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艺术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unjiang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转化艺术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同学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帮助。久而久之,就成为学困生。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困生转化,经过多年的实践,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正视学困生的个别差异,适当分层教学
  因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陪读”的现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新的知识往往都和已有的知识联系密切,如果对已有的知识掌握不牢,就不便于学困生进行新知的探究。目前新教材的编排大多从问题情境引入新知,不像过去从“复习”开始,这会给这些学困生的学习造成新的困难。因此,每次在一个新的内容教学开始前,教师都必须去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注意为学困生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使他们在探索新知时能够位于一个合适的起点。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自然也会表现出差异的一面。有的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的学生则仅仅知道结果,对得出结果的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则可能对结果一无所知,对过程更是糊里糊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起点出发,逐步达到要求。对待学困生,可以提供较低的起点,这里的“低”不是低要求,更不是放松对他们的要求。相反,低起点是为了实现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有意识地让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这样在尊重差异的同时也合理地利用了差异。
  二、和学生沟通感情,给学生树立信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做梦都想进步。但是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成绩差。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因此平时多主动给他们父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经过家访,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还是注意了解每位学困生的情况,不鄙视、不讽刺、不挖苦他们,课间课外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不放过任何对学困生的激励,每当他们成功地独立完成一道作业,合理地回答提问、测验中取得小小进步的时候,都及时地发现并加以表扬,让他们经常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当然也不要期望他们一下子就变成守纪律、成绩好的学生,老师要有平常心,学生的转化也要有一个过程。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五、、创造集体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学困生由于成绩低,在集体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但他们同样需要在班级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为集体办事的良好愿望得不到实现,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的心灵更易遭受伤害,久而久之,就会消极地对待任何事情。因此要教育好学困生,必须依靠班级体。班干部是班级体的核心,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纽带作用,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生自己的管理者,在班级体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在具体操作时,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并且制定了相应“班干部标准”,促使他们多关爱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多鼓励学困生参加集体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们树立自强的信念,展示自信,增进差生的集体归宿感,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为班级体而努力。
  六、课堂表演一显身手,给予鼓励性评价
  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更害怕到黑板上扮演,或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屑于课堂学习的一切活动。而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在黑板上板演。可能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甚至会心慌意乱而不能板演。虽然他们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低级的,但这也却反映出了学困生思维的一般规律。其实让学困生上前来板演,一方面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收集大量的材料;另一方面让学困生表演,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另外让学困生表演,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力。所以即使他们在表演中做错了,也要对他们进行及时指导,正确评估,充分鼓励,让学困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激发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碰撞,使他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既锻炼了勇气,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帮助学困生要从“心”开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热心、、耐心、爱心,学困生需要我们用尊重、理解、关心的话语去感化他们,用热情、智慧、真诚的行动去帮助他们。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觀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就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国内外“
期刊
在我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以强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了尊重,互爱,感恩等方面做人的道理。  故事一: 师爱的力量  暑假的第一天,我带过的上届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终于放松了,他们在原来班长的组织下,回到母校——扶风县西关逸夫小学。来看望我——教过他们五年的小学老师。我们师生相聚在我现在所带的四一班的教室,同学们带来了电子琴,吃的、喝
期刊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但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
期刊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始终认为虽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教育是有规律可寻的,也就是说孩子的发展是有特定的心理年龄和规律。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 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
期刊
当今让我们的孩子最为头疼的是作文难,难在无从下笔,难在无话可写。好多像毛教授一样的人就开始想,作文有没有捷径?不需要积累,跨过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艰苦训练行不行?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好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低段不可以进行作文训练,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怎么会写作文呢?其实不然,低段正是句子训练的最佳时期。高段篇章作文的句子是否通顺,描写是否具体直接取决于低段的句子训练是否到位。而句子训练的前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