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对练功关窍、位置等的解释
1、气喉、咽喉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著的《类经·卷二十一》记载:“人有二喉,一软一硬。软者居后,是谓咽喉,乃水谷之道,通于六府者也。硬者居前,是谓喉咙,为宗气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于五藏者也。”故气喉即喉咙,喉咙之后的呼吸道为咽喉。
2、降桥
“降桥”和“碧眼胡僧手托天”分别在《内经图》的两侧,“手托天”即舌抵上腭之意,谓之“搭鹊桥”。“降桥”指舌抵上腭后口中生满津液,将之徐徐咽下可灌溉五脏、营养全身。
3、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京上关
在《内经图》的右侧,从上往上依次有“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京上关”,与人体前面的下、中、上三丹田相对应,总称“前三田、后三关”,是人体练功的重要关窍。
4、任脉、督脉
任督两脉属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5、左右二肾府二穴
左右二肾,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主藏精、纳气,是人的先天之本。
6、中丹田
中丹田为三丹田之一,亦称绛宫。《抱朴子内篇》曰:“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医家认为中丹田为藏气之府,在膻中穴。《内经图》中织女所处标为中丹田,按位置及功能示,既在心下,又主运气,当为道教和医家之综合。
(三)对练功方法比喻的解释
1、织女运转
《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后汉书·天文志》记载:“织女,天子真女”。提法虽异,但都指出织女较高的地位。在《内经图》中,织女位于中丹田的位置,坐于柳树旁。在传统文化中,桃树和柳树都有避邪的功能。所以柳树和织女在这里都有洁净、高雅之意,以此来象征“恬澹虚无,真气从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藏气、上丹田藏神,织女所纺之线象征着中丹田之气绵绵若存、周流全身。
2、十二楼台藏秘诀
唐代诗人吕岩《七言》诗曰: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方知鼎贮神仙药,乞取刀圭一粒看。割断繁华掉却荣,便从初得是长生。
十二楼台又名十二重楼,可分为小重楼、大重楼,小重楼指颈部的气管软骨,大重楼指十二对肋骨,合称十二重楼。在练功过程中,气机在十二重楼中流传,生命在于呼吸之间,故其又被称为“生死玄关”,说它藏有秘诀。
3、牛郎抟星
儿童右侧有“牛郎抟星”四字,在有些版本上也写作“牛郎贯星”。鞭打铁牛以耕地者即为“牛郎”,在图1中为成年人装扮,在图2中为儿童装扮,说明经过“种金钱”的过程,可以“返老还童”。儿童“抟星”或“贯星”,说明已经可以把握阴阳、倒转乾坤。
经过“铁牛耕地”的刻苦修炼,收获的“金钱”可以掌控生死大事,把儿童和北斗七星并列放在一起,有“返老还童”之寓意。
(四)对存想脏腑文字的解释
存想脏腑的文字位于《内经图》中部,自左至右依次如下:
肝神名龙烟字含明、肺神名皓华字虚成、胆神名龙曜字威明、心神名丹元字守灵、脾神名常在字魂停、肾神名玄冥字育婴。
以上文字出自《黄庭内景经》,属于道教上清派存想法,通过存想五脏神,以达到炼神归一的目的。
三、《内经图》与健身气功的关系
《内经图》融合了道释医之精华,言简意赅,其中也包含了健身气功的思想根源与发展理念,从《内经图》来解读健身气功,更可丰富健身气功的理论内涵。
“道”是很抽象的概念,“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其实道就是自然,所以佛家认为“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顺应自然,人体生命天然地具有很强大的自我防卫能力,有着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意识系统,只要“精神不散”,自卫系统就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人就不容易生病。这是健身气功通过意识系统发挥“治未病”作用的基础,如《内经图》所揭示的存想脏腑的方法等。
从生命调治的过程来说,“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内经图》认为通过人体后天的努力,可以延缓衰老、保持健康,这一点也符合健身气功的锻炼原则。健身气功锻炼采用的方法不是针对疾病,而是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平衡,蓄养阳气,使生命充满正能量,从而发挥生命本然的自愈能力。健身气功的练习方法、锻炼是积蓄人体正能量的过程,动则生阳,锻炼正是“养阳气”的过程。健身气功功法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对腰部的锻炼,命意源头在腰际,腰部前有神阙、后有命门,命门藏真火、贯脊属肾,肾主纳气,深长的腹式呼吸可助长肾阳;丹田藏精,意守丹田可生陽气,使精盈、神全、身健。
健身气功重视养心。《黄帝内经》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葛洪《抱朴子内篇》曰:“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返听,尸居无心”,这就是“精神内守”,如此才能“真气从之”,求得健康与长寿。这里的“心”指的是大脑,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都能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因此,在习练开始之前,要尽可能排除杂念,即“凝心入定”;然后把意念专注于某一意境,这就是“住”,“住”的目的是要“净”,净就是心定念寂,即“住心看净”。如练习五禽戏,开始练功时,要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做到心静神凝。习练每一戏时,心随戏走,这就是“住”,人入戏中,这就是“净”。这正体现了《内经图》中对脑的重视和运用。
在健身气功练习过程中要做到“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如同织女运转手中之线绵绵不绝。一般说来健身气功主张逆腹式呼吸,这是对道教“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的呼吸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内经图》中也有非常直观的体现。
当然,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关系,《内经图》继承了道教“廋辞”、“隐语”的写作习惯,更使其言简而义深,使得我们对其内涵的探讨和挖掘更有意义。同时,也对我们理解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拓宽了更大视野。
