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新时代,我国提出,要以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核心素养时代,一个提出已久的教学模式——支教式教学模式是否能继续适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论述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一次将该理论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此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建构主义的心理起源社会说观点,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教式教学理论是指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方式。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它是后现代课程观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之一。其中,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在测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时,要确定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性或者说可能性的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为最近发展区。因此,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育者要着眼于儿童的可能发展水平,不断辅助学生的自我构建,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立支架,将受教育者从一个智力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智力水平。
支教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做的一切工作将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对学习者当前的心理与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测定,一切以这个测定结果为出发点进行支架搭建,通过不同方式创设适合当前学习者学习的情景,设置具有挑战性又不会磨灭学生积极性的任务,吸引或者引导学习者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学习者遇到难题解不开时,进行适当的帮助。例如,提供给学生线索,让学习者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最终激发潜力,促成其认知水平达到最近发展区。
其二,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上的设计意识。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建支架,这个支架怎么搭建、什么时候搭建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景与知识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教师的支架搭建设计,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其一步步成為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者。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习者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状态。支架式教学模式里,教师要让学习者化被动为能动,使其积极构建知识意义。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是学习者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是知识的管理者,是学习者遇到知识瓶颈时可以给予学术解答的顾问。在支架式教学环境中,教师要给学习者创设一个自主性的、能动性强的、较真实的情景,使其应用所学知识。
其三,学习评价为动态性评价。在支架式教学模式里,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需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主动提问、讨论、沟通等。每个人的经验和基础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一样,那么,学习评价不能单纯以学习者记住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多少来衡量,还得结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在协作学习时发挥的贡献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衡量。
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到核心素养,它被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中,必备品格是指处理好人跟自我、他人、事情(工作、学习)的关系,它们分别提出的要求为自律(自制)、尊重(公德)以及认真(责任)。其次,关键能力是指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以及表达能力(输出)。两种能力为学习者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教育者应当重视培养这两个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追求教育的有效性。
核心素养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学科来教人,不能单纯教课本知识,而要深度了解与认识所教的课程,不囿于学科表象,利用好教材,重建教学关系。教师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的权利和责任交还给学生,引导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引导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思维的发展。该教育观主要导向6项教学策略,它们分别是整体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核心素养时代,无论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还是在核心素养领导下的新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它们都反映了活动教学的几个特性,即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和教育性。
三、支教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观与教学策略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辅助教学地位,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做中学”,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发展等,这些在教学方式上的要求跟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适用于核心素养时代的。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冯淇(1993-),女,四川开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一次将该理论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此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建构主义的心理起源社会说观点,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教式教学理论是指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方式。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它是后现代课程观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之一。其中,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在测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时,要确定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性或者说可能性的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为最近发展区。因此,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育者要着眼于儿童的可能发展水平,不断辅助学生的自我构建,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立支架,将受教育者从一个智力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智力水平。
支教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做的一切工作将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对学习者当前的心理与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测定,一切以这个测定结果为出发点进行支架搭建,通过不同方式创设适合当前学习者学习的情景,设置具有挑战性又不会磨灭学生积极性的任务,吸引或者引导学习者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学习者遇到难题解不开时,进行适当的帮助。例如,提供给学生线索,让学习者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最终激发潜力,促成其认知水平达到最近发展区。
其二,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上的设计意识。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建支架,这个支架怎么搭建、什么时候搭建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景与知识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教师的支架搭建设计,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其一步步成為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者。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习者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状态。支架式教学模式里,教师要让学习者化被动为能动,使其积极构建知识意义。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是学习者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是知识的管理者,是学习者遇到知识瓶颈时可以给予学术解答的顾问。在支架式教学环境中,教师要给学习者创设一个自主性的、能动性强的、较真实的情景,使其应用所学知识。
其三,学习评价为动态性评价。在支架式教学模式里,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需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主动提问、讨论、沟通等。每个人的经验和基础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一样,那么,学习评价不能单纯以学习者记住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多少来衡量,还得结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在协作学习时发挥的贡献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衡量。
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到核心素养,它被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中,必备品格是指处理好人跟自我、他人、事情(工作、学习)的关系,它们分别提出的要求为自律(自制)、尊重(公德)以及认真(责任)。其次,关键能力是指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以及表达能力(输出)。两种能力为学习者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教育者应当重视培养这两个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追求教育的有效性。
核心素养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学科来教人,不能单纯教课本知识,而要深度了解与认识所教的课程,不囿于学科表象,利用好教材,重建教学关系。教师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的权利和责任交还给学生,引导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引导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思维的发展。该教育观主要导向6项教学策略,它们分别是整体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核心素养时代,无论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还是在核心素养领导下的新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它们都反映了活动教学的几个特性,即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和教育性。
三、支教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观与教学策略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辅助教学地位,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做中学”,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发展等,这些在教学方式上的要求跟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适用于核心素养时代的。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冯淇(1993-),女,四川开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