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一个核心理论,承载了他从人工语言研究转向日常语言研究的哲学革命理念。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的这种转变对英美分析哲学的发展了重大影响,也为后现代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养料。本文通过分析“语言游戏说”的内容和利弊,来阐明由维特根斯坦发动的这场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意义。
关键词:语言游戏说;转变;利弊
作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的思想受到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人本主义哲学两大流派的共同推崇,而且也是后现代哲学的起源之一。他的哲学分为前后期两大体系,分别以《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为代表。出于对哲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其后期哲学直接出于对他前期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顺应了当时哲学“本体论”转向的潮流,用“语言游戏”说理论代替了以前的“命题图像论”,用“家族相似性”代替了“本质主义”,并对哲学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批判和重新确立,他最后提出哲学应该要治愈理智的疾病,表明其思想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哲学的全新领域。
一、 “语言游戏说”
他首先对其在《逻辑哲学论》中秉持的本质主义和逻辑原子主义进行了批判。他曾经用图像伦表达过这种思想:“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命题是我们所想象的实在的模型。”“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因为当我们理解一个命题,我就知道它所表述的情况,而且无须向我解释其意义,我就理解这个命题。”“语言的单词为事物命名,句子是名称的结合。”“名称表示客体,客体是它的意义。”维特根斯坦通过对奥古斯丁语言图像论的批判对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进行了清算。传统哲学总是试图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个别中的一般、差异性中的一致,于是把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对应于相应的实体,词被看做实在对象的名称,句子是名称的组合,是对实在事态的表达或者说指代。这种意义理论被认为是语言的本质,而说话被认为就是对实在的表达和交流。而维特根斯坦认为表达实在只是语言活动的一种特例,并不是其共同的本质。他把语言和人们的行动联系起来,认为语言就如儿童玩耍的游戏或人们常玩的各种游戏一样,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律,都为一定的目的服务,但它们并没有统一的规律,因此“语言游戏”概念是无法定义的。哲学的错误就在于认为语言只有一种规则和一个目的,那就是表达意义,从而引起无限的谬误。
维特根斯坦特别批判了他早期在《逻辑哲学论》中力求达到的精确性的思想。他当时认为在实际世界中不存在任何含糊和不确定的东西,所以命题的意思也应该具有唯一的确定性,没有任何歧义性和误解。他所指出哲学应该使命题明晰,应该说明和清楚地划分,模糊不清的思想不可能是哲学。在后期他认为这种绝对精确的概念只是一种理想和逻辑神话。因为精确的东西必然和其位置、长度、时间等因素的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相联系,从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东西,脱离具体情况追求精确性是没有意义的。他说精确与不精确实际上是价值概念,我们用精确与不精确来表示称赞和责备,精确或者不精确达作为手段要看规定的目的是什么,要和具体的活动联系起来分析,因此是相对的。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游戏应该具有如下特征:①它具有自主性,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对象,而在于使用的对错与否;②它不需要用其他的目的或标准来证明,也不是任何推论的结果,而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对它加以反思;③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把它们归结为某种单一的本质;④它必须遵守规则,不同的规则带来了不同的游戏,也决定了不同语言的用法。这些就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内容。
二、“语言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提出的宗旨就是要通过洞悉语言的本质来批判语言的本质主义和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观点认为:语言有潜在的本质,但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维特根斯坦早期的“语言图像说”就是持有这种观点。而在后期哲学中,他提出“家族相似性”这个概念来描述日常语言的特征,并把传统的语言观斥为偏见和幻觉。他认为在语言活动中事物和现象之间只具有家族相似,而没有统一的本质。他这样解释家族相似性:家族某些成员在身材上相似,另外一些成员在鼻子的形状和眼睛的颜色上相似,还有一些成员则在步态,性情等方面相似。这些相似部分互相重合,相似有时只出现一次,有时则次数较多。
也就是说他根本上否认语言、命题具有本质,继而认为传统的哲学活动就是一种理智的疾病,是对语言用法的僭越,所以是无意义的。他说道: “只有把我们的整个考察方向扭转过来,才能消除关于这种晶体般纯粹性的先入为主。”
但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概念本身包含着不可调和的逻辑矛盾,为了反对传统哲学中重视事物的普遍性而忽略个别性的本质主义特征,他不惜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只承认事物的个别性而完全否定事物的共同性,从而走向了绝对差异的原子主义立场。作为“家族相似性”的事实论据是不能逻辑推演的,因为真的按照他所说,具有某些相似性的人群就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种相似性是完全可以扩张到全人类的,但是说全人类就是一个家族显然已经失去了“家族”本身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最明显的弊端是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潭。很多人都指责维特根斯坦避重就轻,对语言游戏只做个别的描述,而没有明确的定义。结合他的语言理论,他还提出了“生活形式”的理论,认为语言只有在具体的生活中,在人的行动中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意义,离开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去奢谈哲学理论是没有意义的,他的信条是“不要想而要看”。但是他的这种说法在消解哲学的同时,也彻底消解了各种知识和人对世界探索的可能性。因为只要是知识都是人类反思的结果,离开了反思和对世界的探索、对各种规律的总结,“生活”和“世界”将会变为不可琢磨的碎片,反思和寻求规律、本质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离开了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将不成其为人。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P 66
