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县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之我见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欠发达县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整个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核心是改变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县域 科学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欠发达县域一般在老少边穷地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涉及整个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核心是改变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欠发达县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欠发达县域多为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经济地理学范畴,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历史范畴,是指受历史、区位、资源、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有着较大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陆立军,2002)。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欠发达县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匹配,县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到了城市,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对农村的改革重视不够,例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对滞后,导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改革的明显脱节,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远未形成,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加快变动,农村利益不断调整,农民观念急遽变化,对县乡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权、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不明确、条块分割导致的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属地和辖区管理与垂直和条条管理的矛盾时有发生,致使统筹城乡发展的很多政策和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2、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太少,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差别越来越大。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导致公共资源占有不公,造成欠发达县域内广大农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进城难等等。在通过城市化解决二元结构问题的过程中,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房地产开发日益升温,而带来的却是向农村、向农民强制性地征地,克扣法定的补偿标准和推诿就业安置。国家集中大量的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和现代化水平上了几个大台阶,城市居民在这个过程中优先获得了公共物品的享用权。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农村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份额连年递减,已从1996年的23.3%下降到2007年的14.4%。目前全国还有2.3亿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4万个行政村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1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这些地区大多为欠发达县域。
   3、农业发展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农业发展缓慢,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细碎化,组织化程度很低,户均不到0.5公顷,农业科技进步率仅为4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平均水平。就欠发达县域范围而言,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三农”的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不发达,农业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常有发生。从劳动生产率水平看,2007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8.4%,两者劳动效率的差距为5.4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收入差距大又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不断加大;农民消费水平低、农村市场需求偏冷又导致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在全社会中市场消费份额的萎缩,占2/3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不到全国1/3的消费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差10年左右。
   二、欠发达县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欠发达县域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1、统筹城乡规划。核心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各级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定位清晰的规划体系。
   2、统筹城乡财政。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保障粮食供给。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加快农业投入法制化进程;二是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形成生产性补贴与农民收入补贴相结合、综合性补贴与专项补贴相配套的政策框架;三是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市场调控制度,逐步理顺不同农产品之间、农产品与农业投入品之间、国内外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要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3、统筹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一体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欠发达县域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县域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人畜饮水、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在公共物品享用上的差距。
   4、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力度,就是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公平环境。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一环,给城乡居民就业平等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标志,给农民工平等待遇是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集中表现。
  
  参考文献:
  1、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M],湖南出版社,1991;
  2、M·托达罗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凌耀初著,《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学林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罗勇(1973—),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15879666611
其他文献
摘要:路桥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案是指导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为施工过程提供技术指导和合理的管理安排,优秀的施工方案可以为企业、单位节省资金和人力,对路桥施工单位有着重要的作用。路桥施工中只有抓住关键的控制要点,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对策,才能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进行。  关键词:路桥工程技术方案施工质量   引言  路桥工程在施工中具有工期长,分项工程、安全隐患多,施工难度大,成本造价大等特点,只有抓住关键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回填材料、回填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施工管理方面探讨了桥涵台背的施工,可为广大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施工质量    1、引文  桥头的跳车在桥涵运营后都普遍存在,是桥涵施工的通病,它严重影响着行车的舒适性,有效控制桥头跳车是桥涵工程的一大难题。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台背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够,达不到规定设计要求,导致工后沉降超过设计值就
期刊
摘要:人工挖孔桩即人工挖孔灌注混凝土桩技术,作为桩基础的两种形式在我国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尤其在中西部的一些地方使用较多。人工挖孔桩技术不需大型机具设备,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可直接检查桩底岩土层情况,单桩承载力高,其受力性能可靠,无环境污染,对现场周围原有建筑影响小,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施工工程中。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 孔口 灌注桩 钢筋笼    1人工挖孔桩的技术优势  1.1技术简便,适用广泛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工程质量的优劣,而工程质量则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是决定工程是否合格,是关系建筑物安全性能的关键,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在整个环节中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深基坑 混凝土技术问题  引言:  建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企业经济的盈亏和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必须将建筑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各个阶段存在的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措施,旨在加强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体制,保证市政工程向好的方面去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管理  对目前来说,市政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居住生活环境,城市生活品位,是市容市貌的展现,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而作为城市构成骨架的市政设施工程,其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深基坑支护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工期紧,市内老城区内受限制大而出土时间长,土方开挖支护工程往往出现危急情况,因此被列为工程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之一,本文通过我的工作经验对深基坑工程监理的分析及概述,达到减少监理风险,顺利实施土方工程监理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    引言  广州地区地质情况较复杂,其中南沙区、番禺区、黄埔区、萝岗区以及沿江边地下淤泥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中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作为高层的基础部分往往在整个建筑物投资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桩基础目前是我国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类型,当建筑物场地上部的土层比较软弱时,采用普通的扩大基础,则地基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将均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要求,这时往往采用桩基础。在地基中沉入多根桩,把上部的荷载传入深层土中或传入岩层,这个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和实践,来针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当前课程体系的重要有机构成,它通过转变学习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本质与“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根本特点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及内容上有相应的策略转变,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指导作用等因素。  关键词: 高工专研究性学习物理教学课题范例    在高工专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法、学法变化,更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建筑功能的多樣化,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为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 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设计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考虑结构竖向荷载。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
期刊
摘要:高压喷射灌浆是一项先进的防渗技术,它具有成本低、施工速度快、固结体强度大、可靠性高等特点。   关键词:高压喷射灌浆 作用 优势 注意事项  1 高压灌浆堵漏简述   高压灌浆堵漏就是利用的高压动力(高压灌注机),将水溶性聚氨酯化學灌浆注入混凝土裂缝中,当浆液遇到混凝土裂缝中的水分会迅速分散、乳化、膨胀、固结,这样固结的弹性体填充混凝土所有裂缝,将水流完全地堵塞在混凝土结构体之外,以达到止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