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香囊记》是为明代邵灿所作,此剧与《五伦全备记》多被放在一起,二者被今人诟病开启了明代文人传奇之“道学气”和“骈绮风”,其思想内容方面充满说教和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但从此剧演出效果来看,其剧本创作亦有可取之处,本文试从剧本主题、情节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出发对剧本作简单探究。
【关键词】剧本主题;情节结构;语言特征
1 剧本主题
《香囊记》写北宋末年张九成,张九思兄弟一同赴京应试,兄中状元,弟中探花。后因触怒秦桧,出使契丹被拘,十年如一日,守节不辱。几经磨难,历时二十年辗转逃归,终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如《香囊记》第二十五出“辞婚”写汤思退议婚,张九成誓死不从,通过汤思退的逼迫和王伦的假意相劝进行了一番“情与理”的讨论:( 净)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你如今腰金衣紫,便讨了两个妻子,也何害于理?( 生)这等败坏风俗的言语不要说起!( 净)他倒怪我了。( 生)王大人,你与我莫逆之交,可与我好言一赞襄。( 末背云)待我假意一试他。( 末转身介)张大人,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生)王大人所读何书?你也这般轻觑我!突出张九成的重情与仗节,更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批评时下“士无全节”,“有缺纲常”,这在《香囊记》第一出里也有所呼应。另一方面,从《香囊记》中可以看出,邵灿是追随《五伦》里的邱濬的伦理纲常观而“抑情”的。而邵灿自己则明白宣称此剧是丘《五伦全备》的续编:“因续取《五伦》新传,标记紫香囊”整体来看虽教化色彩浓厚,但在时人纷纷言情的思潮中,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揶揄一下倡情之人,也可以理解。
2 情节结构
《香囊记》的整个故事情节以紫香囊来结构,香囊由张九成之母所制,接着九成从军带走,后经由军士、赵丙、贞娘之手指导夫妻团聚物归原主,香囊牵起了众多线索的头绪,可见作者构思精巧。在这样类同的情节结构模式中的人物形象却值得一提,整体来看主要人物都塑造的也都忠义有成,贤德贞孝。剧本刚开始以祝寿戏引生旦出场,接下来生旦分头线索分开成两条,张九成兄弟和张氏婆媳的故事轮番演出,互相穿插,直到结局生旦会和,这样交替上场,是作者经过一番心思谋篇布局而成。 整体来看全局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的思想情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得到了多样化表现。在结构编排上由于作者遵循五伦伦理道德的指标,过多的人物和线索似乎有些烦杂,稍显混乱有时候造成主次线索不明朗,剧中如九成的母亲与弟弟这两个次要人物出场较多,以及九成兄弟赴京赶考的场次有连续三,从第六出到第八出解释对九成兄弟赴京赶考的交代,这样似乎有些时候次要人物占据了主要位置,有些时候人物戏份又过于冗长,有轻重不明之嫌,这也与此剧的宗旨剖有关系,作者为了达到凸显伦理道德教化的目的,而使情节结构安排上受到了一些损失。此外较明显的瑕疵就是吕洞宾故事、宋江故事似乎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无大的关系。
3 语言的典型
明·吕天成《曲品》里说:“《香囊》,词,白整。尽填学问。此派从《琵琶》来,是前辈最佳传奇也。”徐渭在《南词叙录》里说邵灿”习《诗经》,专学杜诗,遂以二书语句匀入曲中,宾白亦是文语,又好用故,作对子,最为害事。”前人对《香囊记》的语言褒贬不一。撇过其语言稍显俚俗,多用典故不利于舞台表现不谈,剧中有很多语言使用诗句使得人物感情抒发特别到位,对塑造人物形象也颇有益,例如,第15出《起兵》:“〔红绣鞋〕(净),悠悠羽筛云族,云族,蓬蓬揭鼓神征,神征。”前一句化用《诗·小雅·车攻》中“萧萧马鸣,悠悠筛族”的后一句,使得出征的环境和人物心理共同赋予剧本语言之中。第9出《忆子》:“〔菩萨蛮〕(贴)一番风雨催春老,夜来花落知多少。”此两句化用孟浩然《春晓》诗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句,既减少词语将原诗合并,也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除此之外《香囊记》引用的范围十分广泛。除《诗经》、《楚辞》和杜诗以外,还引用了不少的唐宋诗人的诗词,以及诸子百家等著作的语句,也引用了不少的俗语和谚语。