[2]董志强.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J].哲学研究,2003,(11)
作者简介:
李力(1981~ ),男,助教,陕西临潼人,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语言游戏说;转变;利弊
作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的思想受到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人本主义哲学两大流派的共同推崇,而且也是后现代哲学的起源之一。他的哲学分为前后期两大体系,分别以《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为代表。出于对哲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其后期哲学直接出于对他前期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顺应了当时哲学“本体论”转向的潮流,用“语言游戏”说理论代替了以前的“命题图像论”,用“家族相似性”代替了“本质主义”,并对哲学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批判和重新确立,他最后提出哲学应该要治愈理智的疾病,表明其思想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哲学的全新领域。
一、 “语言游戏说”
他首先对其在《逻辑哲学论》中秉持的本质主义和逻辑原子主义进行了批判。他曾经用图像伦表达过这种思想:“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命题是我们所想象的实在的模型。”“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因为当我们理解一个命题,我就知道它所表述的情况,而且无须向我解释其意义,我就理解这个命题。”“语言的单词为事物命名,句子是名称的结合。”“名称表示客体,客体是它的意义。”维特根斯坦通过对奥古斯丁语言图像论的批判对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进行了清算。传统哲学总是试图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个别中的一般、差异性中的一致,于是把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对应于相应的实体,词被看做实在对象的名称,句子是名称的组合,是对实在事态的表达或者说指代。这种意义理论被认为是语言的本质,而说话被认为就是对实在的表达和交流。而维特根斯坦认为表达实在只是语言活动的一种特例,并不是其共同的本质。他把语言和人们的行动联系起来,认为语言就如儿童玩耍的游戏或人们常玩的各种游戏一样,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律,都为一定的目的服务,但它们并没有统一的规律,因此“语言游戏”概念是无法定义的。哲学的错误就在于认为语言只有一种规则和一个目的,那就是表达意义,从而引起无限的谬误。
维特根斯坦特别批判了他早期在《逻辑哲学论》中力求达到的精确性的思想。他当时认为在实际世界中不存在任何含糊和不确定的东西,所以命题的意思也应该具有唯一的确定性,没有任何歧义性和误解。他所指出哲学应该使命题明晰,应该说明和清楚地划分,模糊不清的思想不可能是哲学。在后期他认为这种绝对精确的概念只是一种理想和逻辑神话。因为精确的东西必然和其位置、长度、时间等因素的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相联系,从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东西,脱离具体情况追求精确性是没有意义的。他说精确与不精确实际上是价值概念,我们用精确与不精确来表示称赞和责备,精确或者不精确达作为手段要看规定的目的是什么,要和具体的活动联系起来分析,因此是相对的。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游戏应该具有如下特征:①它具有自主性,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对象,而在于使用的对错与否;②它不需要用其他的目的或标准来证明,也不是任何推论的结果,而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对它加以反思;③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把它们归结为某种单一的本质;④它必须遵守规则,不同的规则带来了不同的游戏,也决定了不同语言的用法。这些就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内容。
二、“语言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提出的宗旨就是要通过洞悉语言的本质来批判语言的本质主义和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观点认为:语言有潜在的本质,但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维特根斯坦早期的“语言图像说”就是持有这种观点。而在后期哲学中,他提出“家族相似性”这个概念来描述日常语言的特征,并把传统的语言观斥为偏见和幻觉。他认为在语言活动中事物和现象之间只具有家族相似,而没有统一的本质。他这样解释家族相似性:家族某些成员在身材上相似,另外一些成员在鼻子的形状和眼睛的颜色上相似,还有一些成员则在步态,性情等方面相似。这些相似部分互相重合,相似有时只出现一次,有时则次数较多。
也就是说他根本上否认语言、命题具有本质,继而认为传统的哲学活动就是一种理智的疾病,是对语言用法的僭越,所以是无意义的。他说道: “只有把我们的整个考察方向扭转过来,才能消除关于这种晶体般纯粹性的先入为主。”
但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概念本身包含着不可调和的逻辑矛盾,为了反对传统哲学中重视事物的普遍性而忽略个别性的本质主义特征,他不惜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只承认事物的个别性而完全否定事物的共同性,从而走向了绝对差异的原子主义立场。作为“家族相似性”的事实论据是不能逻辑推演的,因为真的按照他所说,具有某些相似性的人群就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种相似性是完全可以扩张到全人类的,但是说全人类就是一个家族显然已经失去了“家族”本身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最明显的弊端是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潭。很多人都指责维特根斯坦避重就轻,对语言游戏只做个别的描述,而没有明确的定义。结合他的语言理论,他还提出了“生活形式”的理论,认为语言只有在具体的生活中,在人的行动中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意义,离开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去奢谈哲学理论是没有意义的,他的信条是“不要想而要看”。但是他的这种说法在消解哲学的同时,也彻底消解了各种知识和人对世界探索的可能性。因为只要是知识都是人类反思的结果,离开了反思和对世界的探索、对各种规律的总结,“生活”和“世界”将会变为不可琢磨的碎片,反思和寻求规律、本质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离开了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将不成其为人。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P 66
[2]董志强.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J].哲学研究,2003,(11)
作者简介:
李力(1981~ ),男,助教,陕西临潼人,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