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韩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席卷我国年轻收视群体,吸引了各大电视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媒体购买版权联合制作的热度一再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大量仿制节目不断涌现。韩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取得不俗成绩的原因很多,而剪辑是其中颇具借鉴价值的一个。本文从剪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韩国真人秀节目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分析,力图从中发掘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剪辑;空间;时间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128-02
一、引 言
从《情书》开始到《无限挑战》,韩国各档真人秀节目一直在我国各大视频网站取得了相当高的点击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节目的播出,韩国真人秀节目的魔力再度引起了电视从业者的关注。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奥秘,不仅可以从节目出演者的“艺能精神”出发,也能从节目运作和节目创意当中找到根源。然而,以上各方面,都是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汲取、融会贯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我們十分清楚韩国真人秀节目的优秀,却在自己的节目制作上显得力不从心。
空间与时间是电影中基本的组织和结构要素[1]。笔者认为,电影的时间和空间与电视是相通的。尽管时间和空间只是节目整体水平中很小的一环,但是这一环的实际借鉴价值是极高的。下文中,笔者将从剪辑的角度对韩国真人秀节目中的空间营造和时间交代进行分析。
二、空间的切换
巴赞在他的写实电影美学中提出:“他心中的电影是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完整电影的神话。[2]”他认为,电影艺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艺术(例如绘画)的空间概念。电影打破了绘画营造出的空间,而将“空间”的概念延伸到了屏幕之外。电视的空间与电影的空间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同,但对于空间的营造上是相通的。
对于娱乐节目而言,如何交代空间,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切换,在哪一个点切换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户外真人秀节目而言,嘉宾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或地点。在这种情况下,空间的切换显得尤为关键。
《Running Man》是韩国SBS电视台的一个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从2007年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作体系和编排技巧。固定成员与嘉宾往往被分成若干组,安置在不同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空间的营造和切换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以151011期为例,16名嘉宾被分为8组,完成类似于“追击和逃跑”的游戏(为便于下文的叙述,以追击组和逃跑1-7组命名)。这样的成员构成,意味着会有接近8个空间在同时进行,如果剪辑混乱,将会对观众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节目播出版中,镜头排列如下:追击组——空镜——逃跑第1至4组——逃跑组大厅接受任务(闪回)——逃跑第5组——逃跑第3组——逃跑第6组——逃跑第4组——逃跑第3组——追击组——逃跑第2组——逃跑第5与7组相遇——逃跑第1组——逃跑第5组发现道具进入宝箱场所——第6组随后进入宝箱场所——第4组随后进入宝箱场所——追击组抓到第5组——第1、3组相遇——第5、6组相遇,6组得到提示——6组打开宝箱——第4组被堵住——第6组跑——第4组被抓至电梯——第7组电梯内被抓——第6组到达最终场所。
(一)叙事线索为主导
如此多的人物,本身涉及的空间十分多,而每个人物的运动使得空间关系更加复杂。总体来看,为了使得空间不会混乱,镜头的排列主要以叙事作为主线。叙事从追击组出动开始,引出逃跑组的反应。在逃跑组部分成员被抓之后,终于有一组突出重围,打开宝箱并到达最终场所。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虽然各个镜头来自不同的空间,但都依据一条共同的线索有序排列。每一个镜头感觉是独立的,但又是整体框架当中的重要一环。这样的排列方式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空间切换时的断裂感,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使整个场景镜头排列显得单调。
(二)素材的合理取舍
