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核心素养时代的适用性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新时代,我国提出,要以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核心素养时代,一个提出已久的教学模式——支教式教学模式是否能继续适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论述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一次将该理论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此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建构主义的心理起源社会说观点,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教式教学理论是指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方式。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它是后现代课程观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之一。其中,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在测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时,要确定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性或者说可能性的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为最近发展区。因此,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育者要着眼于儿童的可能发展水平,不断辅助学生的自我构建,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立支架,将受教育者从一个智力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智力水平。
  支教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做的一切工作将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对学习者当前的心理与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测定,一切以这个测定结果为出发点进行支架搭建,通过不同方式创设适合当前学习者学习的情景,设置具有挑战性又不会磨灭学生积极性的任务,吸引或者引导学习者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学习者遇到难题解不开时,进行适当的帮助。例如,提供给学生线索,让学习者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最终激发潜力,促成其认知水平达到最近发展区。
  其二,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上的设计意识。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建支架,这个支架怎么搭建、什么时候搭建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景与知识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教师的支架搭建设计,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其一步步成為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者。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习者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状态。支架式教学模式里,教师要让学习者化被动为能动,使其积极构建知识意义。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是学习者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是知识的管理者,是学习者遇到知识瓶颈时可以给予学术解答的顾问。在支架式教学环境中,教师要给学习者创设一个自主性的、能动性强的、较真实的情景,使其应用所学知识。
  其三,学习评价为动态性评价。在支架式教学模式里,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需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主动提问、讨论、沟通等。每个人的经验和基础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一样,那么,学习评价不能单纯以学习者记住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多少来衡量,还得结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在协作学习时发挥的贡献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衡量。
  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到核心素养,它被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中,必备品格是指处理好人跟自我、他人、事情(工作、学习)的关系,它们分别提出的要求为自律(自制)、尊重(公德)以及认真(责任)。其次,关键能力是指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以及表达能力(输出)。两种能力为学习者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教育者应当重视培养这两个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追求教育的有效性。
  核心素养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学科来教人,不能单纯教课本知识,而要深度了解与认识所教的课程,不囿于学科表象,利用好教材,重建教学关系。教师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的权利和责任交还给学生,引导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引导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思维的发展。该教育观主要导向6项教学策略,它们分别是整体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核心素养时代,无论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还是在核心素养领导下的新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它们都反映了活动教学的几个特性,即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和教育性。
  三、支教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观与教学策略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辅助教学地位,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做中学”,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发展等,这些在教学方式上的要求跟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适用于核心素养时代的。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冯淇(1993-),女,四川开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其他文献
自2016年上映以来,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引起很大反响。有人说它达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准。《大鱼海棠》这部电影画面唯美,令人心随神往,情节环环相扣,看完之后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多影评人对此部电影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了点评,也有很多学者从美学、伦理学以及女性主义视角对此电影加以分析。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即潜意识、性本能和人格三重结构这个新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并挖掘出隐藏在影像深
期刊
梵高作为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是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星夜》、自画像系列以及向日葵系列等都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其所具有的色彩力量和蕴含的象征意义可以带给受众极大的震撼。梵高的绘画作品在色彩表现方面独树一帜,通过有效运用色彩语言,提升了绘画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增强了绘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梵高以独特的视角对自然与世界进行观察和感受,在对自然意象的表现方面通过色彩语言的运用
期刊
《狂人日记》主要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封建礼教与家长制度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在数千年来一直荼毒国民思想,并形成为潜移默化的“真理”。狂人所代表的新思想者,就是要打破数千年来人们思想深处固认的“真理”,并在与封建坚守者的对抗之中,逐渐提出反封建的问题与挑战,启迪后世为之奋进。  文中提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中延续,“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易牙因君主
期刊
张大千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在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等是其代表性作品。张大千是中国最具传奇的国画大师,也是中国现代画家的杰出代表,其一生都致力于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大量的临摹,汲取了前人绘画的精髓,进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其绘画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艺术创作特征。本文简单分析了张大千绘画艺术风格的成因,并对其艺术创作特征进行探索,使人
期刊
齐白石是一位中国艺术集大成者,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篆刻,抑或是诗词,其都无所不通,具有极高的造诣。单就绘画而言,齐白石在绘画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其不但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齐白石是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和影响力的国画画家,在中国美術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例如,他的《六虾图》《红衣罗汉图》《秋卉工虫》等绘画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具有深刻的内涵,人们通过欣赏可
期刊
吴冠中是中国画坛著名的画家,美术成就举世瞩目,是学贯中西的绘画大师,享誉中外。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其绘画的美学思想也不断更新。本文简单分析了吴冠中美学思想的形成,并从绘画的形式美、绘画的意境美、绘画的抽象美三个方面对吴冠中绘画的美学思想进行相关探索,仅供参考。  吴冠中作为中国当代画家的杰出代表,始终致力于研究油画与国画的新形式,探索东西方不同文化下的艺术绘画美学,在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
期刊
潘天寿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绘画大师,其学习和继承了历代文人画家的精华,创造出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农家清品》《露气》《雨后千山铁铸成》《雁荡山花》等代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都充分体现了其绘画形式美学思想。构图是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画面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潘天寿的绘画构图也独具特色,汲取了中国传统构图的精髓,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进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图技巧和
期刊
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的绘画艺术家,在中国画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在绘画艺术生涯中创作出诸如《奔马图》《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优秀作品,蕴含着其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绘画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极大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简单分析了徐悲鸿绘画艺术的特征,并赏析了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巨作。  徐悲鸿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祖籍江苏宜兴,原名寿康,后改名为“悲鸿”。其不仅是中国著名的绘画艺
期刊
勋伯格的调性革命真正启动了西方20世纪音乐发展的进程,这便使得他成为一位推动西方20世纪音乐发展的旗帜性人物。为了解决调性缺失后如何使音乐作品获得逻辑性的问题,勋伯格创造出一套不同于传统的作曲方法,即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然而这一作曲法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要反传统。其中,他的《钢琴组曲》OP.25中就有诸多因素保持了传统习惯,例如,“巴赫动机”的使用就印证了他向传统致敬这一说法。这首作品是他首次实践古典十
期刊
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行业都逐渐实现转型,需要收集数据、利用数据,实现点对点服务。小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要将大数据运用到课堂中。本文首先阐明了大数据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将大数据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利用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