其次,《香囊记》熟练地运用语言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里活动,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如第30出《避难》写贞娘在逃难途中的情景哀婉动人:“芙蓉秋老颜非故,云娜翠环莲团步。锢钗零落镜莺孤,为怜残影时回顾。两眉长皱,愁怀与谁剖。……掩面无言只泪流”这样的语言增加了人物境遇的悲凉,使人物心里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出贞娘逃难途中复杂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下场诗“家空夫丧妾飘蓬”更是一语道尽人悲凉。除此之外不足之处就是作者笔下所有人物似乎都学问满腹,造成许多人物身份与语言不符的情况,比如金国大将金兀术登台后的四六文一大篇,且对仗工整,让人觉得是一位风流才子。总体来看,《香囊记》语言虽有时文之嫌,开骈绮风,但也有其可称道之处。
总的来说,邱灿《香囊记》追随《五伦》但又有所不同,整部剧人物悲欢离合都被置于宋金交战的历史背景之中,作品的历史感有所增强,其次它的情节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半虚半实的创作观念都为其后的文人传奇作家所发扬光大,它的出现也促使素朴质实的南戏向浪漫多情的晚明传奇转变,同时扩大了传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林萍,侯凤祥.邵灿生平及香囊记创作时间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1).
[2]朱东根.<香囊记>的“义”与“艺” [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3]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3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4]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5]邵璨.香囊记-毛晋汲古阁六十种曲(第一集)[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香囊记》是为明代邵灿所作,此剧与《五伦全备记》多被放在一起,二者被今人诟病开启了明代文人传奇之“道学气”和“骈绮风”,其思想内容方面充满说教和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但从此剧演出效果来看,其剧本创作亦有可取之处,本文试从剧本主题、情节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出发对剧本作简单探究。
【关键词】剧本主题;情节结构;语言特征
1 剧本主题
《香囊记》写北宋末年张九成,张九思兄弟一同赴京应试,兄中状元,弟中探花。后因触怒秦桧,出使契丹被拘,十年如一日,守节不辱。几经磨难,历时二十年辗转逃归,终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如《香囊记》第二十五出“辞婚”写汤思退议婚,张九成誓死不从,通过汤思退的逼迫和王伦的假意相劝进行了一番“情与理”的讨论:( 净)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你如今腰金衣紫,便讨了两个妻子,也何害于理?( 生)这等败坏风俗的言语不要说起!( 净)他倒怪我了。( 生)王大人,你与我莫逆之交,可与我好言一赞襄。( 末背云)待我假意一试他。( 末转身介)张大人,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生)王大人所读何书?你也这般轻觑我!突出张九成的重情与仗节,更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批评时下“士无全节”,“有缺纲常”,这在《香囊记》第一出里也有所呼应。另一方面,从《香囊记》中可以看出,邵灿是追随《五伦》里的邱濬的伦理纲常观而“抑情”的。而邵灿自己则明白宣称此剧是丘《五伦全备》的续编:“因续取《五伦》新传,标记紫香囊”整体来看虽教化色彩浓厚,但在时人纷纷言情的思潮中,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揶揄一下倡情之人,也可以理解。
2 情节结构