从逃跑组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组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剧情。在大量的素材中,如何取舍是一个很费时的问题。自然,我们无法规避嘉宾出演时间的必要保证问题。但是从上文分析的镜头排列来看,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其侧重点。第2、7组出现频率最低(各出现一次、两次),第4、5、6组出现频率最高(分别是五次、五次、七次)。这样的安排与嘉宾的知名度等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根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进行取舍。第2组、第7组的活动基本没有对结局造成任何影响,第2组的镜头出现在追击组出动后,第7组的镜头出现在任务即将完结的段落。在这两组大量素材当中,剪辑师们只是选取了部分可有可无的素材进行气氛烘托。第5、6组出现的频率高,原因在于第5组与6组有一次关键性的会面,最终导致了第6组获得重要信息并成功完成。总的来看,如果素材不经过这样的取舍,将很难引导观众走向最终的结果。
(三)重点场景的重点营造
从上述镜头排列来看,大厅接受任务场景、宝箱所在场景、电梯被抓场景、最终任务场景是留给观众很深印象的场景。不可否认,这几处场景都是关键性情节发生的集中地,但是这几处场景的呈现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关键性场景中,出现较多的固定镜头,且景别出现全景、大全景等景别。固定镜头、全景的拍摄方式对于场景空间关系的交代均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电梯的场景中,分别用电梯外、电梯内、室外多个角度展现同一空间。为了强化空间关系,景别较多运用中景、全景,且出现一个大全景。为了表述第6组与另外三方的关系,在起幅是第6组的情况下,通过推镜头突出另外三方的位置。除开上述重要场景之外,画面以移动镜头加近景的情况较多,这样的拍摄方式,强化了人物的神态而弱化了空间关系。整体来看,即便场景多且复杂,剪辑师们通过重点场景的重点交代为观众营造出了一个简化版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关系,更便于观众对空间的关系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三、时间的切换
“在剪辑艺术中,时间是主要因素,实际上,剪辑师支配着时间。他能通过应当在一分钟内发生的动作扩展为一个仿佛是一个小时的场面;他能通过片段的闪动把一个小时的动作压缩为一分钟。[3]”从波布克的这一段论述,将屏幕里面的时间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剪辑之后,时间的概念发生了转变。在剪辑之后,影视作品的时间可以是现实时间的延长或者缩短。更为重要的是,剪辑过后的时间不再是现实生活里面的线性模式。如何引导观众通过大脑的想象将时间还原为现实生活里面的连续、线性形态?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电影还是电视,都至关重要。
在真人秀节目当中,为了吸引观众进入节目环节,制作方往往会为节目添加一些交代性的剧情。而剧情的出现,则意味着时间点有可能会出现现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切换。如果时间点的切换方式不够细腻,很容易影响观众的感知,进而破坏节目的效果。
《无限挑战》《Running Man》等节目经常采取了闪回的方式“回到古代”、“进入未来”,在处理时间点切换的技巧上颇为成熟。下文以第《Running Man》2012-10-21期为例进行分析。该期节目的竞赛游戏实质为单人撕名牌(每名嘉宾背后贴有自己的姓名牌,如某一名嘉宾撕下其他人的名牌则淘汰对手)对决,其间加入了一个关键性的道具。如果嘉宾被淘汰则可以通过使用道具回到被淘汰之前的时间点。回到该时间点,则意味着被淘汰者将知晓随后发生的事情。因此,这期节目被定名为《可以看见未来的人》。以A为例:A与BC两人对决(50分25秒)——D悄悄跑到A背后(50分35秒)——D趁A不备撕下A的名牌(50分39秒)——A被淘汰后使用道具(51分06秒)。
(一)把握觀众的思维
从剪辑的角度来讲,难点在于如何叙述A被淘汰后使用道具,让时间倒流到第一个环节(50分25秒处的情节)。这种违背观众生活规律的情节设置,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程。下文,笔者以分镜头的形式展示成片的剪辑方法:
镜头一:A使用道具的动作(慢放、近景);镜头二:道具的特写(慢放)。镜头三:B、C、D回望A(全景、慢放);镜头四:C目瞪口呆(近景慢放);镜头五:D目瞪口呆(近景慢放);镜头六:A甩出道具(中景、正常速、摇向道具,闪光特效);镜头七:A甩出道具(倒放);镜头八:A静止(景别快速切换);镜头九:时间回到A被淘汰前(倒放、 大全景急推近景、色调偏褐色、火花特效);镜头十:A注视,思考(近景、色调偏褐色);镜头十一至十三:A被撕掉名牌(色调偏褐色);镜头十四:A注视,思考(多景别快速切换、色调偏褐色);镜头十五:A思考,与BC两人对峙(正常速、色调正常)。
从分镜头可以看出,镜头的排列与观众的逻辑思维是相吻合的。A甩出道具的动作被强化,引起了观众的注意。B、C、D的反应进一步刺激观众——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倒放的镜头提示观众时间倒流。时间倒流将会发生什么?镜头八里面静止的A也在思考。接下来,变色调的画面告诉观众,A看见了未来发生的事情。当色调回归正常,A回到过去,观众也从不可思议中醒悟过来。这样的画面剪辑,综合运用了慢放、倒放、特效、变色调等剪辑技巧,着力把握住了观众的思维习惯,对于观众理解这种反常规的剧情帮助很大。
(二)调动观众的情绪
仅仅让观众理解的剪辑很难称得上是好的剪辑,好的剪辑更体现在调动观众的情绪上面。从分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头的排列采用了电影中常见的节奏。随着剧情进入高潮,镜头的切换速度由慢到快,单镜头的时间由长到短,整体的节奏由慢到快。在这样的节奏影响下,观众的情绪也由轻松进入紧张,又从紧张的情绪抽离。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真人秀节目。制作团队在节目的构思、运作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如何让观众跟随出演者一起喜怒哀乐?剪辑一定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 黑·卡恰德里兰,高岭,老木.电影中的空间和时间[J].世界电影,1988(6).
