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武,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所谓“古韵三千载,余音绕宣武”则是她最好的写照。大栅栏、琉璃厂、湖广会馆、牛街一个个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将宣武汇聚成了一个魅力独特、韵味深远的古老城区;中关村广安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商业名区一张张富有创意且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名片将宣武打造成了城南行动计划中的一个“大本营”。宣武区未来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一幅蓝图,在宣武区19.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将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灿烂火花,宣武区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东为《经济》记者解答了疑问。
现代化、国际化、精品化
宣武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处处体现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精神风貌。根据这一特点,未来的宣武区将打造成一个“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的典范”。 张东表示:“ 今后,宣武区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发展之路,突出宣武的特色和优势,用高端高效的理念把宣武区推向另一个高度。”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就是要求全区各条战线在工作中树立国际视野、引入国际理念,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建设城市、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经验和做法,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把宣武区建设成与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中心城区,为参与国际交流提供空间场所和服务保障;走“现代化”发展之路,就是要按照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和壮大现代服务经济,提升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程度,用现代理念、现代眼光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升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文化品位与城市形象;而走“精品化”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中,超脱一般,以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创意和设计,建设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城市精品,打造具有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的发展品牌。
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南行动计划
随着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的经济利益格局和其他利益格局都开始进行重大调整。在整个行动计划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民生工程推进等,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张东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打造和集成一批事关宣武区发展全局的大项目是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最需要尽快解决的首要问题。他说:“南城和北城之所以差距太大,关键就在于基础设施太过于落后,像大栅栏地区和其他老的风貌保护区,基础设施和北京大都市这种现状是不匹配、不吻合的。作为一个风貌保护区也好,重点开发区也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在功能街区建设、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方面,此次对接南城行动计划,宣武区做了一个战略性的调整。“区政府也在强调,要加强城市南部地区的造血功能,所谓造血功能就是打造一些重大项目,一些重大产业的调整,比如广安园区的建设,正好吻合了北京市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开发的这种理念。”张东说,“宣武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环境便利,虽然地域面积狭小,但是我们发展的广安产业园区用地规模约1.9平方公里,总规划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这在二环以内不能说是独一无二但也是很少有这么大的可开发可利用的空间。”
宣武区是北京的文化创展中心,如天桥是京城民俗文化的浓缩地,包括她的演艺文化、戏剧文化、曲艺的发展和繁衍;大栅栏有着古老典型的中国商业文化,是近代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张东认为,城市效应最明显的显出地是中心城区。宣武区无论从空间上、从行业的发展上,从她的位置上都可以说明,宣武区能够成为新一轮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大本营”。
文化创意产业凯歌行进
据了解,从2006年到2008年,宣武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3亿元提高到28亿元,是一个缓慢上升的数字,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为10%左右。
张东认为,宣武区虽然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但是这不能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对优势。宣武区是朝着文化金融发展的,这有别于中关村的科技金融,两者金融街的发展方式是不一样的。宣武区要做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相互发展的一个融合体,真正打造一个文化金融。文化金融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型的金融体,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高度融合的金融方式,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入高科技因素的对接体。例如好莱坞是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高度融合的一个载体,但是在宣武区发展文化金融不能去复制好莱坞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发展创新。将来的广安产业园区会是金融街溢出效应最明显的一个城街区,这是南城其他4区不具备的,包括丽泽商务区,而且这种溢出效应在广安产业园区未来一段发展时间内会迅速膨胀出来。同时,张东也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人才非常匮乏,想要更好地发展该产业,就必须努力培养适用性人才。
建立低碳城区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宣武区提出要建立一个低碳城区,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张东强调指出,就北京市而言,宣武区是第一个提出全区建立低碳城区的。虽然朝阳的CBD东扩将建成低碳东区,但也只是就某一块发展区域,不是针对整个城区而言。当然,由于宣武本身区域面积狭小,也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可实施条件。
不论是新兴的广安产业园区、文化创展中心还是古老的风貌保护区,甚至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将瞄着低碳的方式,从减排角度入手来实现一个低碳环境。“作为首都的中心城区,一定要从世界的环境、国家的环境、北京的环境去考虑谋划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张东对未来的宣武充满信心。
保护与发展共荣共生
著名文保专家王世仁老先生说过,历史文化区域是每个时代文化的叠韵,它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是每个时代商业气息、人文气息及其他综合气息全部的叠加。
宣武区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传统文化,然而在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这面旗帜又该如何迎风飘扬?张东给记者做了一个很好的说明:“过去大栅栏在评估活动中,世界银行专家在整体评估大栅栏的时候,在翻译的文章里,用了‘开发’这个词,我很不同意,大栅栏绝对不是一个‘开发’,而是‘复兴’,这两者是有截然不同的意义的。一个历史文化区域的发展和一个历史建筑的保护是有根本区别的,历史建筑保护的对象是建筑物,我们可以让它凝固,让它浓缩在一个时间内,停留在一个时间内,或者通过这个建筑物反映一些载体。但是历史文化区要发展,它作为一个历史要延续下去,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区域要延续下去。每个时期,都有它不同的历史文化,它反映在一个历史文化区里,就等于像是一幅重彩浓墨的山水画一样,产生出来的效果是要把这种文化作为一个载体延续下去,不是凝固这个区域,包括这个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还有商业气息等。那么,城市的机理、城市的格局更是如此,在这种历史区域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这种文化的传承,只不过说,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要把不同时代的文化叠加进去,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宣武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持的就是这种方式,我们不会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去发展经济,而是要将发展融入到传统文化里面,两者有机地结合,共荣共生。”
宣武的每一寸土地已经再一次苏醒,为了她的儿女,努力地散发她的气息。宣武的集结号也已经再一次吹响,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向前迈进!
