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我会疯,嫁了你还是疯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qi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箱子里面是她的魔
  蔡若曙从小就有军旅梦,渴望豪气凌云地鞭敲金镫响,踏破贺兰山。只是年龄尚小,又为女流,读高中的她只能做做梦。然而,那年初夏,老师生日宴上,她似乎离梦想近了一步。
  作为得意门生,她跟在老师身后向来宾敬酒。在推搡寒喧里,她突然被挤了一下,酒洒在一位客人的裤子上。她忙道歉,一抬头,就看到他,身着将校呢大衣的文雅军人,肩膀上明晃晃挂着一颗星。
  1933年,刚由陆军大学进修班毕业,升任11师副师长的黄维,与蔡若曙相识了。开场白、结束语都在一句“对不起”中水到渠成。
  黄维是“土木系”(陈诚的嫡系部队)红人,未到30岁,已是陈诚爱将。
  “可是,我怎么就是忘不了那双眼,那双似乎看得穿我心的眼……”尽管得知黄维在老家早已娶妻生子,蔡若曙连续一周的日记里,仍都是对黄维的思念。
  “我娘守寡二十年,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从小我没有一件事违逆过她老人家……实无再娶之志。”黄维请人传信给蔡小姐。
  没想到,蔡小姐出现在师部门前,拦下他的车。“现在是民主社会,虽然不提倡一夫多妻,但也没反对有妻者不能再娶,我就是要嫁你,没有你,我会疯掉。”
  三个月后,黄维在杭州迎娶了蔡若曙。婚后第二天,夫妻返回老家江西贵溪,拜见黄母。黄母不让儿子进家门,害他带着娇妻和几十人的卫队,场面壮观地在老宅外跪了一地。
  黄母的要求就一个:休了新娶的黄夫人。黄夫人不言不语不哭不闹,和丈夫平和对视着,一跪就是两天。
  两天后,黄母提出条件,黄维离婚可以,但元配桂仙梅仍和自己过。此外,一是蔡若曙不能管自己叫妈;二是黄维把全部薪俸交给桂仙梅;三是蔡若曙不许回老家。
  不被老宅里的人认可,死后也不能进祖坟,对传统女性蔡若曙来说无疑晴天霹雳。但她平静地拉起黄维,“没事,有你就好。”
  一个月后,蔡若曙拿到了黄维的离婚证书。她找了只箱子把证书锁进去,再把钥匙远远丢掉。“这箱子我不会弄丢,也不会打开,这里面是我的魔。”
  相守的苦日子也是好时光
  1937年2月,国民政府派黄维到德国进修一年。8月13日黄维接到电报:日本军队在淞江登陆,国民政府任命他为18军67师师长,即刻回国参战。
  黄维带着蔡若曙星夜兼程,回国第二天就亲赴前线。
  黄维的作战动员只有一段话:“你们知道,你们的嫂子,我老娘不认。现在,她就在30公里外,和所有上海百姓在一起。你们忍心让她和全上海百姓都没家吗?”
  一周时间,67师与日本人硬碰硬,打了个刺刀见红。黄维手下九个团级干部六人战死,三人重伤,连炊事班、医务班都冲上了阵地。淞沪会战后,蒋介石在南京接见了黄维,并将签名照赠予他。照片背面一行小楷:“培我将军惠存。”
  那一周,蔡若曙让卫兵把每日报纸放在门口,以便晨起就看到战事消息。当报上说“日军一度逼近67师师部仅200米距离”时,她命卫兵把她送到距前线600米的沪报战地记者营,又令卫兵打出“67师慰问团”的旗子。她自封团长,拉着“67师、悟我,有我与你同在”的横幅,被记者摄入镜头,成为一段佳话。
  武汉会战后,日军在东亚战场节节进逼,攻克了越南,以进逼中国。第九集团军奉命进驻云南,已是54军军长的黄维带着蔡若曙,住在云南深山一间破庙里,与将士同甘苦,一起下地种田,养猪。蔡若曙独出心裁,种了黄瓜、茄子,常买了酒做了菜请大家吃饭。后来想想,那段苦日子竟是她难得的好时光。
  和心爱的人举案齐眉,一方小院的宁静时光,谁说不是凡俗里的世外桃源?
