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估算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aiyou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握不了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误区之一:“反正估算可大可小,以后见到估算,就把最高位后面的数都改为0来计算就行了。”——对估算教學的意义理解的误区
  由于估算是一种近似计算,如何选取近似值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因此,学生在取近似值时有的喜欢取整十、整百、整千,而口算能力较好的部分学生却会选取口算所能解决的而又跟原数尽量接近的数。这样,估算的结果往往不会是唯一的。有些教师对这一尺度把握不好,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生估算时把最高位后面的数都改为0来计算,使估算的意义完全无法体现。
  例如在我市去年三年级的期末调研测试中出现这样一道估算题:水果店有苹果2013千克,梨995千克,两种水果一共大约有多少千克?我是这样估算的()。结果在片区统一阅卷时,发现有一所学校一个班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三个括号里分别填上“2000”、“900”、“2900”。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估算的目的是什么?
  应对策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计算题在计算前对得数的“估”,解决问题前对问题结果的“估”,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对长度、面积的“估”,统计教学中对统计结果和相应决策的“估”,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去估计,只要有估的空间,都应要求学生去估,并通过估算结果与准确计算结果的对比,感受估算的优越性,以此培养估算的兴趣,强化估算的意识,养成估算的习惯。
  误区之二:“估算时用‘四舍五入’法最准确”——对估算策略的理解误区
  “四舍五入”法在近似计算中的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纯粹的计算题中通常都是用这样方法取近似值。正是这一原因,不少教师总认为用“四舍五入”法比较接近实际数,于是有意无意地强调学生最好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这样的结果最准确的。学生也在教师的不断强化中渐渐地淡忘了“进一法”和“去尾法”,更不会根据实际来确定该如何选取近似数,只会千篇一律地使用“四舍五入”法来进行近似计算。然而,在一些实际计算中,我们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把数估大,有时却要把数估小。
  需要估大的常出现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至少需要多少份的类型题,如“四年级共有学生243人去旅行,所租的客车限载50人,至少要租几辆这样的客车?”需要把243估大为250;二是裁剪需要的用料的类型题,如“做一套制服大约用3米布,做142套大约要用多少米布?”需要把142看作150来估算比较合适;三是购物问题中求需要至少带多少钱的类型题,如“李老师去买足球和篮球,买足球要用132元,买篮球要用224元。他带350元去够吗?”如果把132看作130,224看作220,合起来约要350元,就会造成判断的失误。
  对策: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多设计一些实际生活情境题,特别是要进行一些需要估大和估少的估算题训练,让学生通过系列化的训练,在不断的实践中感悟估算的策略与方法。对于解决策略有多种的估算题,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领悟各种策略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从中选择一种最科学、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养成针对问题能进行多角度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良好解题习惯,也从中渗透运筹学的思想方法。
  误区之三:“见到‘大约’就用估算”——对估算问题呈现方式的理解误区
  由于旧教材很少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就是有也是独立的一节来呈现,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心目中,估算是一种“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独立”的一个知识点,只有在相应教材内容后面有一部分的练习,考试也要在卷面上指出“用估算的方法解决”,无需通过审题来判断哪些问题需要准确计算,哪些问题是近似计算。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估算被作为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在计算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的呈现方式也日趋“生活化”,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是否可以用估算解决。为了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审题的“麻烦”,部分教师就向学生推荐一种“窍门”——见到“大约”两个字就用估算!然而,实际上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没有“大约”一词,却可用估算解决。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四年级上册第61页的练习第4题“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等等。二是有“大约”一词,却可以直接用口算解决,无需估算。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7页的练习第2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四年级上册第122页的练习第8题“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等等。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单纯根据题中某些字眼来判断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但会造成解题上的麻烦,更会养成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对策: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图意、认真审题、结合实际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备课时就要注意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活数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养成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想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总之,数学估算能力是学生重要的一种数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认真理解题意,针对不同的情形采用灵活有效的解决办法,切忌千篇一律死搬硬套。
其他文献
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有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被长期忽视,这就是学科科学史。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学科科学史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剂调料,难登大雅之堂。在这种观念的支
简述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政治课是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教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课程。而创新思维则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发展需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同时还要有适宜的环境。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特殊函数,因此数列与函数、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利用函数方程思想去研究数列问题,能使数列问题更有新意和综合性,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我们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有关知识,以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为纽带,架起函数与数列之间的桥梁,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列问题。  通过对数列中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不少好的经验和方法,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政治管理等,确实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以为,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应当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注重法律法制教育  初中生大多在13—16岁,自主法律意识处于盲目阶段;而我国缺少法制传统,先天缺课;法律法制意识是初中生综合素质中不可缺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中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中
政治学科多为概念性知识,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枯燥,编写乏味,常常导致课堂上学生不听课、这给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想只有创建轻松、有趣、自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