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制度保障相对缺失,建设路径不够明晰等问题。着眼于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高校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个体价值的认同,创设学习环境与学习交流平台,完善党风带学风建设模式,有效推进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习型党组织;人才培养
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党员既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又与教职工党员有显著的区别。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无法常态化参加教职工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党组织建设往往成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试对当前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作简要分析,并从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角度提出对策。
1 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保障相对缺失,建设路径不够明晰
首先,有些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通常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兼任,也有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由高年级党员学生担任,难以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常态化的有效学习活动。其次,学生党支部书记任期不明确,造成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最后,与教师党支部有专项党建经费相比,学生党支部既没有专项党建经费,又缺乏其他物质条件支持,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缺乏基本保障。由于高校没有就实施办法、学习模式、管理措施、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缺乏实践载体,实施路径不清晰,建设成果不显著。有研究者指出,部分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仍然没有超越传统的学习逻辑和教学方式[2]。
1.2 忽视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和内容陈旧
从组织架构上看,学生党支部归高校各学院党总支领导和管理,但日常事务包括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一般由学院分团委或辅导员具体负责。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身份差异,负责管理的教师往往将学生党员看作被教育者、被管理者,学生党员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自身定位为学习者、接受者。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开展学习活动方面缺乏创新与活力,学习形式逐渐趋于单一化,学习内容呈现任务化、同质化的趋向,学习活动逐渐失去了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党员的自我提升、全面发展、价值实现,而且影响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1.3 与高校育人职能脱节,对学风建设引领不够培养
“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问题。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关键”。他们既是高校的培养对象,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实践中,学生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与高校承担的育人职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学生党组织建设与学生德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缺乏融通性,衍生的问题是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普通大学生的学业进步、学风建设、专业研究引领乏力。
2 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问题成因
2.1 理想信念教育泛化造成学习效果欠佳
大学生党员品学兼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将它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面向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全体大学生的。但是,对照学习型党组织的实际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泛化倾向,导致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陷入困境。
2.2 学生党员在校期短限制了学习的深度开展
与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具有相对稳定性相比,大学生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的变动性较大。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党员都是从进入高校后才接受组织培养的,他们要想加入党组织,必须从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接受党的基础知识培训起步,并且经过党组织的培训、教育和考察。一般来说,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被确定为预备党员,最短需要三个学期的时间。因此,学生党员的在校时间比较短,难以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学校党组织针对学生党员制定的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计划在实施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2.3 学习保障资源匮乏导致长效学习机制缺失
大学生党组织的学习活动保障资源匮乏,学习活动场所往往与学生会、社团共用,党组织学习活动专项经费较少,在具体学习型党组织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活动简化、虚化、形式化的现象。高校往往以德育评价、专业评价替代对学生党组织学习活动效果的评价。这些现实问题必然影响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的长效学习机制建设。
3 专业融合视域下加强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策略
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局,其建设目标必须与高校的教育目标和国家在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保持一致。近年来,从事高校党建工作和党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有研究者针对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的构建问题,主张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第二课堂学术活动,以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还有研究者结合专业特色,提出通过提高专业兴趣促进学生党建工作[5]的观点,认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应该加强工作与学习的结合、营造团队学习氛围[6]。笔者从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角度提出以下策略,以便更好地加强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
3.1 强化“三个认同”,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蕴藏于个体内部的力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能动性。只有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力,才能夯实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为此,高校需要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个体价值的认同,引导他们将终身学习与职业追求融合起来,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梦融合起来。高校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通过安排系统的学习内容并指导他们运用科學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深刻理解理想信念教育、党组织建设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利用他们自强、自律、自觉的思想特点,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党员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融为一体,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强化他们的专业学习内驱力,以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习型党组织;人才培养
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党员既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又与教职工党员有显著的区别。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无法常态化参加教职工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党组织建设往往成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试对当前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作简要分析,并从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角度提出对策。
1 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保障相对缺失,建设路径不够明晰
首先,有些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通常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兼任,也有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由高年级党员学生担任,难以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常态化的有效学习活动。其次,学生党支部书记任期不明确,造成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最后,与教师党支部有专项党建经费相比,学生党支部既没有专项党建经费,又缺乏其他物质条件支持,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缺乏基本保障。由于高校没有就实施办法、学习模式、管理措施、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缺乏实践载体,实施路径不清晰,建设成果不显著。有研究者指出,部分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仍然没有超越传统的学习逻辑和教学方式[2]。
1.2 忽视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和内容陈旧
从组织架构上看,学生党支部归高校各学院党总支领导和管理,但日常事务包括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一般由学院分团委或辅导员具体负责。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身份差异,负责管理的教师往往将学生党员看作被教育者、被管理者,学生党员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自身定位为学习者、接受者。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开展学习活动方面缺乏创新与活力,学习形式逐渐趋于单一化,学习内容呈现任务化、同质化的趋向,学习活动逐渐失去了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党员的自我提升、全面发展、价值实现,而且影响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1.3 与高校育人职能脱节,对学风建设引领不够培养
“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问题。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关键”。他们既是高校的培养对象,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实践中,学生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与高校承担的育人职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学生党组织建设与学生德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缺乏融通性,衍生的问题是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普通大学生的学业进步、学风建设、专业研究引领乏力。
2 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问题成因
2.1 理想信念教育泛化造成学习效果欠佳
大学生党员品学兼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将它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面向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全体大学生的。但是,对照学习型党组织的实际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泛化倾向,导致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陷入困境。
2.2 学生党员在校期短限制了学习的深度开展
与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具有相对稳定性相比,大学生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的变动性较大。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党员都是从进入高校后才接受组织培养的,他们要想加入党组织,必须从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接受党的基础知识培训起步,并且经过党组织的培训、教育和考察。一般来说,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被确定为预备党员,最短需要三个学期的时间。因此,学生党员的在校时间比较短,难以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学校党组织针对学生党员制定的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计划在实施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2.3 学习保障资源匮乏导致长效学习机制缺失
大学生党组织的学习活动保障资源匮乏,学习活动场所往往与学生会、社团共用,党组织学习活动专项经费较少,在具体学习型党组织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活动简化、虚化、形式化的现象。高校往往以德育评价、专业评价替代对学生党组织学习活动效果的评价。这些现实问题必然影响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的长效学习机制建设。
3 专业融合视域下加强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策略
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局,其建设目标必须与高校的教育目标和国家在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保持一致。近年来,从事高校党建工作和党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有研究者针对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的构建问题,主张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第二课堂学术活动,以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还有研究者结合专业特色,提出通过提高专业兴趣促进学生党建工作[5]的观点,认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应该加强工作与学习的结合、营造团队学习氛围[6]。笔者从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角度提出以下策略,以便更好地加强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
3.1 强化“三个认同”,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蕴藏于个体内部的力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能动性。只有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力,才能夯实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为此,高校需要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个体价值的认同,引导他们将终身学习与职业追求融合起来,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梦融合起来。高校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通过安排系统的学习内容并指导他们运用科學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深刻理解理想信念教育、党组织建设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利用他们自强、自律、自觉的思想特点,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党员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融为一体,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强化他们的专业学习内驱力,以提高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