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不起眼的小事。但细节却往往决定成败。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在其中发现许多不被我们所知道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他们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生活中的细节无处不在,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细节的记者,才能成就优秀的新闻作品。
什么是观察?西谚有云,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也就是说,看到了的事物并不一定被接收到内部信息系统中,“看”与“观察”不能划等号。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知觉行动,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人们直接用肉眼或借助仪器获取信息的过程。
新闻采访中的细节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行检验,依据一定的采访根据,通过眼睛等感官和大脑对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事物进行综合反映,从而达成新闻采访目的。
细节是一个很需要注意的事情,但许多人在做事时,常常会忽略细节,总以为这是小问题。其实这才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问题。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观察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最后面临的大概只能是不成功的采访和不愉快的回忆了。
一位同行到偏远山区采访一位爱心助学老人。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老人谈了自己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初衷,谈了感想,也谈了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看法。谈话进行中,同行问老人,老伴和孩子对他常年无偿资助贫困学生有什么想法,这时,老人突然沉默了。同行有点尴尬,抬起头环顾了老人的房屋一番,接着再问。老人顺着同行还没收回来的视线,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张黑白照片说,这个,我也不知道啊。大家仔细一看,照片上挽着黑纱,垂幅上几个白色的字:爱妻***。接下来的采访,因老人情绪不好,兴致不高,大家只好草草收场。离开老人的家,同行很惭愧,说那遗照正对着屋门挂着,我进屋第一眼就看到了,但我没当回事,结果......一个资深记者谈这位同行失败的采访时说,如果他观察到了老人已失去老伴的事实,那他应采取这样的引导话题,如:对于您常年的爱心助学行为,想必您的妻子九泉之下也会感觉很欣慰,等等,这样老人一定会打开话匣子,给记者提供很多有用的素材。
我们不要求记者有侦探的素质,但对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一定要能够“看到”。笔者曾采访过一个牧户典型,他家里养着一只不到1岁的黑狗。这狗年龄虽小,但个子长得很大,完全是一副成年大狗的样子。记者问这狗速成的方法,女主人告诉记者,是喂牛奶的原因。牛奶在城市里相当金贵,一斤两块多钱还是水多奶少,怎么舍得用来喂狗?女主人叹了口气,却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仔细观察后,记者发现在城市里人们高价购买却不一定货真价实的奶食品,在他家不但随处可见,而且腐烂变质严重。这户典型所在的嘎查是一个牧业嘎查,正在走减数量、养大畜的结构调整路子。羊换成了牛,牛奶和奶制品却因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的原因走不出娘子关,这样一个端着金饭碗却过着穷日子的情况,是整个嘎查之痛,当然不想说。采访牧户典型的过程中,记者抓住这一细节,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提问,这时主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的产业经营设想:搞合作、成立奶食品公司、让牛肉和奶食品走出去物有所值......笔者通过这一新闻线索的捕捉,延伸新闻触角,籍此完成了一篇好的采访稿,同时,也把典型的带动作用通过舆论发挥到了最大。
新闻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将二者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对最需要的新闻事实和细节的观察,把死材料写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受众、感染受众,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稿件。
责任编辑:邰山虎
什么是观察?西谚有云,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也就是说,看到了的事物并不一定被接收到内部信息系统中,“看”与“观察”不能划等号。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知觉行动,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人们直接用肉眼或借助仪器获取信息的过程。
新闻采访中的细节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行检验,依据一定的采访根据,通过眼睛等感官和大脑对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事物进行综合反映,从而达成新闻采访目的。
细节是一个很需要注意的事情,但许多人在做事时,常常会忽略细节,总以为这是小问题。其实这才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问题。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观察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最后面临的大概只能是不成功的采访和不愉快的回忆了。
一位同行到偏远山区采访一位爱心助学老人。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老人谈了自己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初衷,谈了感想,也谈了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看法。谈话进行中,同行问老人,老伴和孩子对他常年无偿资助贫困学生有什么想法,这时,老人突然沉默了。同行有点尴尬,抬起头环顾了老人的房屋一番,接着再问。老人顺着同行还没收回来的视线,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张黑白照片说,这个,我也不知道啊。大家仔细一看,照片上挽着黑纱,垂幅上几个白色的字:爱妻***。接下来的采访,因老人情绪不好,兴致不高,大家只好草草收场。离开老人的家,同行很惭愧,说那遗照正对着屋门挂着,我进屋第一眼就看到了,但我没当回事,结果......一个资深记者谈这位同行失败的采访时说,如果他观察到了老人已失去老伴的事实,那他应采取这样的引导话题,如:对于您常年的爱心助学行为,想必您的妻子九泉之下也会感觉很欣慰,等等,这样老人一定会打开话匣子,给记者提供很多有用的素材。
我们不要求记者有侦探的素质,但对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一定要能够“看到”。笔者曾采访过一个牧户典型,他家里养着一只不到1岁的黑狗。这狗年龄虽小,但个子长得很大,完全是一副成年大狗的样子。记者问这狗速成的方法,女主人告诉记者,是喂牛奶的原因。牛奶在城市里相当金贵,一斤两块多钱还是水多奶少,怎么舍得用来喂狗?女主人叹了口气,却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仔细观察后,记者发现在城市里人们高价购买却不一定货真价实的奶食品,在他家不但随处可见,而且腐烂变质严重。这户典型所在的嘎查是一个牧业嘎查,正在走减数量、养大畜的结构调整路子。羊换成了牛,牛奶和奶制品却因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的原因走不出娘子关,这样一个端着金饭碗却过着穷日子的情况,是整个嘎查之痛,当然不想说。采访牧户典型的过程中,记者抓住这一细节,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提问,这时主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的产业经营设想:搞合作、成立奶食品公司、让牛肉和奶食品走出去物有所值......笔者通过这一新闻线索的捕捉,延伸新闻触角,籍此完成了一篇好的采访稿,同时,也把典型的带动作用通过舆论发挥到了最大。
新闻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将二者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对最需要的新闻事实和细节的观察,把死材料写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受众、感染受众,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稿件。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