[2] 王志敏,陈捷.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J].社会科学,2007(11).
[3]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艾涓]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剪辑;空间;时间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128-02
一、引 言
从《情书》开始到《无限挑战》,韩国各档真人秀节目一直在我国各大视频网站取得了相当高的点击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节目的播出,韩国真人秀节目的魔力再度引起了电视从业者的关注。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奥秘,不仅可以从节目出演者的“艺能精神”出发,也能从节目运作和节目创意当中找到根源。然而,以上各方面,都是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汲取、融会贯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我們十分清楚韩国真人秀节目的优秀,却在自己的节目制作上显得力不从心。
空间与时间是电影中基本的组织和结构要素[1]。笔者认为,电影的时间和空间与电视是相通的。尽管时间和空间只是节目整体水平中很小的一环,但是这一环的实际借鉴价值是极高的。下文中,笔者将从剪辑的角度对韩国真人秀节目中的空间营造和时间交代进行分析。
二、空间的切换
巴赞在他的写实电影美学中提出:“他心中的电影是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完整电影的神话。[2]”他认为,电影艺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艺术(例如绘画)的空间概念。电影打破了绘画营造出的空间,而将“空间”的概念延伸到了屏幕之外。电视的空间与电影的空间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同,但对于空间的营造上是相通的。
对于娱乐节目而言,如何交代空间,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切换,在哪一个点切换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户外真人秀节目而言,嘉宾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或地点。在这种情况下,空间的切换显得尤为关键。
《Running Man》是韩国SBS电视台的一个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从2007年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作体系和编排技巧。固定成员与嘉宾往往被分成若干组,安置在不同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空间的营造和切换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以151011期为例,16名嘉宾被分为8组,完成类似于“追击和逃跑”的游戏(为便于下文的叙述,以追击组和逃跑1-7组命名)。这样的成员构成,意味着会有接近8个空间在同时进行,如果剪辑混乱,将会对观众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节目播出版中,镜头排列如下:追击组——空镜——逃跑第1至4组——逃跑组大厅接受任务(闪回)——逃跑第5组——逃跑第3组——逃跑第6组——逃跑第4组——逃跑第3组——追击组——逃跑第2组——逃跑第5与7组相遇——逃跑第1组——逃跑第5组发现道具进入宝箱场所——第6组随后进入宝箱场所——第4组随后进入宝箱场所——追击组抓到第5组——第1、3组相遇——第5、6组相遇,6组得到提示——6组打开宝箱——第4组被堵住——第6组跑——第4组被抓至电梯——第7组电梯内被抓——第6组到达最终场所。
(一)叙事线索为主导
如此多的人物,本身涉及的空间十分多,而每个人物的运动使得空间关系更加复杂。总体来看,为了使得空间不会混乱,镜头的排列主要以叙事作为主线。叙事从追击组出动开始,引出逃跑组的反应。在逃跑组部分成员被抓之后,终于有一组突出重围,打开宝箱并到达最终场所。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虽然各个镜头来自不同的空间,但都依据一条共同的线索有序排列。每一个镜头感觉是独立的,但又是整体框架当中的重要一环。这样的排列方式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空间切换时的断裂感,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使整个场景镜头排列显得单调。
(二)素材的合理取舍
从逃跑组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组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剧情。在大量的素材中,如何取舍是一个很费时的问题。自然,我们无法规避嘉宾出演时间的必要保证问题。但是从上文分析的镜头排列来看,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其侧重点。第2、7组出现频率最低(各出现一次、两次),第4、5、6组出现频率最高(分别是五次、五次、七次)。这样的安排与嘉宾的知名度等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根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进行取舍。第2组、第7组的活动基本没有对结局造成任何影响,第2组的镜头出现在追击组出动后,第7组的镜头出现在任务即将完结的段落。在这两组大量素材当中,剪辑师们只是选取了部分可有可无的素材进行气氛烘托。第5、6组出现的频率高,原因在于第5组与6组有一次关键性的会面,最终导致了第6组获得重要信息并成功完成。总的来看,如果素材不经过这样的取舍,将很难引导观众走向最终的结果。
