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各有其独特的功能。道德规范具有认知、调节等功能。法律具有规范人民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然而两者有时会存在矛盾与冲突。因此,应加强法制思想的宣传与普及,在制定法律政策的同时适当融入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而维护与捍卫社会的正常运转,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道德;法律;矛盾;相互促进
一、道德及其功能
生活中经常听到道德一词,人民日常生活的好人好事都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影响无处不在,他通过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其他事情之间的关系。道德范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它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升华和改变,但是其中的基本的内涵,比如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仁义礼智信”的标准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历久弥新,是当下以及后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道德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优秀的传统道德在社会中依然起到巨大作用,它指引人民不断向善。爱国、敬业是传统道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致死不投降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以及明代于谦等一些爱国将领,不断引导人们做对人民、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同时,通过对传统道德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我们对社会规则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言行举止以及世界观。
(二)调节功能
人生活的世界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成长,必须与人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又会碰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调节。道德在人与人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道德中的“与人为善”、“待人以心信”等理念,有利于我们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避免或消除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使得人与人之间基本形成一定的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教育以及评价功能
“国学热”的现象足以说明传统文化正在被人民重视,其中蕴含的道德是解决我们当下一些人道德缺失问题的一剂良药。通过大力宣传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品质,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培育道德意识,而且还可以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乐于助人、真善美社会的形成。其次,道德还有评价功能,人民往往基于自身善恶理解或理念,以一定的标准对一件事物进行评价。正是因为道德影响着人民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才会对一些不良现象,予以批评。
二、法律及其功能
法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范着人民的行为规范和规范[1]。法律自古有之,但作用却很大的不同。封建社会的法律主要是维护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人治大于法制。当下,我国的法律对人们有着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作用表现在
(一)引导人民行为
法律法规的法律条文明确。法律具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什么事情违反法律、该收到如何惩治等都在法律条文中明文规定。再者,当犯罪分子违法时,法律会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保证犯罪者能受到相应的制裁,这是法律矫正作用的体现。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因为法律条文都是明文规定的,不得轻易更改。因此,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可以依照法律条文,看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因此,法律法规间接中起到预防、提醒人民勿碰法律红线的作用。如果人人都遵守法律,那么违反法律的现象就会减少,社会也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三、法律与道德在我国冲突的表现
(一)人治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法律的实施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极快,物质文化日益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增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法律的规范与限制更加具体,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德主刑辅”一定程度上制约法律的推行。传统社会中“礼主刑辅”模式,使得道德往往依靠个人自觉,极少有人能够干预。当下如多的冲突与矛盾、以及法律自身的特点,要求进行强制力约束,从而造成法律与道德之间出现冲突。其次,儒家经典中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2]以及法家的“至者独行谓之王”,[3]深刻反映了君权的绝对化,加深了人民的思想中人治的影子,不利于法律精神的传播。
(二)法律与道德的实施主体不同
由上文对他们的定义可以看出,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执行过程严谨,屏蔽社会舆论干扰,只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权益,保障法律程序运行的严格性。[4]而道德确是由人民之间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存在于广大群众内心之中,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社会问题的处理具有极为鲜明的伦理道德色彩。[5]因此,道德标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同一个社会行为的道德判定因个体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素养影响的不同而不同。
(三)法律与道德的价值取向不同
法律遇到的不同,法官在运用法律的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应的判决,不会牵扯进个人主观好恶。而人民依靠道德规范处理问题之时,个人好恶占有很大比重。又是相同的案件在不同人手里處理结果会相差很大,具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法律与道德存在一定的冲突,但这并不否认道德的作用。法律是明确的,但是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大法律宣传,增进人民法律知识,减少人民的人治思想;其次,在运用、制定法律时,也应该根据案件本身,讲道德规范融入考虑在内,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不断促进中国法制的健全与完善,造福中国百姓。
参考文献
[1] 朱加凤.浅谈道德法律与人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6-27.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96.
[3] 俞志慧.韩非子直解[M].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4] 连颖琳等.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浅析法律与道德对正义的不同定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290-291.
