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流动人口的规模达到2170.5万人,占全国流动人口的8.89%。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他们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当前我国流动人口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他们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重重。因此,为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的问题,本文依据最新的河南省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对当前河南省流动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概括,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目前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特点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省流动人口在规模、结构、分布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逐步展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特征。目前,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特点表现为:
(一)规模持续增长
从2000年以来,河南省流动人口一直在持续增长(见表1)。从2000年“五普”到2010年“六普”,这十年间增长迅速,河南省流动人口从827.04万人增长到2024.75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9.37%。在“六普”后到2015年的五年间,河南省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增长了7.2%,年均增长速度为1.4%。其中,省际流入人口的规模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47.62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17.5万人,增长了146.75%,年均增长6.21%。
2015年河南省流动人口占河南省总人口的22.9%,而且2015年河南省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8.79%,流动人口的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成为河南省流动人口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已超过半数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群体,其内部的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生代流动人口规模的急剧增加和份额的大幅提升。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的半数,占全部流动人口的65.16% ,比2010年的对应比例增加7个百分点。所以,河南省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河南省流动人口的主体。
(三)仍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有流向分散化的趋势
2015年河南省流出人口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吸收了52.58%的河南省流出人口,依然集中地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是吸收河南省人口最多的省份,比重为19.81%。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措施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沿海产业不断向内陆地区转移等,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加速,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河南省流动人口流向分布逐渐趋于分散化。2015年东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份额为83.98%,比2010年下降了2.54%,而西部则增加了1.49%,中部增加了1.04%。从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动人口所占份额来看,河南省流出人口到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占有的份额虽最高,分别达27.33%和30.63%,但均较 2005 年有所下降,而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度”则在上升,黄河中游、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北部沿海地区吸引度提高,比重分别增加了1.4、0.33、0.06、0.86 个百分点,虽然增加的幅度比较小,但能看出流向分散化的趋势。
二、目前河南省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流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来大,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保险、就业、收入、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近年来,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有些甚至基本没有变化。在上述诸多问题中,本文认为流动人口失业增加、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融入等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问题,需要优先予以关注、重视,积极加以解决。
(一)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参加社会保障情况不容乐观
社会保险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并不理想。201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流动人口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占17.2%,参加城镇(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7.7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31.3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有1.26%,未参加保险的比重为42.45%。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进退失据
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以及青壮年的大量外出已经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掏空了农村,许多流动人口,尤其是新生代流动人口,既没有务农经历( 一部分人甚至也不在农村出生和长大) ,也看不到在农村有任何发展的希望,所以即使在城市找不到出路,也不愿回到农村,形成了所谓的“城市无望,回村无意”的两难局面。
(三)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愿望强烈,但社会参与渠道较少
大多数流动人口关心现居住地的发展和变化,愿意参与所在工作单位或所居住社区管理和选举活动,逐步融入当地社会。但流动人口与现居住地其他社会群体交流不多,社会交往仍局限在原有的亲缘、同乡等社会关系,参加当地社会活动比例较低。因此,利益诉求渠道不断畅通、社会参与渠道得到拓宽、业余文化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已成为流动人口的新渴望。
(四)流动劳动力失业问题值得关注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户籍流动劳动力已成为城市就业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他们的失业问题一直未受到重视。以往研究认为流动人口就业机会多、工资要求低、并且流动性较强,在流动人口中不存在失业问题。即使他们失业,也会回到农村种地,因此失业对于流动人口( 劳动力) 而言,基本是不存在的。
但这一情况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征收使得许多农民已无地可种。2015年河南省流动人口中有46.56%的城镇流动人口,他们除了在城市打工,别无谋生出路。二是即使在农村有土地,光靠种地已经很难维持生计,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耕地已变成口粮田,根本难以维持一个农村家庭的日常开支。2015年河南省乡镇流动人口的比重为25.31%,所以流动人口的事失业问题,尤其是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失业问题不仅对他们个人及家庭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
流动人口问题是长期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解决好流动人口的问题至关重要,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把流动人口的制度需求作为政府制度供给的依据
