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做好从“思政课程”转换为“课程思政”成为重要课题。如何针对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在学术方面暂未有学者进行系统研究,笔者基此为立足点,以期可为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究出可应对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学;美育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其他学科需紧跟“思政课程”步伐,进行各专业、各学科全面“课程思政”。如何做好从“思政课程”转换为“课程思政”成为重要课题。如何針对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在学术方面暂未有学者进行系统研究,笔者基此为立足点,以期可以为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究出可应对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路径。
笔者以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路径为立足点,以其作为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究出可应对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路径。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进行美术学专业“课堂思政”教学改革,符合新时代对于高等师范类院校提出的新要求。该选题以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提出的的新要求为依据,结合美术学专业特色将“美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始终不渝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怀,成为新时代有用之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时地进行“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通过美术专业课环节开展,美术专业课教师从美术学科专业知识中寻找“切入点”如在民间美术课程开课前列举相关的美术绘画作品,在题材内容的进行选取与引导, 同时也会让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实践绘画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思政渗透时要与美术专业知识点进行结合,这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与掌握思政德育的内容做到对全局的整体把握和认识。然后深度挖掘素材,这样才能使美术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美统一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说做好“课程思政”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国内对于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已具备较为全面体系,在其课程改革推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近几年,主要从“思政课程”逐渐转化为“课程思政”全面化专业改革,并已有部分学者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探究出“课程思政”的具体改革路径。但目前,就高等师范类院校中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路径研究还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研究。在高等师范类院校中的美术学“课程思政”还暂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理论研究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将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进行系统研究。新时代下高等师范院校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从“思政课程”转化落实“课程思政”成为根本任务。高等师范院校与其他非师范院校相比,更具有落实“课程思政”的迫切性。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美术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今天,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应做好“美育”加“课程思政”双环机制,实行并行措施,使思政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高等师范类院校更加需要“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其次,“美育”加“课程思政”双环机制,并行实施;最后,结合渭南师范学院校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高等师范类院校主要任务为培养教师,与其他类型高等院校有其本质上的区别,作为培养薪火相承的未来教育者,“课程思政”在师范类院校中有着更高要求和目标。美术学作为师范类艺术范畴中的重要学科,以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为目的,立德树人在教育任务中有更加迫切要求。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美育”;20世纪上半叶,重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出者,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今天,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教育现状下,高校师范教育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需迎难而上,并“以学生为中心”,更好的将“美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下高等师范院校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从“思政课程”转化落实“课程思政”成为根本任务。如何做好高等师范类院校 “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扎实落实“美育”加“课程思政”双环机制,结合渭南师范学院校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成为紧迫解决的关键。我们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始终不渝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怀,使学生成为新时代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 张祖明,张旗.把握立德树人工作目标 做好溯源红色“课程思政”——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8(12).
[2] 戈化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路径[J].高教学刊,2019(03).
[3] 刘桂宇.“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9(03).
[4] 王凤英.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四川美术学院“纲要”课程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渭南师范学院校级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8SKYM15)。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学;美育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其他学科需紧跟“思政课程”步伐,进行各专业、各学科全面“课程思政”。如何做好从“思政课程”转换为“课程思政”成为重要课题。如何針对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在学术方面暂未有学者进行系统研究,笔者基此为立足点,以期可以为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究出可应对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路径。
笔者以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路径为立足点,以其作为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究出可应对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路径。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进行美术学专业“课堂思政”教学改革,符合新时代对于高等师范类院校提出的新要求。该选题以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提出的的新要求为依据,结合美术学专业特色将“美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始终不渝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怀,成为新时代有用之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时地进行“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通过美术专业课环节开展,美术专业课教师从美术学科专业知识中寻找“切入点”如在民间美术课程开课前列举相关的美术绘画作品,在题材内容的进行选取与引导, 同时也会让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实践绘画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思政渗透时要与美术专业知识点进行结合,这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与掌握思政德育的内容做到对全局的整体把握和认识。然后深度挖掘素材,这样才能使美术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美统一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说做好“课程思政”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国内对于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已具备较为全面体系,在其课程改革推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近几年,主要从“思政课程”逐渐转化为“课程思政”全面化专业改革,并已有部分学者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探究出“课程思政”的具体改革路径。但目前,就高等师范类院校中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路径研究还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研究。在高等师范类院校中的美术学“课程思政”还暂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理论研究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将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进行系统研究。新时代下高等师范院校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从“思政课程”转化落实“课程思政”成为根本任务。高等师范院校与其他非师范院校相比,更具有落实“课程思政”的迫切性。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美术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今天,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应做好“美育”加“课程思政”双环机制,实行并行措施,使思政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高等师范类院校更加需要“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其次,“美育”加“课程思政”双环机制,并行实施;最后,结合渭南师范学院校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高等师范类院校主要任务为培养教师,与其他类型高等院校有其本质上的区别,作为培养薪火相承的未来教育者,“课程思政”在师范类院校中有着更高要求和目标。美术学作为师范类艺术范畴中的重要学科,以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为目的,立德树人在教育任务中有更加迫切要求。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美育”;20世纪上半叶,重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出者,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今天,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教育现状下,高校师范教育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需迎难而上,并“以学生为中心”,更好的将“美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下高等师范院校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从“思政课程”转化落实“课程思政”成为根本任务。如何做好高等师范类院校 “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扎实落实“美育”加“课程思政”双环机制,结合渭南师范学院校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成为紧迫解决的关键。我们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始终不渝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怀,使学生成为新时代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 张祖明,张旗.把握立德树人工作目标 做好溯源红色“课程思政”——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8(12).
[2] 戈化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路径[J].高教学刊,2019(03).
[3] 刘桂宇.“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9(03).
[4] 王凤英.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四川美术学院“纲要”课程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渭南师范学院校级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8SKYM15)。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