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威士忌在武夷山相遇,开启中西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茶叶打开了通往欧洲的路。英国茶行将单一品种的茶与各种香料进行混合,开启了“风味茶”的盛行。而这种调配工艺启发了尊尼获加创始人约翰·获加(John waIker),创立了世界知名调配型威士忌品牌一尊尼获加。
  11月30日,在微冷的武夷山,有这样一场茶酒相遇——“知己知味”武夷山福瑞茶酒文化之旅,再次唤起了茶与威士忌的记忆。
  行业大咖云集,茶酒臻品齐聚
  现场大咖云集,全球权威威士忌作家戴夫-布鲁姆、帝亚吉欧中国东南区销售总监甘世全、帝亚吉欧中国高级品牌大使沈玉林、福州名庄酒业威士忌精品店董事長陈平和、福州名庄酒业威士忌精品店总经理李世茹、亚洲资深威士忌专家暨独立藏家顾问卢磬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武夷山瑞泉茶厂第十二代传承人黄圣亮、中国国家级评茶技师、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陈文义等威士忌与茶领域的权威人士,以及特邀嘉宾和媒体共同出席,开启中西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活动从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瑞泉茶庄参观开始。摇青、揉捻、烘焙,一道道神奇的制茶工艺在嘉宾眼前展示。
  初次参观制茶工艺的威士忌专家们,也分享威士忌工艺中与茶相似的部分,比如茶叶的发酵就很像威士忌选择木桶,波本桶对应不发酵的茶类,雪莉桶对应半发酵或重发酵茶类。而茶叶的烘焙就像威士忌的工艺里对木桶的烤炙,两者都是为了形成独特的风味。
  贰
  香甘尾韵碰撞,非常智慧的创举
  在一段讲述茶与威士忌的短片之后,帝亚吉欧中国高级品牌大使沈玉林先生与大家讲述了茶与威士忌的历史渊源,从单—麦芽威士忌到调配威士忌的跨越,其灵感来自茶叶的调配工艺,由此创造出帝亚吉欧尊尼获加系列产品,也让苏格兰威士忌开始走向世界。
  在茶叶5页域,产区不同会影响茶叶的风格,在威士忌的制作和品饮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亚洲资深威士忌专家暨独立藏家顾问卢磬声通过茶叶和威士忌产区、制作工艺、风味的对比,和嘉宾讲述其中的奇妙之处。
  接着由中国国家级评茶技师、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陈文义先生为大家介绍茶与威士忌品鉴重点和方法,带领大家一起在热嗅、冷嗅、热饮、冷饮的对比中感受中国茶与威士忌的香和尾韵。
  现场嘉宾体验之后认为,茶与酒的组合是非常智慧的创举,“让酒不再属于喜欢喝酒的人,茶也不再只属于喜欢喝茶的人。”
  叁
  中西文化交融。市场未来可期
  活动现场,帝亚吉欧、福州名庄酒业威士忌精品店、瑞泉茶庄携手国际知名大师联袂推出了全新茶酒搭配新品——福瑞礼盒·大师新春茶酒臻选。
  茶酒的搭配正是由今天品鉴的四款岩茶和四款威士忌组成,尊尼获加蓝牌配素心兰、苏格登21年搭原种大红袍、苏格登25年与瑞泉号、限量发售的尊尼获加亚历山大获加爵士纪念版搭配瑞泉茶庄私藏珍品东方亮。福州名庄酒业威士忌精品店总经理李世茹表示,“这是中西方文化的臻萃,可以为消费者带来独特而多样的味蕾体验。”
  茶与威士忌,作为中西文化的标志性代表,两者的结合不仅让茶酒互为市场介质,未来可期,更是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探索,让中西文化交融拥有更多可能。
其他文献
通过品茶了解福建茶及源遠流长的茶文化,茶友们倍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能接触到这么多种类、品种的茶,尚属首次。可以说,这完全刷新了他们对中国茶的认识。
期刊
去年第一次参加茗读会的韩国茶人,在聽说今年还有举办后都十分踊跃报名参加。在韩国,百姓非常注重个人健康,因此近年来喝茶的人口呈现大幅增长。
期刊
在新西蘭有大量的福建人,当他们收到来自家乡的锦囊时倍感兴奋,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为了烘托气氛,茶会现场还点亮了红灯笼、红蜡烛,幸福映照在每个人的脸庞。