1、气喉、咽喉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著的《类经·卷二十一》记载:“人有二喉,一软一硬。软者居后,是谓咽喉,乃水谷之道,通于六府者也。硬者居前,是谓喉咙,为宗气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于五藏者也。”故气喉即喉咙,喉咙之后的呼吸道为咽喉。
2、降桥
“降桥”和“碧眼胡僧手托天”分别在《内经图》的两侧,“手托天”即舌抵上腭之意,谓之“搭鹊桥”。“降桥”指舌抵上腭后口中生满津液,将之徐徐咽下可灌溉五脏、营养全身。
3、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京上关
在《内经图》的右侧,从上往上依次有“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京上关”,与人体前面的下、中、上三丹田相对应,总称“前三田、后三关”,是人体练功的重要关窍。
4、任脉、督脉
任督两脉属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5、左右二肾府二穴
左右二肾,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主藏精、纳气,是人的先天之本。
6、中丹田
中丹田为三丹田之一,亦称绛宫。《抱朴子内篇》曰:“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医家认为中丹田为藏气之府,在膻中穴。《内经图》中织女所处标为中丹田,按位置及功能示,既在心下,又主运气,当为道教和医家之综合。
(三)对练功方法比喻的解释
1、织女运转
《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后汉书·天文志》记载:“织女,天子真女”。提法虽异,但都指出织女较高的地位。在《内经图》中,织女位于中丹田的位置,坐于柳树旁。在传统文化中,桃树和柳树都有避邪的功能。所以柳树和织女在这里都有洁净、高雅之意,以此来象征“恬澹虚无,真气从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藏气、上丹田藏神,织女所纺之线象征着中丹田之气绵绵若存、周流全身。
2、十二楼台藏秘诀
唐代诗人吕岩《七言》诗曰: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方知鼎贮神仙药,乞取刀圭一粒看。割断繁华掉却荣,便从初得是长生。
十二楼台又名十二重楼,可分为小重楼、大重楼,小重楼指颈部的气管软骨,大重楼指十二对肋骨,合称十二重楼。在练功过程中,气机在十二重楼中流传,生命在于呼吸之间,故其又被称为“生死玄关”,说它藏有秘诀。
3、牛郎抟星
儿童右侧有“牛郎抟星”四字,在有些版本上也写作“牛郎贯星”。鞭打铁牛以耕地者即为“牛郎”,在图1中为成年人装扮,在图2中为儿童装扮,说明经过“种金钱”的过程,可以“返老还童”。儿童“抟星”或“贯星”,说明已经可以把握阴阳、倒转乾坤。
经过“铁牛耕地”的刻苦修炼,收获的“金钱”可以掌控生死大事,把儿童和北斗七星并列放在一起,有“返老还童”之寓意。
(四)对存想脏腑文字的解释
存想脏腑的文字位于《内经图》中部,自左至右依次如下:
肝神名龙烟字含明、肺神名皓华字虚成、胆神名龙曜字威明、心神名丹元字守灵、脾神名常在字魂停、肾神名玄冥字育婴。
以上文字出自《黄庭内景经》,属于道教上清派存想法,通过存想五脏神,以达到炼神归一的目的。
三、《内经图》与健身气功的关系
《内经图》融合了道释医之精华,言简意赅,其中也包含了健身气功的思想根源与发展理念,从《内经图》来解读健身气功,更可丰富健身气功的理论内涵。
“道”是很抽象的概念,“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其实道就是自然,所以佛家认为“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顺应自然,人体生命天然地具有很强大的自我防卫能力,有着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意识系统,只要“精神不散”,自卫系统就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人就不容易生病。这是健身气功通过意识系统发挥“治未病”作用的基础,如《内经图》所揭示的存想脏腑的方法等。
从生命调治的过程来说,“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内经图》认为通过人体后天的努力,可以延缓衰老、保持健康,这一点也符合健身气功的锻炼原则。健身气功锻炼采用的方法不是针对疾病,而是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平衡,蓄养阳气,使生命充满正能量,从而发挥生命本然的自愈能力。健身气功的练习方法、锻炼是积蓄人体正能量的过程,动则生阳,锻炼正是“养阳气”的过程。健身气功功法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对腰部的锻炼,命意源头在腰际,腰部前有神阙、后有命门,命门藏真火、贯脊属肾,肾主纳气,深长的腹式呼吸可助长肾阳;丹田藏精,意守丹田可生陽气,使精盈、神全、身健。
健身气功重视养心。《黄帝内经》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葛洪《抱朴子内篇》曰:“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返听,尸居无心”,这就是“精神内守”,如此才能“真气从之”,求得健康与长寿。这里的“心”指的是大脑,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都能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因此,在习练开始之前,要尽可能排除杂念,即“凝心入定”;然后把意念专注于某一意境,这就是“住”,“住”的目的是要“净”,净就是心定念寂,即“住心看净”。如练习五禽戏,开始练功时,要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做到心静神凝。习练每一戏时,心随戏走,这就是“住”,人入戏中,这就是“净”。这正体现了《内经图》中对脑的重视和运用。
在健身气功练习过程中要做到“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如同织女运转手中之线绵绵不绝。一般说来健身气功主张逆腹式呼吸,这是对道教“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的呼吸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内经图》中也有非常直观的体现。
当然,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关系,《内经图》继承了道教“廋辞”、“隐语”的写作习惯,更使其言简而义深,使得我们对其内涵的探讨和挖掘更有意义。同时,也对我们理解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拓宽了更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