[5] 郑卓琪.从哈特的《法律与概念》浅析法律与正义[J].法制与社会,2015(36):1-2.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道德;法律;矛盾;相互促进
一、道德及其功能
生活中经常听到道德一词,人民日常生活的好人好事都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影响无处不在,他通过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其他事情之间的关系。道德范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它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升华和改变,但是其中的基本的内涵,比如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仁义礼智信”的标准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历久弥新,是当下以及后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道德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优秀的传统道德在社会中依然起到巨大作用,它指引人民不断向善。爱国、敬业是传统道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致死不投降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以及明代于谦等一些爱国将领,不断引导人们做对人民、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同时,通过对传统道德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我们对社会规则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言行举止以及世界观。
(二)调节功能
人生活的世界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成长,必须与人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又会碰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调节。道德在人与人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道德中的“与人为善”、“待人以心信”等理念,有利于我们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避免或消除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使得人与人之间基本形成一定的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教育以及评价功能
“国学热”的现象足以说明传统文化正在被人民重视,其中蕴含的道德是解决我们当下一些人道德缺失问题的一剂良药。通过大力宣传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品质,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培育道德意识,而且还可以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乐于助人、真善美社会的形成。其次,道德还有评价功能,人民往往基于自身善恶理解或理念,以一定的标准对一件事物进行评价。正是因为道德影响着人民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才会对一些不良现象,予以批评。
二、法律及其功能
法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范着人民的行为规范和规范[1]。法律自古有之,但作用却很大的不同。封建社会的法律主要是维护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人治大于法制。当下,我国的法律对人们有着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作用表现在
(一)引导人民行为
法律法规的法律条文明确。法律具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什么事情违反法律、该收到如何惩治等都在法律条文中明文规定。再者,当犯罪分子违法时,法律会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保证犯罪者能受到相应的制裁,这是法律矫正作用的体现。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因为法律条文都是明文规定的,不得轻易更改。因此,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可以依照法律条文,看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因此,法律法规间接中起到预防、提醒人民勿碰法律红线的作用。如果人人都遵守法律,那么违反法律的现象就会减少,社会也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三、法律与道德在我国冲突的表现
(一)人治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法律的实施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极快,物质文化日益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增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法律的规范与限制更加具体,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德主刑辅”一定程度上制约法律的推行。传统社会中“礼主刑辅”模式,使得道德往往依靠个人自觉,极少有人能够干预。当下如多的冲突与矛盾、以及法律自身的特点,要求进行强制力约束,从而造成法律与道德之间出现冲突。其次,儒家经典中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2]以及法家的“至者独行谓之王”,[3]深刻反映了君权的绝对化,加深了人民的思想中人治的影子,不利于法律精神的传播。
(二)法律与道德的实施主体不同
由上文对他们的定义可以看出,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执行过程严谨,屏蔽社会舆论干扰,只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权益,保障法律程序运行的严格性。[4]而道德确是由人民之间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存在于广大群众内心之中,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社会问题的处理具有极为鲜明的伦理道德色彩。[5]因此,道德标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同一个社会行为的道德判定因个体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素养影响的不同而不同。
(三)法律与道德的价值取向不同
法律遇到的不同,法官在运用法律的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应的判决,不会牵扯进个人主观好恶。而人民依靠道德规范处理问题之时,个人好恶占有很大比重。又是相同的案件在不同人手里處理结果会相差很大,具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法律与道德存在一定的冲突,但这并不否认道德的作用。法律是明确的,但是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大法律宣传,增进人民法律知识,减少人民的人治思想;其次,在运用、制定法律时,也应该根据案件本身,讲道德规范融入考虑在内,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不断促进中国法制的健全与完善,造福中国百姓。
参考文献
[1] 朱加凤.浅谈道德法律与人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6-27.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96.
[3] 俞志慧.韩非子直解[M].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4] 连颖琳等.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浅析法律与道德对正义的不同定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290-291.
[5] 郑卓琪.从哈特的《法律与概念》浅析法律与正义[J].法制与社会,2015(36):1-2.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