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中随机选出1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病人采取内镜超声检查,诊断其病情,再根据肿瘤起源层次和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在内镜下能为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硬化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切术以及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等。结果:在120例病例中有36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良性间质瘤;3例起源于黏膜固有层的直肠类癌;起源于黏膜下层的9例脂肪瘤,11例异位胰腺,3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囊肿;起源于固有肌层的42例良性间质瘤,12例恶性间质瘤。经确诊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肿瘤或其它病症进行切除。根据分析显示,120例患者中经由内镜超声诊断正确的为118例,确诊率为98.33%。结论:利用内镜超声技术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诊断,确诊率较高,可以更高效的辅助医生对粘膜下肿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对该病症的治疗有很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内镜超声 粘膜下肿瘤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332-01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利用常规的内镜进行检查很难检测出病症,因此需要采取内镜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检查可以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和病情程度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内镜超声检查下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中随机选出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外(45.23±10.17)岁。患者肿瘤位于食管中48例、胃部63例,十二指肠3例,大肠6例。
1.2 方法
首先利用内镜对患者消化道进行常规检查,如有发现隆起性病变的症状,再对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超声内镜采用型号:OlympusUM-200型;超声的频率设定在:7.5和12MHz;UM-2R小型超声探头的频率设定为:12MHz。患者需要取左侧卧位,将超声内镜探入消化道内,将消化道内空气抽出,然后注入脱气水,剂量为100-500毫升,在到达患者消化道隆起处后停止探入,将水囊中注入水,利用注脱气水法和注水囊法进行超声诊断[1]。
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后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在内视镜下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硬化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切术以及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等[2]。其中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法采用的是双孔道双治疗内镜,从一个孔道探入装有内镜的圈套器,将肿瘤表面黏膜组织套住,利用高频电切将消化道黏膜剥离,将粘膜下的肿瘤完全暴露出来;然后从另外一个孔道中探入活检钳,将肿瘤钳住提起;再利用圈套器将肿瘤底部套住,最后对肿瘤底部进行高频电切[3]。
2 结果
本次分析中所选的病例有120例,经诊断后发现有良性间质瘤78例,所占比例为65.00%,直径在0.3-3.8厘米之间,其中36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42例起源于固有肌层。起源于固有肌的恶性间质瘤为12例,所占比例为10.00%,直径在3.2-6.1厘米之间。起源于黏膜下层的9例脂肪瘤,所占比例为7.50%,最大直径为2.3厘米;11例异位胰腺,所占比例为9.17%,最大直径为2.1厘米;3例胃底静脉曲张,所占比例为2.50%;4例囊肿,所占比例为3.33%。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手段,48例位于食管中的肿瘤利用高频电凝进行切除;胃部63例中,良性肿瘤采用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进行治疗,恶性肿瘤利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摘除;囊肿患者采用穿刺硬化治疗方法;胰腺异位则采用电凝切除术。在对患者进行完手术后对其进行常规病例检查,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根据后期分析显示,120例患者中经由内镜超声诊断正确的为118例,确诊率为98.33%。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在常规的内镜检查中,可以很容易发现消化道黏膜下的肿瘤。这类肿瘤隆起凸出,形状呈半球形或球形,表面覆盖黏膜,比较光滑,基底部连接范围较大,质地柔软。由于这类肿瘤是位于食道黏膜下,同时表面仍具有黏膜毛细血管,其内部肿瘤的起源层次、病理进程以及病情程度都不能够被直观发现,对于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更是增加了困难。因此,常规内镜检查只能对患者肿瘤位置进行判断,对其它病理指标无法进行甄别。
超声内镜既具备内镜的内视能力,又装有高频探测系统,可以对消化道壁内情况和结构进行探查。在内镜的指导下,能够实现对肿瘤位置的准确定位,使探头能够准确对消化道黏膜内的肿瘤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肿瘤的起源层次、病情程度等数据,给医生判断患者病情、肿瘤内部结构以及制定相应手术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4]。本文中分析的120例患者中,确诊率达到了98.33%,较传统单纯内镜检查要高出很多。传统的内镜检查需要反复对患者进行检查才能够确诊,这样很容易耽误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内镜超声检查不但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情况,还可以为患者节省治疗时间,保证了良性肿瘤不恶化,术后并发症几率低,给患者的健康提供了保证,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方平,李媛.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0(10):26-27.
[2]黄平晓,谭诗云,黄亚冰,谢聪颖.内镜超声示强回声食管平滑肌瘤病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0):41-42.