(三)重点场景的重点营造
从上述镜头排列来看,大厅接受任务场景、宝箱所在场景、电梯被抓场景、最终任务场景是留给观众很深印象的场景。不可否认,这几处场景都是关键性情节发生的集中地,但是这几处场景的呈现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关键性场景中,出现较多的固定镜头,且景别出现全景、大全景等景别。固定镜头、全景的拍摄方式对于场景空间关系的交代均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电梯的场景中,分别用电梯外、电梯内、室外多个角度展现同一空间。为了强化空间关系,景别较多运用中景、全景,且出现一个大全景。为了表述第6组与另外三方的关系,在起幅是第6组的情况下,通过推镜头突出另外三方的位置。除开上述重要场景之外,画面以移动镜头加近景的情况较多,这样的拍摄方式,强化了人物的神态而弱化了空间关系。整体来看,即便场景多且复杂,剪辑师们通过重点场景的重点交代为观众营造出了一个简化版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关系,更便于观众对空间的关系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三、时间的切换
“在剪辑艺术中,时间是主要因素,实际上,剪辑师支配着时间。他能通过应当在一分钟内发生的动作扩展为一个仿佛是一个小时的场面;他能通过片段的闪动把一个小时的动作压缩为一分钟。[3]”从波布克的这一段论述,将屏幕里面的时间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剪辑之后,时间的概念发生了转变。在剪辑之后,影视作品的时间可以是现实时间的延长或者缩短。更为重要的是,剪辑过后的时间不再是现实生活里面的线性模式。如何引导观众通过大脑的想象将时间还原为现实生活里面的连续、线性形态?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电影还是电视,都至关重要。
在真人秀节目当中,为了吸引观众进入节目环节,制作方往往会为节目添加一些交代性的剧情。而剧情的出现,则意味着时间点有可能会出现现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切换。如果时间点的切换方式不够细腻,很容易影响观众的感知,进而破坏节目的效果。
《无限挑战》《Running Man》等节目经常采取了闪回的方式“回到古代”、“进入未来”,在处理时间点切换的技巧上颇为成熟。下文以第《Running Man》2012-10-21期为例进行分析。该期节目的竞赛游戏实质为单人撕名牌(每名嘉宾背后贴有自己的姓名牌,如某一名嘉宾撕下其他人的名牌则淘汰对手)对决,其间加入了一个关键性的道具。如果嘉宾被淘汰则可以通过使用道具回到被淘汰之前的时间点。回到该时间点,则意味着被淘汰者将知晓随后发生的事情。因此,这期节目被定名为《可以看见未来的人》。以A为例:A与BC两人对决(50分25秒)——D悄悄跑到A背后(50分35秒)——D趁A不备撕下A的名牌(50分39秒)——A被淘汰后使用道具(51分06秒)。
(一)把握觀众的思维
从剪辑的角度来讲,难点在于如何叙述A被淘汰后使用道具,让时间倒流到第一个环节(50分25秒处的情节)。这种违背观众生活规律的情节设置,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程。下文,笔者以分镜头的形式展示成片的剪辑方法:
镜头一:A使用道具的动作(慢放、近景);镜头二:道具的特写(慢放)。镜头三:B、C、D回望A(全景、慢放);镜头四:C目瞪口呆(近景慢放);镜头五:D目瞪口呆(近景慢放);镜头六:A甩出道具(中景、正常速、摇向道具,闪光特效);镜头七:A甩出道具(倒放);镜头八:A静止(景别快速切换);镜头九:时间回到A被淘汰前(倒放、 大全景急推近景、色调偏褐色、火花特效);镜头十:A注视,思考(近景、色调偏褐色);镜头十一至十三:A被撕掉名牌(色调偏褐色);镜头十四:A注视,思考(多景别快速切换、色调偏褐色);镜头十五:A思考,与BC两人对峙(正常速、色调正常)。
从分镜头可以看出,镜头的排列与观众的逻辑思维是相吻合的。A甩出道具的动作被强化,引起了观众的注意。B、C、D的反应进一步刺激观众——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倒放的镜头提示观众时间倒流。时间倒流将会发生什么?镜头八里面静止的A也在思考。接下来,变色调的画面告诉观众,A看见了未来发生的事情。当色调回归正常,A回到过去,观众也从不可思议中醒悟过来。这样的画面剪辑,综合运用了慢放、倒放、特效、变色调等剪辑技巧,着力把握住了观众的思维习惯,对于观众理解这种反常规的剧情帮助很大。
(二)调动观众的情绪
仅仅让观众理解的剪辑很难称得上是好的剪辑,好的剪辑更体现在调动观众的情绪上面。从分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头的排列采用了电影中常见的节奏。随着剧情进入高潮,镜头的切换速度由慢到快,单镜头的时间由长到短,整体的节奏由慢到快。在这样的节奏影响下,观众的情绪也由轻松进入紧张,又从紧张的情绪抽离。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真人秀节目。制作团队在节目的构思、运作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如何让观众跟随出演者一起喜怒哀乐?剪辑一定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 黑·卡恰德里兰,高岭,老木.电影中的空间和时间[J].世界电影,1988(6).
[2] 王志敏,陈捷.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J].社会科学,2007(11).
[3]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