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大学公选课《生活与科技》,重提素质教育的概念以及与本课程关系,分析课程情况,就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思路与方法,希望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公选课;生活;科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01-02
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进行,结合推行素质教育,利用教育教学规律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来促进公选课改革的系统化与规范化,是高校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1]。本文将从公选课《生活与科技》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学生满意的公选课。
一、素质教育与本课程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应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集中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面向大学生开设是多数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2]。
《生活与科技》是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一门自然科学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生活与科技》课程概况
《生活与科技》课程是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开设的公选课,是一门文理渗透和知识交叉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开阔视野;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意识,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抵制迷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科学整体意识以及多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为专业课学习提供科学技术背景知识。
本课程每次开课学生都满员(100人),学生人数多;由于是全校公选课,选课的同学为来自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知识背景复杂,对科技的理解程度以及兴趣之所在也必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因此,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与专业课程有较大的区别,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
三、教学内容探索
本课程以姚建明,夏雪琴主编的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技术素质教育读本》和徐丕玉主编的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概论》为主要教材。课程内容包括: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含义、科技对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题、自然科学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当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和相关成果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内容上力求涵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动态,并尽量照顾学习对象的知识基础,力求深入浅出、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生活中的科技无所不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衣食住行联系在一起,划分专题学习,每一个专题按照过去、现状和因科技而改变的未来展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展开,尽可能做到“三新”[3],即内容新、知识新、视点新,紧跟时代特点,将前沿科学及最新科技成果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科技的魅力和其对生活的影响。例如,探讨服饰时,展示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饰,引入我校艺术系的服装展演和毕业生服装设计,因新材料而出现的“透视衣”、“高压防狼服”、“空调服”、环保服装等高新科技服装,并让学生大胆设想未来服装,讨论实现所需要的科技。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积极讨论。
四、课堂教学方式探索
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演讲、知识竞赛、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
1.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因而具有独特的优势[3]。作为公选课《生活与科技》涉及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而学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课前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表达内容,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汲取信息与知识。同时,紧跟科技前沿和热点,及时更新课件,融科学性、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于一体。
2.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具有以案论理、教学相长、重在分析开发能力等特点[4]。
在讲解当代科技产品时,例如生活中的电梯使用,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电梯逆行事故》、《深圳女护士头部被夹身亡惨烈电梯事故》等案例,让学生发表看后感言,讨论案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乘坐电梯,如果发生电梯故障应该怎么办等问题。这两个案例让学生体验到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带来了危险,学会正确使用科技产品的重要性,使科技为人类生活更好地服务。
通过案例法,使得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习印象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学生特点,调动学生参与
90后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课程教学中应发挥科技前沿知识的魅力,抓住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展开师生对话、学生研讨、专题演播(课件、科教片)等活动。例如,就学习的专题内容,提前布置学生展开调研和讨论,要求学生联系相关知识点,形成学习团队并进行专题演示讲解。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按系部、班级划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竞赛,提前几周布置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总结,从比赛效果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参与的激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复习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互助互进的良好局面。这些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较好的提升;同时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5]。
4.利用科技竞赛,提高参与学习
近年来,我校不断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校范围内举办科技文化节,创建大学生发展中心等,各系部结合本系专业特点举办专业竞赛,如电子系承办电子设计大赛,数理系承办数学建模、外语系承办口译大赛等,学科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开发能力等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6]。在教学中,用比赛的、主动、奋发、拼搏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收集各类科技比赛的作品及成果等信息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带领学生参观作品展厅或实验室,激发学生的讨论、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科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提高实践能力,将学习与竞赛和生活与科技紧密联系。
五、考核方式
公选课本身存在学生来源广泛、组成复杂,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等特点,甚至部分学生片面地追求学分,选而不读或只选不修等现象[4]。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考勤、课堂参与、课堂演讲及课程作品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够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考核学生的能力。对于课程作品,提供课程论文、PPT制作、视频制作、实物制作等多种形式给学生选择,命题上不给固定题目而是提供相关参考方向,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以期有效地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或科技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六、结语
《生活与科技》公选课的开设,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多个学科角度探讨生活,注重对学生科技文化素养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符合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在教学内容上的精选并结合大学生生活的身边科技,并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宏彬,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天文学公共选修课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406-409.
[2]王作权,张志华.公选课建设与素质教育——以徐州师范大学公选课的调查分析为视点[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117-120.
[3]戴星,辜学莲,黄辉.全校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59-62.
[4]陈恒,杨雄珍,陈浩,谢祥徐.公选课《现代科技》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2011(27):133-135.
[5]黄艳玲,卢杰.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教学[J].探索,2012(40):170-171.
[6]潘明华,姚金.《自动控制原理》在机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信息,2010(22):32-33.