现代化、国际化、精品化
宣武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处处体现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精神风貌。根据这一特点,未来的宣武区将打造成一个“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的典范”。 张东表示:“ 今后,宣武区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发展之路,突出宣武的特色和优势,用高端高效的理念把宣武区推向另一个高度。”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就是要求全区各条战线在工作中树立国际视野、引入国际理念,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建设城市、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经验和做法,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把宣武区建设成与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中心城区,为参与国际交流提供空间场所和服务保障;走“现代化”发展之路,就是要按照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和壮大现代服务经济,提升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程度,用现代理念、现代眼光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升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文化品位与城市形象;而走“精品化”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中,超脱一般,以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创意和设计,建设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城市精品,打造具有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的发展品牌。
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南行动计划
随着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的经济利益格局和其他利益格局都开始进行重大调整。在整个行动计划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民生工程推进等,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张东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打造和集成一批事关宣武区发展全局的大项目是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最需要尽快解决的首要问题。他说:“南城和北城之所以差距太大,关键就在于基础设施太过于落后,像大栅栏地区和其他老的风貌保护区,基础设施和北京大都市这种现状是不匹配、不吻合的。作为一个风貌保护区也好,重点开发区也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在功能街区建设、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方面,此次对接南城行动计划,宣武区做了一个战略性的调整。“区政府也在强调,要加强城市南部地区的造血功能,所谓造血功能就是打造一些重大项目,一些重大产业的调整,比如广安园区的建设,正好吻合了北京市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开发的这种理念。”张东说,“宣武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环境便利,虽然地域面积狭小,但是我们发展的广安产业园区用地规模约1.9平方公里,总规划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这在二环以内不能说是独一无二但也是很少有这么大的可开发可利用的空间。”
宣武区是北京的文化创展中心,如天桥是京城民俗文化的浓缩地,包括她的演艺文化、戏剧文化、曲艺的发展和繁衍;大栅栏有着古老典型的中国商业文化,是近代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张东认为,城市效应最明显的显出地是中心城区。宣武区无论从空间上、从行业的发展上,从她的位置上都可以说明,宣武区能够成为新一轮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大本营”。
文化创意产业凯歌行进
据了解,从2006年到2008年,宣武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3亿元提高到28亿元,是一个缓慢上升的数字,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为10%左右。
张东认为,宣武区虽然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但是这不能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对优势。宣武区是朝着文化金融发展的,这有别于中关村的科技金融,两者金融街的发展方式是不一样的。宣武区要做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相互发展的一个融合体,真正打造一个文化金融。文化金融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型的金融体,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高度融合的金融方式,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入高科技因素的对接体。例如好莱坞是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高度融合的一个载体,但是在宣武区发展文化金融不能去复制好莱坞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发展创新。将来的广安产业园区会是金融街溢出效应最明显的一个城街区,这是南城其他4区不具备的,包括丽泽商务区,而且这种溢出效应在广安产业园区未来一段发展时间内会迅速膨胀出来。同时,张东也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人才非常匮乏,想要更好地发展该产业,就必须努力培养适用性人才。
建立低碳城区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宣武区提出要建立一个低碳城区,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张东强调指出,就北京市而言,宣武区是第一个提出全区建立低碳城区的。虽然朝阳的CBD东扩将建成低碳东区,但也只是就某一块发展区域,不是针对整个城区而言。当然,由于宣武本身区域面积狭小,也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可实施条件。
不论是新兴的广安产业园区、文化创展中心还是古老的风貌保护区,甚至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将瞄着低碳的方式,从减排角度入手来实现一个低碳环境。“作为首都的中心城区,一定要从世界的环境、国家的环境、北京的环境去考虑谋划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张东对未来的宣武充满信心。
保护与发展共荣共生
著名文保专家王世仁老先生说过,历史文化区域是每个时代文化的叠韵,它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是每个时代商业气息、人文气息及其他综合气息全部的叠加。
宣武区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传统文化,然而在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这面旗帜又该如何迎风飘扬?张东给记者做了一个很好的说明:“过去大栅栏在评估活动中,世界银行专家在整体评估大栅栏的时候,在翻译的文章里,用了‘开发’这个词,我很不同意,大栅栏绝对不是一个‘开发’,而是‘复兴’,这两者是有截然不同的意义的。一个历史文化区域的发展和一个历史建筑的保护是有根本区别的,历史建筑保护的对象是建筑物,我们可以让它凝固,让它浓缩在一个时间内,停留在一个时间内,或者通过这个建筑物反映一些载体。但是历史文化区要发展,它作为一个历史要延续下去,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区域要延续下去。每个时期,都有它不同的历史文化,它反映在一个历史文化区里,就等于像是一幅重彩浓墨的山水画一样,产生出来的效果是要把这种文化作为一个载体延续下去,不是凝固这个区域,包括这个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还有商业气息等。那么,城市的机理、城市的格局更是如此,在这种历史区域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这种文化的传承,只不过说,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要把不同时代的文化叠加进去,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宣武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持的就是这种方式,我们不会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去发展经济,而是要将发展融入到传统文化里面,两者有机地结合,共荣共生。”
宣武的每一寸土地已经再一次苏醒,为了她的儿女,努力地散发她的气息。宣武的集结号也已经再一次吹响,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