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和美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器乐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乐器带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它不仅能给学生最直接的音乐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还能解决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它使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生动、更多样化,并使音乐能力更自然、更容易获得。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导言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音乐是一种让下级取悦上级的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父母和学生对考试结果过于热衷,因此音乐课通常被视为辅修课程。因此,许多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一无所知,不知道音乐的真正含义,只会跟随公众听流行音乐。音乐是一种美学,它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对学生的审美训练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许多致命的问题。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现状,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
1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新课标理念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新课标理念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音乐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良性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只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基于新课标理念,要想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革新教学方式,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和出发点,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2.1优化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但这并没有否定教师在驾驭整个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首先得归功于教师的启发与诱导。孩子们对那种完全无拘无束的、没有干预的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会有一些新鲜感,但是,这种新鲜感保持不了多久。一旦没有了新花样互动的课堂学生会做“逃跑的观众”。那么,这时候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就会削减。当然,教师的及时引导作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也应是含而不露的。为了让学生对小学音乐课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依据小学生音乐的实践性规律,根据儿童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把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儿歌、游戏、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枯燥的音乐知识点、音乐技能训练变成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让他们快乐地动口、动手、动脚、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例如在《迷人的火塘》合唱课上,教师播放《侗族大歌》视频,根据教学设计有歌伴舞环节,学生之间讨论热烈,相互推荐优秀学生,表现欲望被激发出来。纵使动作不那么流畅,但通过参与这种唱歌、表演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经过活动之后,学生会理解每一手段的作用,并且认可此类活动,由无意识活动变为有意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使情感体验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2.2采取公正、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评价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学生每人唱一首课本上教过的歌曲来进行评价打分,有的教师甚至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测与对学生大体的印象进行打分。这种做法不仅有失公正公平,影响教学效果的科学反馈,使教师无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正确评估,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而已的心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音乐课程学习当中态度偏颇,敷衍了事,更為严重的是。使某些学生音乐方面的特长受到“埋没”与“冷藏”,无法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热情极易跌落,甚至心灰意冷。为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采取公正、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就非常必要,而且一首歌、一张试卷根本无法全面而科学地评定一位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学评价系统的内容与评价方式也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与调整。比如,可采用平时积累评价法(即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态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成绩考核内容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即学生将各自个性化的各种才艺或特长进行合作表演)。
2.3注重基础知识培养
显然,古典音乐不适合小学生学习,因为古典音乐太深邃,需要欣赏者有很高的感悟能力和很深的生活感受。小学生显然不满足这些条件,如果硬要教授学生这些知识,学生听不懂,还会产生厌恶的心理。小学音乐学习不要求学生学习深奥的古典音乐及其深意,而注重指导学生音乐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和审美能力都在这个阶段形成。教师要注重基础乐理知识的教授,为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提供帮助,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落实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学得扎实,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审美观,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铺好路。
2.4合理使用音乐范唱
发声教育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范唱这一教学手段,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传统的范唱形式主要包括:录音范唱与教师范唱。教师范唱是指在唱歌时,教师将乐曲的风格、音准、节奏进行全面展现,在表演时,学生对老师表演的方式、风格进行观察,在学习范唱中产生共鸣。通过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进行新歌的教学,让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学生在正式学习歌曲之前就能够体验音乐的风格,这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音乐的学习过程就是了解听觉艺术的过程,学生在通过录音范唱学习音乐时,在范唱中体会歌曲的各方面特点,从而对歌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得到启示,从研究儿童音乐学习心理入手,优化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节课都充满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让音乐课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音乐,让美好的音乐甘泉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201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2017.
[3]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莒县店子集街道中心小学)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导言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音乐是一种让下级取悦上级的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父母和学生对考试结果过于热衷,因此音乐课通常被视为辅修课程。因此,许多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一无所知,不知道音乐的真正含义,只会跟随公众听流行音乐。音乐是一种美学,它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对学生的审美训练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许多致命的问题。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现状,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
1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新课标理念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新课标理念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音乐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良性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只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基于新课标理念,要想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革新教学方式,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和出发点,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2.1优化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但这并没有否定教师在驾驭整个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首先得归功于教师的启发与诱导。孩子们对那种完全无拘无束的、没有干预的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会有一些新鲜感,但是,这种新鲜感保持不了多久。一旦没有了新花样互动的课堂学生会做“逃跑的观众”。那么,这时候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就会削减。当然,教师的及时引导作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也应是含而不露的。为了让学生对小学音乐课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依据小学生音乐的实践性规律,根据儿童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把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儿歌、游戏、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枯燥的音乐知识点、音乐技能训练变成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让他们快乐地动口、动手、动脚、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例如在《迷人的火塘》合唱课上,教师播放《侗族大歌》视频,根据教学设计有歌伴舞环节,学生之间讨论热烈,相互推荐优秀学生,表现欲望被激发出来。纵使动作不那么流畅,但通过参与这种唱歌、表演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经过活动之后,学生会理解每一手段的作用,并且认可此类活动,由无意识活动变为有意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使情感体验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2.2采取公正、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评价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学生每人唱一首课本上教过的歌曲来进行评价打分,有的教师甚至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测与对学生大体的印象进行打分。这种做法不仅有失公正公平,影响教学效果的科学反馈,使教师无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正确评估,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而已的心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音乐课程学习当中态度偏颇,敷衍了事,更為严重的是。使某些学生音乐方面的特长受到“埋没”与“冷藏”,无法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热情极易跌落,甚至心灰意冷。为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采取公正、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就非常必要,而且一首歌、一张试卷根本无法全面而科学地评定一位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学评价系统的内容与评价方式也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与调整。比如,可采用平时积累评价法(即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态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成绩考核内容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即学生将各自个性化的各种才艺或特长进行合作表演)。
2.3注重基础知识培养
显然,古典音乐不适合小学生学习,因为古典音乐太深邃,需要欣赏者有很高的感悟能力和很深的生活感受。小学生显然不满足这些条件,如果硬要教授学生这些知识,学生听不懂,还会产生厌恶的心理。小学音乐学习不要求学生学习深奥的古典音乐及其深意,而注重指导学生音乐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和审美能力都在这个阶段形成。教师要注重基础乐理知识的教授,为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提供帮助,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落实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学得扎实,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审美观,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铺好路。
2.4合理使用音乐范唱
发声教育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范唱这一教学手段,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传统的范唱形式主要包括:录音范唱与教师范唱。教师范唱是指在唱歌时,教师将乐曲的风格、音准、节奏进行全面展现,在表演时,学生对老师表演的方式、风格进行观察,在学习范唱中产生共鸣。通过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进行新歌的教学,让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学生在正式学习歌曲之前就能够体验音乐的风格,这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音乐的学习过程就是了解听觉艺术的过程,学生在通过录音范唱学习音乐时,在范唱中体会歌曲的各方面特点,从而对歌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得到启示,从研究儿童音乐学习心理入手,优化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节课都充满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让音乐课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音乐,让美好的音乐甘泉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201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2017.
[3]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莒县店子集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