关键词:素质教育;公选课;生活;科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01-02
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进行,结合推行素质教育,利用教育教学规律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来促进公选课改革的系统化与规范化,是高校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1]。本文将从公选课《生活与科技》的角度来谈一下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学生满意的公选课。
一、素质教育与本课程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应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集中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面向大学生开设是多数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2]。
《生活与科技》是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一门自然科学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生活与科技》课程概况
《生活与科技》课程是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开设的公选课,是一门文理渗透和知识交叉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开阔视野;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意识,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抵制迷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科学整体意识以及多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为专业课学习提供科学技术背景知识。
本课程每次开课学生都满员(100人),学生人数多;由于是全校公选课,选课的同学为来自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知识背景复杂,对科技的理解程度以及兴趣之所在也必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因此,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与专业课程有较大的区别,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
三、教学内容探索
本课程以姚建明,夏雪琴主编的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技术素质教育读本》和徐丕玉主编的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概论》为主要教材。课程内容包括: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含义、科技对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题、自然科学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当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和相关成果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内容上力求涵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动态,并尽量照顾学习对象的知识基础,力求深入浅出、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生活中的科技无所不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衣食住行联系在一起,划分专题学习,每一个专题按照过去、现状和因科技而改变的未来展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展开,尽可能做到“三新”[3],即内容新、知识新、视点新,紧跟时代特点,将前沿科学及最新科技成果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科技的魅力和其对生活的影响。例如,探讨服饰时,展示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饰,引入我校艺术系的服装展演和毕业生服装设计,因新材料而出现的“透视衣”、“高压防狼服”、“空调服”、环保服装等高新科技服装,并让学生大胆设想未来服装,讨论实现所需要的科技。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积极讨论。
四、课堂教学方式探索
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演讲、知识竞赛、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
1.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因而具有独特的优势[3]。作为公选课《生活与科技》涉及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而学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课前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表达内容,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汲取信息与知识。同时,紧跟科技前沿和热点,及时更新课件,融科学性、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于一体。
2.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具有以案论理、教学相长、重在分析开发能力等特点[4]。
在讲解当代科技产品时,例如生活中的电梯使用,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电梯逆行事故》、《深圳女护士头部被夹身亡惨烈电梯事故》等案例,让学生发表看后感言,讨论案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乘坐电梯,如果发生电梯故障应该怎么办等问题。这两个案例让学生体验到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带来了危险,学会正确使用科技产品的重要性,使科技为人类生活更好地服务。
通过案例法,使得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习印象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学生特点,调动学生参与
90后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课程教学中应发挥科技前沿知识的魅力,抓住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展开师生对话、学生研讨、专题演播(课件、科教片)等活动。例如,就学习的专题内容,提前布置学生展开调研和讨论,要求学生联系相关知识点,形成学习团队并进行专题演示讲解。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按系部、班级划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竞赛,提前几周布置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总结,从比赛效果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参与的激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复习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互助互进的良好局面。这些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较好的提升;同时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5]。
4.利用科技竞赛,提高参与学习
近年来,我校不断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校范围内举办科技文化节,创建大学生发展中心等,各系部结合本系专业特点举办专业竞赛,如电子系承办电子设计大赛,数理系承办数学建模、外语系承办口译大赛等,学科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开发能力等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6]。在教学中,用比赛的、主动、奋发、拼搏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收集各类科技比赛的作品及成果等信息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带领学生参观作品展厅或实验室,激发学生的讨论、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科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提高实践能力,将学习与竞赛和生活与科技紧密联系。
五、考核方式
公选课本身存在学生来源广泛、组成复杂,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等特点,甚至部分学生片面地追求学分,选而不读或只选不修等现象[4]。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考勤、课堂参与、课堂演讲及课程作品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够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考核学生的能力。对于课程作品,提供课程论文、PPT制作、视频制作、实物制作等多种形式给学生选择,命题上不给固定题目而是提供相关参考方向,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以期有效地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或科技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六、结语
《生活与科技》公选课的开设,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多个学科角度探讨生活,注重对学生科技文化素养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符合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在教学内容上的精选并结合大学生生活的身边科技,并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宏彬,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天文学公共选修课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406-409.
[2]王作权,张志华.公选课建设与素质教育——以徐州师范大学公选课的调查分析为视点[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117-120.
[3]戴星,辜学莲,黄辉.全校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59-62.
[4]陈恒,杨雄珍,陈浩,谢祥徐.公选课《现代科技》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2011(27):133-135.
[5]黄艳玲,卢杰.独立学院开设《化学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教学[J].探索,2012(40):170-171.
[6]潘明华,姚金.《自动控制原理》在机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信息,2010(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