  没想到祸起萧墙,一天接到来电,说黄军长被指虚报军饷,要他去南京面陈。因山区生活太苦,士兵伙食太差,54军军需官上报名单时,的确多报了近千人。那是经过军部商议,为多给士兵拿津贴才出的下策。但在战时,主官吃空饷是发国难财,罪不可轻饶。
  大家商议的结果是此事可大可小,处理不好黄维前程堪忧,甚至性命也将不保。
  伶俐的蔡若曙出了个主意,她以黄夫人的身份“不经意”地出现在南京,婉转地先行替黄维述职,而黄维可以用军务缠身为由,晚些时候再去,那时也许事态会有转机。
  陈诚正在南京公干,蔡若曙找到了他,一一汇报。有了陈诚的斡旋,黄维到南京时,已经没人提“空饷”了,蒋介石还设晚宴迎接“第九集团军的功臣和代表”。事后黄维逢人便讲,夫人是他高照的吉星。
  挺着,挺着
  蔡若曙不能回老家,黄维一直有愧。他在庐山上建了小别墅,每年都带蔡若曙去避暑。二人戏称若离世,都不去自家祖坟,就在山里找一处幽静地再续前缘。
  1948年夏天,黄维夫妇照常来到庐山,那时他们已有三个孩子,幸福满满。并且,再过一个月,第四个孩子就要出生了。
  黄维没见到第四个孩子。若干天后,一纸电报发来,他奉命去了淮海战场。“等你回来,给孩子取名呢。”蔡若曙这一等,就是几千个日子。
  淮海战役旷日持久,打到后来,战况乱到连新闻报道都前后矛盾。国民党大势已去,蔡若曙也陷入了长久的煎熬。
  丈夫生死不明,她给老长官陈诚打电话。陈诚答:“我对黄维有信心,我正准备调去台湾,跟我先去吧。”蔡若曙不肯。陈诚的卫队直接冲入家中,把她和孩子带上飞机,再落地时她已身处台湾。
  半年后,国民政府在台湾给黄维将军召开了追悼会。“他一定没死。”唯有蔡若曙不信。两年后,台湾省主席陈诚偷偷告诉她,黄维没死,现在作为战犯被关在监狱里。
  蔡若曙笑了。活着就好,她这一生,不就是活在一片不肯灭绝的希望里吗?
  她先想方设法到香港生活了一年,台湾政府失去警惕之后,她取道日本回到大陆,带着孩子们隐姓埋名,定居上海,在一家小图书馆找了份工作,攒够了钱,就去买到北京的火车票。   去北京探监也见不到人,黄维是中将,是特别战犯,是重点看护对象。蔡若曙一次次奔波千里,只能在围墙外,把一件件棉衣递到卫兵手里,转身走开。
  那些一针一线缝好的棉衣里,常裹了两只苹果或一包烟,还有纸条。这么多年过去了,话儿说也说不完,但每次蔡若曙都简短地在纸条上写:挺着,挺着。
  1956年,周恩来总理得知蔡若曙的事,特别批示:黄维是抗战英雄,准许家属探望。功德林监狱里,短短两个小时,蔡若曙没有眼泪,只不断重复:“终于挺到了这一天。没有你,我会疯掉。”
  黄维想看四女儿,蔡若曙掏出照片,“她叫黄慧南。”黄维好友沈醉在回忆录里写道:“在管理所里,黄维一直把这张照片放在他的左兜里,像宝贝一样珍藏着。”
  黄母病重,蔡若曙把她接到家里照料。直到黄母寿终正寝,她也没能叫上一声妈,她只是说:“老太太,您再挺挺,像我一样,再挺挺……”
  1975年春,黄维要出狱了。狂喜让他突发心绞痛,一度昏迷。周总理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并通知了蔡若曙。她连夜赶来,衣不解带地照料,直到黄维转危为安。
  嫁给了他还是要疯掉
  出狱后第一件事,黄维拉着蔡若曙去了照相馆。当年英姿飒爽的将军已垂垂老矣,惊艳美妇也韶华早逝。身穿白的确良上衣的短发老太太微笑着,轻轻把头靠向旁边的肩膀。
  政府把黄维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馆工作。蔡若曙也调到北京。他们还分到一套宽敞的住房,地点在永定门内东街,推开窗户,但见流水潺潺、垂柳青青。
  遗憾的是,这些年的煎熬伤了蔡若曙的身体,一直靠药物维持,大量吃药以致成天昏沉,幻听、幻觉、幻视都有。她担心黄维说错话,一旦他在会上发言她神经就绷着。再后来,黄维一出门,她就诚惶诚恐,看着快到下班的点儿,就等在楼下。黄维有事稍晚几分钟到,她就大喊大叫,甚至去找儿子女儿,说有人把黄维抓走了。
  1976年的一天,黄维给妻子吃了镇静药后,独自出去散步,回来时,妻子不见了。半小时后,邻居带回消息:蔡若曙跳了护城河。黄维不会游泳,却直接冲进河里,等被救上来后,重病一场。
  一生里最美的等待,交给了27年匆匆而过的日子,也只换回一年的团圆。黄维没落泪,只喃喃地说:“当初你说,不嫁我你会疯掉,为什么嫁给我了你还是要疯掉?我欠你太多了。”
  (编辑  赵莹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带着女儿归隐山林  白梓霖和妻子侯洁生活在西安,育有一双儿女。夫妇俩早年创业,经济上比较优渥。儿子到了入学的年纪,夫妻俩不惜花费重金,把儿子送进了当地的重点小学。  重点小学要求严,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孩子之间竞争激烈,课余时间报了许多培优班。孩子累得都不想说话,看半小时动画片都是件奢侈的事。白梓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白梓霖很想像郑渊洁那样自己在家教孩子,可又担心身在繁杂喧闹的都市,受外界
期刊
“地丁花/一簇一簇/伸展着身躯努力绽放/迎接最早的春天/把花瓣撒向大地……”这是家政女工众口传颂的诗歌《地丁花》。而在北京,有个以“地丁花”命名的话剧社,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政女工。  起初,她们只是用话剧的语言,诉说着日子中的欢笑和眼泪,后来,慢慢演变出一种特殊的表演类型,朴素自然,甚至因此登上了国际青年戏剧节大舞台。  小保姆要当话剧演员  2010年12月一个清晨,天微微亮,一个中年妇女拖
期刊
