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成禹指出:“语文课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对自己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就是一种创新。”因此,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凸显个性化。然而,当下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培养却不尽如人意。目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语文课本内容稍显陈旧,较为单一。目前高中语文课本中大部分文章是文言文,少部分现代文也主要反映上个世纪的内容,缺乏时代感。因此,从学生角度而言,中学三年的时间都是围绕这六本书,难免会仍学生觉得单薄、枯燥。二是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个性容易泯灭、情感缺失。我国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不重视学生情感、兴趣及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于强调知识的课堂讲授,不注重学生个体思想情感的体验,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而,我们需要倡导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能够阅读更多,从更多角度认识、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的学生。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施方法
1.制定个性化阅读正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分层理论是目前制定教学目标中的常用方法。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智力有差异,而且接受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采用目标分层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低程度的要求,又能够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在进行目标分层之前,必须要明确每节课的大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都会朝向这一目标,大大提高效率。通常而言,我们可以在每单元起始时告知并强调单元训练重点,也可以在布置或检查预习时阐述学习目标,还可以在阅读行为开始之前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甚至可以利用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讨论单元或者每课的学习目标,最为理想的是每节课并不明确表述学习目标而所有的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使学生时时感到它的存在。然后,再将这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难度,并将教学中的难点加以分解,设计不同坡度的问题和练习,特别要为那些理解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设计一些搭桥的问题,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既做到全部学生参与,又实现因材施教。
2.合理选取阅读教学内容
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取合适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内容。人教版的新课程改革教材分必修和选修,同时配有课外读本。人教版选修教材“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课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与语言环境。多数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有一些衔接,但又明显跳出必修的范围,切实有效地增加阅读量,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发展个性,塑造人格”。但是,大多数学校每周安排的语文课教学课时就只有四节。由此可见,基于客观方面课时的限制,要全部完成课程中的阅读教学内容几乎不可能,更何况还要完成其他语文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适当的选取阅读内容。教师除了一些必教内容之外,其他的应该也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3.正确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学会阅读反思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感知和理解那些书面符号,才能把握其所反应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然而,由于不同的人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会是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同。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发表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基于此,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也不能再把教参或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情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认真地去读,充满激情地去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他获得的就越多。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阅读后,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反思。阅读反思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暂告一段落后,经常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思考活动。阅读过程的自我反思,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因此,教师要学会这些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目前,个性化阅读教学已经在中学中得到普遍开展运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累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注意阅读问题特点的差别
就教材的阅读题材来看,不仅有课内外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也有文言文、科技文、小品文等。可见,这其中大部分文章应该可以采取个性化阅读,但是对于科技文、文言文方面,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可能就会受客观限制,尤其是科技文本身就是介绍科学知识、技术的,科学性、严密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因此,我们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阅读材料限制的问题。
2.注意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能太随意化
阅读获取的信息是由文本提供的,因此,教学中需要老师掌握会通过阅读的文本去挖掘背后所隐藏的知识信息。正如鲁迅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大意是一部《红楼梦》,多情男女看到缠绵,禅学家看到“空”,易学家看到“阴阳”……但前提也是这《红楼梦》里有“缠绵”,有“空”,有“阴阳”,我才能看出来。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根源于文本。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同时又要学会通过文本去挖掘知识,但切忌不能为了突出个性化而太随意化,甚至不顾一切、美丑不分、颠倒黑白,那就不是真正的个性化。
3.不能“唯学生是听”
我们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研究与定位,对教学方法的感悟,个人语文能力的积淀与修养,
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情感与态度等也都是不同的,这是教师的个性,而且每个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这些个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方法的形成,甚至决定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没必要完全放弃自己,更不能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使教师变成“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唯老师是听”变成“唯学生是听”。
三、结语
高中语文需要培养在高中课堂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方式,这样不仅能使其事半功倍,更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很长一个过程,也面临很多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目前高考的评价体制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起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急需积极套索、努力钻研这一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岩斌.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顾之川.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介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2).
\[3\]夏惠贤.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施方法
1.制定个性化阅读正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分层理论是目前制定教学目标中的常用方法。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智力有差异,而且接受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采用目标分层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低程度的要求,又能够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在进行目标分层之前,必须要明确每节课的大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都会朝向这一目标,大大提高效率。通常而言,我们可以在每单元起始时告知并强调单元训练重点,也可以在布置或检查预习时阐述学习目标,还可以在阅读行为开始之前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甚至可以利用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讨论单元或者每课的学习目标,最为理想的是每节课并不明确表述学习目标而所有的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使学生时时感到它的存在。然后,再将这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难度,并将教学中的难点加以分解,设计不同坡度的问题和练习,特别要为那些理解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设计一些搭桥的问题,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既做到全部学生参与,又实现因材施教。
2.合理选取阅读教学内容
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取合适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内容。人教版的新课程改革教材分必修和选修,同时配有课外读本。人教版选修教材“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课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与语言环境。多数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有一些衔接,但又明显跳出必修的范围,切实有效地增加阅读量,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发展个性,塑造人格”。但是,大多数学校每周安排的语文课教学课时就只有四节。由此可见,基于客观方面课时的限制,要全部完成课程中的阅读教学内容几乎不可能,更何况还要完成其他语文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适当的选取阅读内容。教师除了一些必教内容之外,其他的应该也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3.正确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学会阅读反思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感知和理解那些书面符号,才能把握其所反应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然而,由于不同的人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会是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同。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发表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基于此,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也不能再把教参或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情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认真地去读,充满激情地去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他获得的就越多。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阅读后,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反思。阅读反思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暂告一段落后,经常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思考活动。阅读过程的自我反思,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因此,教师要学会这些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目前,个性化阅读教学已经在中学中得到普遍开展运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累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注意阅读问题特点的差别
就教材的阅读题材来看,不仅有课内外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也有文言文、科技文、小品文等。可见,这其中大部分文章应该可以采取个性化阅读,但是对于科技文、文言文方面,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可能就会受客观限制,尤其是科技文本身就是介绍科学知识、技术的,科学性、严密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因此,我们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阅读材料限制的问题。
2.注意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能太随意化
阅读获取的信息是由文本提供的,因此,教学中需要老师掌握会通过阅读的文本去挖掘背后所隐藏的知识信息。正如鲁迅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大意是一部《红楼梦》,多情男女看到缠绵,禅学家看到“空”,易学家看到“阴阳”……但前提也是这《红楼梦》里有“缠绵”,有“空”,有“阴阳”,我才能看出来。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根源于文本。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同时又要学会通过文本去挖掘知识,但切忌不能为了突出个性化而太随意化,甚至不顾一切、美丑不分、颠倒黑白,那就不是真正的个性化。
3.不能“唯学生是听”
我们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研究与定位,对教学方法的感悟,个人语文能力的积淀与修养,
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情感与态度等也都是不同的,这是教师的个性,而且每个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这些个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方法的形成,甚至决定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没必要完全放弃自己,更不能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使教师变成“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唯老师是听”变成“唯学生是听”。
三、结语
高中语文需要培养在高中课堂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方式,这样不仅能使其事半功倍,更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很长一个过程,也面临很多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目前高考的评价体制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起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急需积极套索、努力钻研这一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岩斌.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顾之川.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介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2).
\[3\]夏惠贤.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