《香囊记》的整个故事情节以紫香囊来结构,香囊由张九成之母所制,接着九成从军带走,后经由军士、赵丙、贞娘之手指导夫妻团聚物归原主,香囊牵起了众多线索的头绪,可见作者构思精巧。在这样类同的情节结构模式中的人物形象却值得一提,整体来看主要人物都塑造的也都忠义有成,贤德贞孝。剧本刚开始以祝寿戏引生旦出场,接下来生旦分头线索分开成两条,张九成兄弟和张氏婆媳的故事轮番演出,互相穿插,直到结局生旦会和,这样交替上场,是作者经过一番心思谋篇布局而成。 整体来看全局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的思想情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得到了多样化表现。在结构编排上由于作者遵循五伦伦理道德的指标,过多的人物和线索似乎有些烦杂,稍显混乱有时候造成主次线索不明朗,剧中如九成的母亲与弟弟这两个次要人物出场较多,以及九成兄弟赴京赶考的场次有连续三,从第六出到第八出解释对九成兄弟赴京赶考的交代,这样似乎有些时候次要人物占据了主要位置,有些时候人物戏份又过于冗长,有轻重不明之嫌,这也与此剧的宗旨剖有关系,作者为了达到凸显伦理道德教化的目的,而使情节结构安排上受到了一些损失。此外较明显的瑕疵就是吕洞宾故事、宋江故事似乎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无大的关系。
3 语言的典型
明·吕天成《曲品》里说:“《香囊》,词,白整。尽填学问。此派从《琵琶》来,是前辈最佳传奇也。”徐渭在《南词叙录》里说邵灿”习《诗经》,专学杜诗,遂以二书语句匀入曲中,宾白亦是文语,又好用故,作对子,最为害事。”前人对《香囊记》的语言褒贬不一。撇过其语言稍显俚俗,多用典故不利于舞台表现不谈,剧中有很多语言使用诗句使得人物感情抒发特别到位,对塑造人物形象也颇有益,例如,第15出《起兵》:“〔红绣鞋〕(净),悠悠羽筛云族,云族,蓬蓬揭鼓神征,神征。”前一句化用《诗·小雅·车攻》中“萧萧马鸣,悠悠筛族”的后一句,使得出征的环境和人物心理共同赋予剧本语言之中。第9出《忆子》:“〔菩萨蛮〕(贴)一番风雨催春老,夜来花落知多少。”此两句化用孟浩然《春晓》诗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句,既减少词语将原诗合并,也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除此之外《香囊记》引用的范围十分广泛。除《诗经》、《楚辞》和杜诗以外,还引用了不少的唐宋诗人的诗词,以及诸子百家等著作的语句,也引用了不少的俗语和谚语。其次,《香囊记》熟练地运用语言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里活动,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如第30出《避难》写贞娘在逃难途中的情景哀婉动人:“芙蓉秋老颜非故,云娜翠环莲团步。锢钗零落镜莺孤,为怜残影时回顾。两眉长皱,愁怀与谁剖。……掩面无言只泪流”这样的语言增加了人物境遇的悲凉,使人物心里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出贞娘逃难途中复杂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下场诗“家空夫丧妾飘蓬”更是一语道尽人悲凉。除此之外不足之处就是作者笔下所有人物似乎都学问满腹,造成许多人物身份与语言不符的情况,比如金国大将金兀术登台后的四六文一大篇,且对仗工整,让人觉得是一位风流才子。总体来看,《香囊记》语言虽有时文之嫌,开骈绮风,但也有其可称道之处。
总的来说,邱灿《香囊记》追随《五伦》但又有所不同,整部剧人物悲欢离合都被置于宋金交战的历史背景之中,作品的历史感有所增强,其次它的情节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半虚半实的创作观念都为其后的文人传奇作家所发扬光大,它的出现也促使素朴质实的南戏向浪漫多情的晚明传奇转变,同时扩大了传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林萍,侯凤祥.邵灿生平及香囊记创作时间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1).
[2]朱东根.<香囊记>的“义”与“艺” [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3]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3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4]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5]邵璨.香囊记-毛晋汲古阁六十种曲(第一集)[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