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生猪养殖逐渐向着规模化趋势靠拢,优化了传统的养殖产业结构,提升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生猪养殖受非洲猪瘟等疫病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了养殖工作。本文对非洲猪瘟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目前养殖工作在猪瘟防控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非洲猪瘟提出了防控安全体系,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猪养殖;非洲猪瘟;防控;安全体系
非洲猪瘟是我国在2018年8月确诊的外来疫病,具有急热性、致死性与高度的接触性[1],后续国内发现了多例该疫病感染案例,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巨大威胁。为保证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建设完善的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体系,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洲猪瘟疫病概述
非洲猪瘟是世界卫生组织记录的一类法定动物报告疫病,是一种具有急、烈性特性的传染病,简称为ASF。非洲猪瘟从肯尼亚首次被发现,后来主要在非洲和欧美流行,我国的首例非洲猪瘟在2018年8月确诊,其感染对象主要为猪,猪染病后其体内器官、体液和分泌物中都会有猪瘟病毒的存在,容易出现循环感染的现象,急性感染情况下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危害性极大。此外,如果猪肉制品没有经过煮熟处理,或者喂猪时使用了下脚料,也容易引起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耐酸碱性较强,可以存活在pH值4-10的环境中,难以彻底消灭。ASFV对消毒剂比较敏感,因此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或者脂溶剂进行消灭处理[2]。
二、我国生猪养殖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养殖环境不达标
我国的生猪养殖工作逐渐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从小型的散户养殖逐渐转向了中型或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但因为养殖场发展较快,养殖场地相关的配套建设没有跟上,大部分养殖场地存在通风不良、采光较差等问题,甚至存在一些养殖场没有配备沼气池和化粪池等排泄物处理设施。养殖场地的布局杂乱,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养殖场地的综合管理,为非洲猪瘟等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2.2缺乏疫病防范意识
目前,疫病防范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对非洲猪瘟等疫情形成科学认识,缺乏疫病防范相关的知识技术。尽管一些养殖户对疫情略有耳闻,但往往采用全群常规免疫一刀切的防控措施,没有针对养殖猪群的种类进行针对性的防控,无法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对于多数养殖户而言,很少进行主动防范,无法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2.3生猪饲养方式不科学
养殖户在生猪养殖时,通常使用随意搭配的饲料对生猪进行喂食,更有甚者使用了泔水等饭店剩余物。这些饲料往往掺杂了大量垃圾,容易因为发酵滋生细菌,诱发疫情出现。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当注重营养均衡,不科学的饲养方式容易导致生猪体质下降,对疫病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
三、非洲猪瘟防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方法
3.1科学合理进行养殖场地建设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为此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场地建设。在养殖场地的地址选择方面,应当选取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水源干净、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并进行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选址区域应当在温度、降水、湿度和风向等环境因素上处于有利位置。应当注意,养殖场地应当与居民区、公路等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对于养殖场地内部,应当注意布局的合理性,系统设计场地内部的分区,其中生猪的生活区域、管理区域和隔离区域应当适应当地风向,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条例,保证隔离区域与生猪生活区域具有50米以上的距离。同时,为了避免病菌的传播,隔离区、排泄物和病死猪的处理区域须设定在下风向。
3.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养殖户疫情防范意识
由于部分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缺乏了解,相关单位应当借助网络、电视等渠道加强宣传工作,可以向养殖户发放防控说明书,形成良好的疫情防范氛围。养殖户对非洲猪瘟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ASFV的传播性进行充分了解,应当及时对猪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户应当针对猪的种群设定合适的防控方法,避免使用一刀切的免疫措施。对猪舍应经常性进行通风,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保证猪群可以接触到新鲜空气,提高猪的体质和疫病的抵抗力。对于一些病死猪的处理方面,可以建设化尸池,病死猪搬运过程严禁使用漏水工具。化尸池的建设应当遵循相关指标,其深度不低于3米,对其顶部预留出约0.6米的抛尸口,其余部分进行砌实处理,建设完成后抛尸口使用水泥板进行覆盖,严格管控外来人员进出,工作人员在进出前后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3优化生猪饲养方式
据统计,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案例超过半数是因为使用了餐厅的剩余物进行生猪喂养,因此,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全面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当保证引进的种猪具备相关部门的检疫证明,可以事先进行隔离观察和监测,并进行非洲猪瘟抽检合格,在确定种猪的健康状况后再放入猪舍。由于猪的生长阶段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以温度为例,仔猪一般环境温度为24-30℃,育成猪一般在20-25摄氏度。养殖户应使用优质饲料和清洁水源进行生猪养殖,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性,同时对养殖场地和使用的工具进行及时消毒,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相关工作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养殖场的病原监测,对当地猪群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把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疫情防控策略进行及时调整。
结语: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养殖威胁巨大,有必要建设完善的防空生物安全体系。现阶段,我国的生猪养殖工作存在养殖环境不达标、养殖户防范意识不强、饲养方式不科学等问题,相关工作单位应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并指导养殖户的猪场选址、疫情防护、科学饲养等工作。养殖户应当加强认识,及时清理养殖场地并进行科学饲养,最大程度降低非洲猪瘟造成的威胁,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促进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孝德, 冯海波. 淺谈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J]. 中国畜禽种业,15(01):168.