愛人只是来分享你的幸福,而不是施舍给你幸福。  在网站浏览帖子,无意间看到一个被人追捧的名词:代付女。  “我什么都不要,只要和你一起去三亚拍摄一套婚纱照,求你代付一下婚纱费用。”帖子后面有很多赞誉之评,最主流的一条是:为了爱情抛下物质的要求,这让我们又相信爱情了。  爱情在这个帖子里有多深多厚我没看出,倒是看出了一颗恨嫁心。我曾在文章《剩女·凡女·女神》里把女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剩女,说“剩女”
期刊
在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浪潮中,传统媒体人的姿态往往是犹疑而落寞的,但在黄章晋的身上却找不到一丝这样的气息。他稳稳地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并在百舸竞流的微信平台上打造出了一股务实之风,继续践行着一个知识分子的风骨与坚持。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但黄章晋坚信“我是什么,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时代”。在他看来,自己被时代接纳,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体内汹涌澎湃的好奇心,为了找一个容器安放过盛的好奇心,他才邂逅并且融入了这个
期刊
当家园毁坏,亲人离散,经历了活生生的死别之后,应该拿什么幸福?当5.12成为国殇,在集体的悲伤里,个体的艰难应该何处安放?2015年,生于1988年、来自四川北川的母子健以纪录片《独·生》征服奥斯卡,盛誉背后,却是一个地震当事人艰难的心灵重生。     一个受益者,不安地幸福着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在母子健的家乡北川,15645人失去了生命,还有很多人永远也找不到了。当时在成都的母子健焦
期刊
现年51岁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被誉为下一任国防部长的有力候选人。这位五角大楼的三号人物,是楼内有史以来官职最高的女人。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集机敏、精力充沛、训练有素于一身,被称为可与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相媲美的另一个米歇尔。  弗卢努瓦曾帮助奥巴马总统制定和草拟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略和政策,并在一系列防务战略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奥巴马每次出国访问,她都是其重要随行人员。  
期刊
总有姑娘对我说:“你给不了我安全感,对不起!”她们说得很真诚。  听得多了,“安全感”这三个字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而且日益严重,以至于看到安全帽、安全带、安全套之类时,我也会觉得很郁闷。  我曾真诚地问她们:“什么是安全感?”姑娘说:“那是一种感觉,我说不清,反正你给不了我这种感觉。”于是我感到绝望,不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感,而是我根本不相信两个人会因为安全感相爱。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流浪是
期刊
一  一次闺密聚会上,偶然发现在座六位主妇,竟有四位是姐弟恋,男方最少比女方小七个月,年龄差距最大的一对,竟差了8岁。  你大约想,说起婚姻生活,肯定是女方比男方大两岁以内的,当妻子的更满意。兴趣与见识几乎同步,那点年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差了8岁的,只要女方满了40岁开始中年危机,男的却“小鲜肉”般的好年岁,心态落差那么大,女的不疑神疑鬼,男的不闹点状况,好像也不像正常生活了。  猜对了吗?
期刊
1936年4月,春意盎然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北郊,山花烂漫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仿佛置身于蓄谋已久的二战之外。15岁的米勒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摆弄手中的一个微型玩具。他正在开动脑筋策划方案,想制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童话图案,这是他从小就树立的伟大梦想。  多卡尔老师提醒米勒注意听讲。听到老师批评米勒,课堂骚动起来。同学们忍不住回头看这朵“乌云”,他长相奇特,丑陋无比,黑得透亮迷人,“乌云”的绰号由此而来。
期刊
炭疽病到底是什么病  2012年8月3日,江苏省连云港发现两例皮肤炭疽病例,13日,辽宁省沈阳等地传出皮肤炭疽病疫情。一时之间,炭疽病成为网络搜索热词,引发众多担忧甚至谣言。而就在此时,皮肤炭疽病患者“惨不忍睹”的局部照片也被好事者上传到网站上,网友看后,或惊讶或恐慌或恶心,表情各异。  在复杂的表情背后,蕴含着人们心中一连串的问号:炭疽病到底是什么病?人怎么会感染炭疽病?有没有突然爆发的风险?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