期刊
自2010年创办茗读会以来,《茶道》杂志就将这场活动作为团结全国各地办事处、联络点的利器,把福建最好的茶品通過迎新茶会的形式分享给天下茶人。一杯好茶在人与人之间搭建心灵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算遥隔千里万里,也会因此变得近在咫尺。
期刊
茗讀会石家庄分会场在正定蕉林茶书屋举办,茶书屋里暖黄色的灯光安静温暖,行至后庭院,抬首入目皆为翠绿,芭蕉遮目,竹叶相映成趣,蕉林馆内流水声不断,踩在细碎的石米上,仿佛春天来到这里就没再离开过,有四季颠倒之感。  茶事开始,蕉林茶师恭敬侍奉一杯茶汤,怀着“一期一会”的心情,诚心礼遇今天到场的所有朋友。福鼎白茶、政和白茶以“才女”“美女”之姿,让大家细细品味采茶原料之佳,制茶工艺之妙;大红袍、马头岩肉
期刊
在广州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茶中有饭,饭中有茶”这句谚语可谓道出了茶在广州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食在广州,茶也在广州。“一盅两件”的广州早茶文化、引领全国的凉茶文化构成了广州茶道的主要形式。广州人喝茶,从早贯穿到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  广州茶楼业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的过程。  清咸丰同治年间,一些店家就已经
期刊
“茶禅一味”,茶可以帮助我们领悟自心与佛性的平等不二。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几道茶。今年茗读会四川分会场依旧在蜀州八景之一的天目寺举行。天目寺主持释能照法师带领百多茶友—起祈福,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  茶会现场,才6岁的四位小小茶艺师表演少儿盖碗茶艺。茉莉花茶在小盖碗中翻滚着,小茶艺师们熟练而老到的茶艺表演,一开始就把茶会拉到了高潮。今年四川分会场的主题是“三名读书会
期刊
茗讀会上海分会场邀请了茶艺师冯娟娟以及五位茶艺老师给茶友们展示茶叶的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大家一边品茶,老师一边讲解茶叶的知识、冲泡的技巧、从一杯清水开始,一泡一泡的茶,一杯一杯的品。从岩茶、生茶到白茶,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对茶不同的见解。专业茶艺师冲泡之后,在座的每位茶友都轮流冲泡,互相品味出自于每一位茶友之手的茶汤,分享着属于他们自己泡茶的味道。  茶友们纷纷表示,茶会形式很好,对于当下紧张
期刊
成书于秦汉的《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美国弗兰克·啥德利·墨菲在《茶之精神》一书亦不无兴奋地指出:“她(茶)呼唤我们最深处的自我,并与我们同欢共乐。”  茶,这片源自中国的树叶,竟在古今中外的人心中产生了共鸣!  的确,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健康礼物,它曾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从第一片茶叶被发现、利用,到成为“比屋之饮”,再到传遍全球,茶经历了漫长的
期刊
茗读会台湾分会场设在桃园,由台湾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主持。范老师致力于两岸茶文化的推广,自1 988年起每年至少都会来大陆2~3次,或参加茶事活动,或讲学授课,或参访参观,30多年来往返陆台之间有300多趟。当日茶会,社会各界欢聚一堂,品味福建名茶,大家侃侃而谈,谈话重点集中在茶与健康方面,不仅身体的健康,许多是谈到茶精神修养方面。范老师表示,茶道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修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