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课标》,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优化思维方法;联系实际实践,重视知识发现过程;加强知识联系,创设探究学习平台,从而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具体,课堂教学就越能越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就越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具体课堂教学目标的再现依据是“课程目标”,为了描述动态性的目标,《课程标准》提供了很多行为动词,但这些行为动词的描述对教学要求不是很明确、具体,较笼统甚至因各人的理解而产生模糊,这不利于教师的具体操作,所以教师需将某个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细化、具体化。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课程标准》对该章中的一个教学目标表述为“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这显然对教学要求的说明简单了,教师可将其分解、细化为以下具体教学目标:①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单个细胞完成。②多细胞生物(如人)的生命产生依靠单个细胞(卵细胞与精子受精产生受精卵);多细胞生物(如人)的生命活动依靠多种已分化的细胞完成。③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须依靠相应的活细胞。
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具体化,学生非常直观的明白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利于教师将知识问题化,也有利于教师通过问题来评价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切入化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立情景,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推导,从现实问题切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的“人体免疫调节”时,教师可利用身边医院的案例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比如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口化脓病人和感染了禽流感病人,三种病人在个体体内启动的免疫调节有什么不同?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生物化与生物经验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
三、课堂训练的目标明确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具有激情、启迪、发现、尝试、巩固、熟练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化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课堂训练设计的原则,首先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的,体现出重、难点,尽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标准化”。由于课堂练习的时间较少,所以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适合本班学生的要求。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练习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笔者一般会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第二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对基本题有变化的习题(迁移题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是学生进行知识同化、知识技能化的转变过程;第三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再次,课堂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如教师提问式练习、学生黑板板演式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式练习、书面练习等。
课堂训练的评价应当严格要求,如学生口答时,应当精练,尽量用生物术语,若不符合应及时纠正;书面练习或板演练习时,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步骤和格式进行,不合要求之处在指出的同时还应给出示范等。
四、课堂教学的反思常态化
我们有时觉得一节课设计的非常合理完美,但真正进行课堂教学时发现由于学生的不同等原因,会生成一些与预设不一致的情景和问题,甚至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否很了解,组织教学方面是否欠妥,教法上、教学设计上是否有要增补和删减的地方、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取舍和整理,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按《课标》要求该节分为两个课时教学,当时是先讲授精子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因为两个过程很相似学生出现了厌烦的情绪。课后反思设计了第二课时这样上:先让一学生到黑板上作图“精子形成的过程”,其他同学在纸上作图,之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另一学生在第一位学生的“精子形成的过程”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变成“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图”,从而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了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学、判断,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提高课堂的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应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并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关注学生现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勤于实践、多反思多钻研,大胆尝试各种课堂教学方法,这样就能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具体,课堂教学就越能越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就越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具体课堂教学目标的再现依据是“课程目标”,为了描述动态性的目标,《课程标准》提供了很多行为动词,但这些行为动词的描述对教学要求不是很明确、具体,较笼统甚至因各人的理解而产生模糊,这不利于教师的具体操作,所以教师需将某个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细化、具体化。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课程标准》对该章中的一个教学目标表述为“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这显然对教学要求的说明简单了,教师可将其分解、细化为以下具体教学目标:①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单个细胞完成。②多细胞生物(如人)的生命产生依靠单个细胞(卵细胞与精子受精产生受精卵);多细胞生物(如人)的生命活动依靠多种已分化的细胞完成。③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须依靠相应的活细胞。
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具体化,学生非常直观的明白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利于教师将知识问题化,也有利于教师通过问题来评价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切入化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立情景,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推导,从现实问题切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的“人体免疫调节”时,教师可利用身边医院的案例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比如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口化脓病人和感染了禽流感病人,三种病人在个体体内启动的免疫调节有什么不同?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生物化与生物经验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
三、课堂训练的目标明确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具有激情、启迪、发现、尝试、巩固、熟练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化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课堂训练设计的原则,首先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的,体现出重、难点,尽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标准化”。由于课堂练习的时间较少,所以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适合本班学生的要求。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练习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笔者一般会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第二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对基本题有变化的习题(迁移题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是学生进行知识同化、知识技能化的转变过程;第三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再次,课堂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如教师提问式练习、学生黑板板演式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式练习、书面练习等。
课堂训练的评价应当严格要求,如学生口答时,应当精练,尽量用生物术语,若不符合应及时纠正;书面练习或板演练习时,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步骤和格式进行,不合要求之处在指出的同时还应给出示范等。
四、课堂教学的反思常态化
我们有时觉得一节课设计的非常合理完美,但真正进行课堂教学时发现由于学生的不同等原因,会生成一些与预设不一致的情景和问题,甚至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否很了解,组织教学方面是否欠妥,教法上、教学设计上是否有要增补和删减的地方、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取舍和整理,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按《课标》要求该节分为两个课时教学,当时是先讲授精子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因为两个过程很相似学生出现了厌烦的情绪。课后反思设计了第二课时这样上:先让一学生到黑板上作图“精子形成的过程”,其他同学在纸上作图,之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另一学生在第一位学生的“精子形成的过程”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变成“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图”,从而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了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学、判断,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提高课堂的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应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并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关注学生现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勤于实践、多反思多钻研,大胆尝试各种课堂教学方法,这样就能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