[2]陈永权. 浅谈中小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具体应用[J]. 畜禽业, 2019(8):78-78.
关键词:生猪养殖;非洲猪瘟;防控;安全体系
非洲猪瘟是我国在2018年8月确诊的外来疫病,具有急热性、致死性与高度的接触性[1],后续国内发现了多例该疫病感染案例,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巨大威胁。为保证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建设完善的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体系,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洲猪瘟疫病概述
非洲猪瘟是世界卫生组织记录的一类法定动物报告疫病,是一种具有急、烈性特性的传染病,简称为ASF。非洲猪瘟从肯尼亚首次被发现,后来主要在非洲和欧美流行,我国的首例非洲猪瘟在2018年8月确诊,其感染对象主要为猪,猪染病后其体内器官、体液和分泌物中都会有猪瘟病毒的存在,容易出现循环感染的现象,急性感染情况下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危害性极大。此外,如果猪肉制品没有经过煮熟处理,或者喂猪时使用了下脚料,也容易引起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耐酸碱性较强,可以存活在pH值4-10的环境中,难以彻底消灭。ASFV对消毒剂比较敏感,因此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或者脂溶剂进行消灭处理[2]。
二、我国生猪养殖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养殖环境不达标
我国的生猪养殖工作逐渐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从小型的散户养殖逐渐转向了中型或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但因为养殖场发展较快,养殖场地相关的配套建设没有跟上,大部分养殖场地存在通风不良、采光较差等问题,甚至存在一些养殖场没有配备沼气池和化粪池等排泄物处理设施。养殖场地的布局杂乱,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养殖场地的综合管理,为非洲猪瘟等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2.2缺乏疫病防范意识
目前,疫病防范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对非洲猪瘟等疫情形成科学认识,缺乏疫病防范相关的知识技术。尽管一些养殖户对疫情略有耳闻,但往往采用全群常规免疫一刀切的防控措施,没有针对养殖猪群的种类进行针对性的防控,无法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对于多数养殖户而言,很少进行主动防范,无法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2.3生猪饲养方式不科学
养殖户在生猪养殖时,通常使用随意搭配的饲料对生猪进行喂食,更有甚者使用了泔水等饭店剩余物。这些饲料往往掺杂了大量垃圾,容易因为发酵滋生细菌,诱发疫情出现。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当注重营养均衡,不科学的饲养方式容易导致生猪体质下降,对疫病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
三、非洲猪瘟防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方法
3.1科学合理进行养殖场地建设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为此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场地建设。在养殖场地的地址选择方面,应当选取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水源干净、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并进行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选址区域应当在温度、降水、湿度和风向等环境因素上处于有利位置。应当注意,养殖场地应当与居民区、公路等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对于养殖场地内部,应当注意布局的合理性,系统设计场地内部的分区,其中生猪的生活区域、管理区域和隔离区域应当适应当地风向,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条例,保证隔离区域与生猪生活区域具有50米以上的距离。同时,为了避免病菌的传播,隔离区、排泄物和病死猪的处理区域须设定在下风向。
3.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养殖户疫情防范意识
由于部分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缺乏了解,相关单位应当借助网络、电视等渠道加强宣传工作,可以向养殖户发放防控说明书,形成良好的疫情防范氛围。养殖户对非洲猪瘟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ASFV的传播性进行充分了解,应当及时对猪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户应当针对猪的种群设定合适的防控方法,避免使用一刀切的免疫措施。对猪舍应经常性进行通风,排出有毒有害气体,保证猪群可以接触到新鲜空气,提高猪的体质和疫病的抵抗力。对于一些病死猪的处理方面,可以建设化尸池,病死猪搬运过程严禁使用漏水工具。化尸池的建设应当遵循相关指标,其深度不低于3米,对其顶部预留出约0.6米的抛尸口,其余部分进行砌实处理,建设完成后抛尸口使用水泥板进行覆盖,严格管控外来人员进出,工作人员在进出前后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3优化生猪饲养方式
据统计,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案例超过半数是因为使用了餐厅的剩余物进行生猪喂养,因此,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全面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当保证引进的种猪具备相关部门的检疫证明,可以事先进行隔离观察和监测,并进行非洲猪瘟抽检合格,在确定种猪的健康状况后再放入猪舍。由于猪的生长阶段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以温度为例,仔猪一般环境温度为24-30℃,育成猪一般在20-25摄氏度。养殖户应使用优质饲料和清洁水源进行生猪养殖,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性,同时对养殖场地和使用的工具进行及时消毒,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相关工作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养殖场的病原监测,对当地猪群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把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疫情防控策略进行及时调整。
结语: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养殖威胁巨大,有必要建设完善的防空生物安全体系。现阶段,我国的生猪养殖工作存在养殖环境不达标、养殖户防范意识不强、饲养方式不科学等问题,相关工作单位应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并指导养殖户的猪场选址、疫情防护、科学饲养等工作。养殖户应当加强认识,及时清理养殖场地并进行科学饲养,最大程度降低非洲猪瘟造成的威胁,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促进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孝德, 冯海波. 淺谈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J]. 中国畜禽种业,15(01):168.
[2]陈永权. 浅谈中小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具体应用[J]. 畜禽业, 2019(8):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