[3]贾玉良,韩真,黄月娥,王运东,何池义,袁鹤鸣,张国政.进展期残胃癌29例内镜和内镜超声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08):69-70.
[4]张蓉,李传行,高小燕,罗广裕,林世永,李茵,徐国良.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10(01):23-24.
【关键词】 内镜超声 粘膜下肿瘤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332-01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利用常规的内镜进行检查很难检测出病症,因此需要采取内镜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检查可以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和病情程度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内镜超声检查下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中随机选出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外(45.23±10.17)岁。患者肿瘤位于食管中48例、胃部63例,十二指肠3例,大肠6例。
1.2 方法
首先利用内镜对患者消化道进行常规检查,如有发现隆起性病变的症状,再对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超声内镜采用型号:OlympusUM-200型;超声的频率设定在:7.5和12MHz;UM-2R小型超声探头的频率设定为:12MHz。患者需要取左侧卧位,将超声内镜探入消化道内,将消化道内空气抽出,然后注入脱气水,剂量为100-500毫升,在到达患者消化道隆起处后停止探入,将水囊中注入水,利用注脱气水法和注水囊法进行超声诊断[1]。
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后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在内视镜下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硬化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切术以及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等[2]。其中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法采用的是双孔道双治疗内镜,从一个孔道探入装有内镜的圈套器,将肿瘤表面黏膜组织套住,利用高频电切将消化道黏膜剥离,将粘膜下的肿瘤完全暴露出来;然后从另外一个孔道中探入活检钳,将肿瘤钳住提起;再利用圈套器将肿瘤底部套住,最后对肿瘤底部进行高频电切[3]。
2 结果
本次分析中所选的病例有120例,经诊断后发现有良性间质瘤78例,所占比例为65.00%,直径在0.3-3.8厘米之间,其中36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42例起源于固有肌层。起源于固有肌的恶性间质瘤为12例,所占比例为10.00%,直径在3.2-6.1厘米之间。起源于黏膜下层的9例脂肪瘤,所占比例为7.50%,最大直径为2.3厘米;11例异位胰腺,所占比例为9.17%,最大直径为2.1厘米;3例胃底静脉曲张,所占比例为2.50%;4例囊肿,所占比例为3.33%。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手段,48例位于食管中的肿瘤利用高频电凝进行切除;胃部63例中,良性肿瘤采用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进行治疗,恶性肿瘤利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摘除;囊肿患者采用穿刺硬化治疗方法;胰腺异位则采用电凝切除术。在对患者进行完手术后对其进行常规病例检查,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根据后期分析显示,120例患者中经由内镜超声诊断正确的为118例,确诊率为98.33%。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在常规的内镜检查中,可以很容易发现消化道黏膜下的肿瘤。这类肿瘤隆起凸出,形状呈半球形或球形,表面覆盖黏膜,比较光滑,基底部连接范围较大,质地柔软。由于这类肿瘤是位于食道黏膜下,同时表面仍具有黏膜毛细血管,其内部肿瘤的起源层次、病理进程以及病情程度都不能够被直观发现,对于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更是增加了困难。因此,常规内镜检查只能对患者肿瘤位置进行判断,对其它病理指标无法进行甄别。
超声内镜既具备内镜的内视能力,又装有高频探测系统,可以对消化道壁内情况和结构进行探查。在内镜的指导下,能够实现对肿瘤位置的准确定位,使探头能够准确对消化道黏膜内的肿瘤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肿瘤的起源层次、病情程度等数据,给医生判断患者病情、肿瘤内部结构以及制定相应手术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4]。本文中分析的120例患者中,确诊率达到了98.33%,较传统单纯内镜检查要高出很多。传统的内镜检查需要反复对患者进行检查才能够确诊,这样很容易耽误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内镜超声检查不但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情况,还可以为患者节省治疗时间,保证了良性肿瘤不恶化,术后并发症几率低,给患者的健康提供了保证,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方平,李媛.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0(10):26-27.
[2]黄平晓,谭诗云,黄亚冰,谢聪颖.内镜超声示强回声食管平滑肌瘤病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0):41-42.
[3]贾玉良,韩真,黄月娥,王运东,何池义,袁鹤鸣,张国政.进展期残胃癌29例内镜和内镜超声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08):69-70.
[4]张蓉,李传行,高小燕,罗广裕,林世永,李茵,徐国良.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10(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