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和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近些年关于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有很多。但很多的制度对于流动人口根本不具吸引力,制度执行效果自然不尽理想。这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从流动人口的角度和意愿出发,没有按照流动人口的内在需求进行制度供给和服务提供,使得制度失去其根本意义,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难以收到实效。因此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中,更加深入地调查了解流动人口的需求,并自觉尊重这种需求,努力满足其中的合理部分,应成为制度建设的前提。
(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顺应农村转移人口进城的趋势,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的衔接和接续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是提高流动人口福祉的必然要求。将长期工作、居住在城镇的流动人口纳入城市低保和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对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纳入社会保险补贴范围。
(三)高度关注新生代的问题
新生代流動人口问题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最重要的特征是“进退失据”,他们绝大多数已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因此他们如何在城市立足相比老生代流动人口和以往任何时候的流动人口更加迫切和重要。鉴于此,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先试先行,这也就抓住了重点问题和重要人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要进行实质性的改革,给新生代流动人口带来实惠。
(四)提升流动人口家庭的幸福水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市仅仅是将流动人口当做所需要的劳动力,而较少将其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来满足其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即使从人的角度也仅仅是满足其个体的需求,完全忽视了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中,仅有一小部分的儿童随父母一起进城,但有更多的儿童没有跟随父母一起流动而成为了留守儿童。这种亲子分离的生活状况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那些父母都在外流动的农村留守儿童,父爱、母爱的缺失对于他们情感的需求,心理的健康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河南省流动人口已经显示出家庭化特征,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期,更多的儿童以及老年人将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中来。所以,把提升家庭福利水平,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作为完善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目标,以家庭幸福和福利为出发点,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孩子跟随父母进城,使他们以更加完整的家庭方式流动,更彻底地实现城市化。
(五)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度
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管理参与水平很低,交往圈子也非常狭窄,这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在心理和行动上对当地社会的融入。所以应该拓宽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渠道,保障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和公共事务的权利,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权利意识。还要帮助流动人口构建社区活动参与平台,增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相互信任的培养,鼓励其在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能直接增强流动人口的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和生活幸福感,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作者单位为英国赫尔大学)
一、目前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特点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省流动人口在规模、结构、分布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逐步展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特征。目前,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特点表现为:
(一)规模持续增长
从2000年以来,河南省流动人口一直在持续增长(见表1)。从2000年“五普”到2010年“六普”,这十年间增长迅速,河南省流动人口从827.04万人增长到2024.75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9.37%。在“六普”后到2015年的五年间,河南省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增长了7.2%,年均增长速度为1.4%。其中,省际流入人口的规模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47.62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17.5万人,增长了146.75%,年均增长6.21%。
2015年河南省流动人口占河南省总人口的22.9%,而且2015年河南省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8.79%,流动人口的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成为河南省流动人口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已超过半数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群体,其内部的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生代流动人口规模的急剧增加和份额的大幅提升。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的半数,占全部流动人口的65.16% ,比2010年的对应比例增加7个百分点。所以,河南省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河南省流动人口的主体。
(三)仍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有流向分散化的趋势
2015年河南省流出人口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吸收了52.58%的河南省流出人口,依然集中地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是吸收河南省人口最多的省份,比重为19.81%。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措施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沿海产业不断向内陆地区转移等,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加速,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河南省流动人口流向分布逐渐趋于分散化。2015年东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份额为83.98%,比2010年下降了2.54%,而西部则增加了1.49%,中部增加了1.04%。从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动人口所占份额来看,河南省流出人口到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占有的份额虽最高,分别达27.33%和30.63%,但均较 2005 年有所下降,而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度”则在上升,黄河中游、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北部沿海地区吸引度提高,比重分别增加了1.4、0.33、0.06、0.86 个百分点,虽然增加的幅度比较小,但能看出流向分散化的趋势。
