考,多考虑—下产生问题的原因,对于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媒体更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给人民群众一个交待,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权威性。
  3.3创新报道理念,丰富报道形式
  地方电视台在技术设备以及人力资源方面都比不上上级台,而且很多地台都缺乏受众意识,这就导致地方台发展空间不断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台就应该积极创新报道理念,不断丰富报道形式。地方电视台与上级台相比更具有亲切性,所以地方电视台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出一些创新性的电视报道形式。比如,地方电视台在报道和评说个别民生新闻事件时可以让受众积极参与到其中,增强互动性,真正体现人民的喉舌的性质。
  3.4深入群众,避免庸俗化
  民生新闻报道要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就应该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所以,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应该有较强的新闻责任心与事业心,不怕吃苦,艰苦奋斗。记者可以采用体验式采访的方式,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进行有新意、有价值的报道,避免民生新闻报道的庸俗化。
  结束语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民生问题关注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节目的提升与创新发展是传媒节目的重要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在节目中深入贯彻“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民生和群众作为节目的核心,同时大胆借鉴与创新,一定可以推动民生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贻平.地方电视台自办栏目策划、管理和经营的探索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 林韩生,陈潮亮,柳金溪.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J].新闻战线,2009,(3).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其他文献
【摘 要】 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是制约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法科学预测经费包干额度,通过利用红线预警机制进行包干经费执行过程控制,以实现中职学校办学经费利用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经费包干 红线预警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参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相比高等学校相对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各种社会层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实训中心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实训中心管理平台的搭建的必要性,介绍了实训中心管理平台的系统目标,并对平台的各个部分功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物流实训中心 管理平台 功能分析 开发研究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
期刊
【摘 要】 课堂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学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收并且处理信息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水平。  【关键词】 大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大学数学教育是大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学生
期刊
【摘 要】 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校企文化耦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讨。  【关键词】 订单培养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耦合  当前,订单培养是校企间联系最直接、互动性最强的合作,订单培养过程是校企文化交流、作用和融合的渐进式过程。其文化互动最具有针对性
期刊
【摘 要】 随着人们对语言学的不断认识,语言学习也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对英语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焦点。長期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对于提高语言学习技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英语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更是明显。英语学习策略也成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英语学习策略及方法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 高校英语 学习策略 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高校大学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法律院校没有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致“供需不符”。因此,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法学学生能力的社会需求,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形成面向社会需求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是法律院校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法学专业 社会需求 技能培养  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我国养老社区化服务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养老社区化服务的对策,为老龄化社会合理安置老年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养老 社区化服务 老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制约,家庭养老仍然处于主要地位。随着“421”家庭模式成为主要结构方式,家庭养老的功能日趋弱化。探索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势在必行
期刊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十分突出,然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陷入了“教师教的没兴致、学生学的没兴趣”的怪圈。因此本人针对这种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学内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要采用研究性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魅力”的方法与途径,吸引学生回到课堂。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 现状 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式教学方式  20
期刊
【摘 要】 传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较弱和应用能力较低等弊端,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和法制的发展。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新形势,确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为此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注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高职高校 法学教育 应用技能型 法律人
期刊
【摘 要】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期,易接受新生事物,且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低,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极易受到新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成为受害者。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媒体,发挥其积极作用,降低其不良影响,既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创新点。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发现了新媒体影响下高职学生在生活、学习、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