二、目前河南省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流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来大,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保险、就业、收入、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近年来,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有些甚至基本没有变化。在上述诸多问题中,本文认为流动人口失业增加、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融入等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问题,需要优先予以关注、重视,积极加以解决。
(一)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参加社会保障情况不容乐观
社会保险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并不理想。201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流动人口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占17.2%,参加城镇(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7.7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31.3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有1.26%,未参加保险的比重为42.45%。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进退失据
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以及青壮年的大量外出已经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掏空了农村,许多流动人口,尤其是新生代流动人口,既没有务农经历( 一部分人甚至也不在农村出生和长大) ,也看不到在农村有任何发展的希望,所以即使在城市找不到出路,也不愿回到农村,形成了所谓的“城市无望,回村无意”的两难局面。
(三)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愿望强烈,但社会参与渠道较少
大多数流动人口关心现居住地的发展和变化,愿意参与所在工作单位或所居住社区管理和选举活动,逐步融入当地社会。但流动人口与现居住地其他社会群体交流不多,社会交往仍局限在原有的亲缘、同乡等社会关系,参加当地社会活动比例较低。因此,利益诉求渠道不断畅通、社会参与渠道得到拓宽、业余文化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已成为流动人口的新渴望。
(四)流动劳动力失业问题值得关注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户籍流动劳动力已成为城市就业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他们的失业问题一直未受到重视。以往研究认为流动人口就业机会多、工资要求低、并且流动性较强,在流动人口中不存在失业问题。即使他们失业,也会回到农村种地,因此失业对于流动人口( 劳动力) 而言,基本是不存在的。
但这一情况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征收使得许多农民已无地可种。2015年河南省流动人口中有46.56%的城镇流动人口,他们除了在城市打工,别无谋生出路。二是即使在农村有土地,光靠种地已经很难维持生计,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耕地已变成口粮田,根本难以维持一个农村家庭的日常开支。2015年河南省乡镇流动人口的比重为25.31%,所以流动人口的事失业问题,尤其是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失业问题不仅对他们个人及家庭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
流动人口问题是长期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解决好流动人口的问题至关重要,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把流动人口的制度需求作为政府制度供给的依据
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和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近些年关于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有很多。但很多的制度对于流动人口根本不具吸引力,制度执行效果自然不尽理想。这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从流动人口的角度和意愿出发,没有按照流动人口的内在需求进行制度供给和服务提供,使得制度失去其根本意义,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难以收到实效。因此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中,更加深入地调查了解流动人口的需求,并自觉尊重这种需求,努力满足其中的合理部分,应成为制度建设的前提。
(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顺应农村转移人口进城的趋势,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的衔接和接续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是提高流动人口福祉的必然要求。将长期工作、居住在城镇的流动人口纳入城市低保和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对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纳入社会保险补贴范围。
(三)高度关注新生代的问题
新生代流動人口问题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最重要的特征是“进退失据”,他们绝大多数已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因此他们如何在城市立足相比老生代流动人口和以往任何时候的流动人口更加迫切和重要。鉴于此,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先试先行,这也就抓住了重点问题和重要人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要进行实质性的改革,给新生代流动人口带来实惠。
(四)提升流动人口家庭的幸福水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市仅仅是将流动人口当做所需要的劳动力,而较少将其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来满足其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即使从人的角度也仅仅是满足其个体的需求,完全忽视了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中,仅有一小部分的儿童随父母一起进城,但有更多的儿童没有跟随父母一起流动而成为了留守儿童。这种亲子分离的生活状况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那些父母都在外流动的农村留守儿童,父爱、母爱的缺失对于他们情感的需求,心理的健康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河南省流动人口已经显示出家庭化特征,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期,更多的儿童以及老年人将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中来。所以,把提升家庭福利水平,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作为完善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目标,以家庭幸福和福利为出发点,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孩子跟随父母进城,使他们以更加完整的家庭方式流动,更彻底地实现城市化。
(五)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度
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管理参与水平很低,交往圈子也非常狭窄,这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在心理和行动上对当地社会的融入。所以应该拓宽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渠道,保障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和公共事务的权利,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权利意识。还要帮助流动人口构建社区活动参与平台,增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相互信任的培养,鼓励其在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能直接增强流动人口的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和生活幸福感,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作者单位为英国赫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